文 张 凤
“班本课程”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一部分,可以反映教师和幼儿之间最真实的学习探究过程。为了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人,班本课程的内容就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并围绕幼儿的问题展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课程建设一定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注重增加幼儿基本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幼儿智力,提高幼儿的各种技能,增强其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情感体验。
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要从幼儿个体、经验、兴趣和班级情况出发,建构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课程。在建构班本课程时,不以某一理论为唯一指导,而是将各种理论兼容并蓄、有机结合并为我所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应结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在课程构建中设置游戏活动、谈话活动、集体活动、亲子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多方位地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从一日生活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探索、建构班本课程。
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是课程实施最好的素材。幼儿在与周围自然环境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既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回归自然,将大自然的资源融于课程建设,可以使课程内容更丰富、更生动;使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劳动观和生活观,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本土资源是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设研讨、设计、组织构建活动时,教师应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出发,结合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认真思考如何将本土资源,包括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整合至课程实践中。园所应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和直接感知本土文化的机会,从小培养幼儿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家长是幼儿知识经验、物质材料的提供者和支持者,而社区则是幼儿在园所之外进行学习和体验的另一个重要场所。《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在班本课程的构建和实践中,应将各种社区资源,如“派出所”“超市”“银行”“医院”等融入幼儿的学习活动之中,家长和教师共同帮助幼儿构建生活中的场景,并在游戏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为幼儿的实践学习提供帮助。
每个幼儿都拥有独特的个性,每个班级也拥有各自的特点。班本课程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教育空间,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足班本课程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幼儿的有力保障,更是促进家园共育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