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习作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020-12-17 19:14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选材习作作文

高 萍

(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通化134000)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愁”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普遍感到: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想好了要写的内容,写出来也往往不够具体。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的习作缺乏生活实践,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感到头疼。尤其是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教师更是惧怕学生交出书写潦草、内容空洞、用词混乱、语句不通、缺少中心的作品。面对这样的成果,作文批改便成为了教师的一种负担。尤其是现在许多班主任教师在学校没有足够的批改作文时间,敬业的教师都会把学生的作文带回家去批改。试想一下,工作了一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闲暇时间批改作文,却遇到作文中的种种问题,实属不易。

笔者与同事共同商讨出了作文指导的“二三三”模式,习作讲评的“三板块”教学法。作文教学研究的结果绝不可能是学生个体的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会有收获及提高,主要是在建构作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充实了一线教师的实践经历,与大家共同探讨“构建作文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这一话题。

一、构建作文指导课的模式,有效指导,重在点拨

作文指导,要突破两道关口:写什么,怎么写。学生之所以动笔难,很大程度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作文指导课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说真话,因此课堂上宽松的氛围必不可少。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中选择材料,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关,及时纠正、指导“说”中的有关问题,看选材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还有与众不同的。学生的写作思路打开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笔者在习作指导课上探索出的“二三三”作文指导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操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帮助比较大。

模式中的“二”指习作指导课中,教师围绕两个板块的内容进行习作指导,即“写什么”和“怎么写”。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 了》为例,这堂习作指导课上,老师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了:写什么?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的内心。怎么写?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一)第一个“三”主要指:解决“写什么”的三个策略

1.预知内容

以往作文教学,是作文课开始才告诉学生要写什么,面对突然而至的习作任务,学生没有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思想准备,20分钟的习作指导,学生往往陷入漫无目的选材中。在“二三三”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每次作文课前,让学生们提前预习习作内容和基本要求,完成预习整理卡。在学习本单元初就应该抱着写作的目的去学习阅读篇目。提前布置,学生提前在心中积累素材,这样在课堂汇报的过程中,才能展示多样的事例。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们在作文的选材上有话可说,习作有内容可写,节约了选材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结合老师的写法指导,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情境激活

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是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进行一些简单的指导,最后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完成作文。学生作文变成了“榨文”,虽然不乏有个别学生写出佳作,但大部分学生的文章既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所以教师在习作指导的探索中,应注重创设作文情景,丰富多彩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有的课例更有必要创设情境,如:教学《童年趣事》,让学生拿来照片,回顾童年往事;《写毕业赠言》,将学生生活的点滴拍成视频;写父母的爱,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

3.交流启发

思维需要碰撞,情感需要交流。课堂上学生间的交流可以唤醒、点燃思绪,启发习作内容,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一是对课文梳理的交流,二是对习作内容选材的交流,两次有效的交流,为习作“写什么”做好铺垫,为“怎么写”打开通道。

第二个“三”主要指解决“怎么写”的三个策略:古人对于写作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言之有物,二是言之有序。对于现在的作文教学来说,还要言之有法,也就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来。

(二)在“二三三”作文教学模式中,按照以下方式指导“怎么写”

1.提纲挈领

在习作教学中,经验所得,即使教师在前期指导到位,学生的习作写法体现得仍不明显、不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虽然接受了指导,但是将指导运用到自己习作时却不能十分自如。因此在习作前,要求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及写作思路。让学生二次回到预习卡中,根据教师的指导,完善预习卡,形成具体的写作思路,即每段写什么,哪里要详写,用什么方法写,明确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写作文提纲是最实用的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快速成文的方法,特别是毕业前学生都要完成大量的语文综合试卷,综合试卷中的作文往往容易被忽视,大量的作文练习其实是学生积累素材、组织作文材料的最佳契机。学生完成作文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可以让学生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作文提纲,先写出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然后再分段写出每段写什么,但是不可以过于简单,如:第一段,事情的起因,必须写出大致的段意,也就是说学生脑海里必须要清楚每一段写什么内容。教师可以批阅作文提纲并给学生打出作文的分数。时间充裕时还可以让学生写完提纲后,写出其中的重点段落。

2.范文引路

在作文指导课中适当运用范文引路,能为学生习作起到“拐棍”的作用,从而降低作文指导的难度。教师指导学生带着习作中遇到的难题去学习范文,掌握范文中值得模仿的内容,再经学生反复体会、揣摩,进而巧妙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习作增色添彩。这里的范文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课外作文。如四年级下册写写心里话这篇习作,课文没有相应的例文,不妨借鉴课外范文。而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这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两篇习作例文,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以教材做范文,立足教材,举一反三。

3.文作结合

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并不孤立于语文教学之外,而是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是语言吸收的过程,习作是语言运用的过程。“二三三”习作指导课模式,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如本节课,教师在明确指导怎么写这一版块的授课中,回归到本单元的四组课文,回顾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一事一议,一物一议及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作结合的环节,“二三三”习作指导课还注重梯度训练,在刚才的课中,教师对课文进行梳理,先横向感知了课文的事例,启示,写法;而后再纵向关注事例,关注启示,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为学生习作搭好了梯子,架好了扶手。

知道了写什么,教师的指导重点就应落在如何表达。教师的指导应放在重点段,把它想好、说好,作文的重难点就容易突破。“怎样写”重要的是注意层层递进,以“说说心里话”为例,当学生明确作文内容后出示字幕,思考:你想对谁说心里话,说什么?

然后练习说一段话,写一个片段,教师出示提示语:结合一个事例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这样一步一步引导,由一句话到一段话,减缓了作文难度,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总之,“作文指导”重在有效,重在点拨,点到为止,不是面面俱到。

二、构建作文讲评课的模式,精准讲评,一课一得

习作讲评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一个难点,在整个研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习作讲评课的关键是备课,据此总结出备课四步法:即:

一改——认真批改

二记——随时记录(边批边记录习作中的优缺点,如好词佳句)

三理——着重梳理(梳理共性优点,找出全班需要提升的共性问题),这也是关键点(做细),浪线的表扬肯定,适当的批改提示等。

四提——提炼概括(确立讲评课的教学思路)

经过大学区语文团队的反复修改和提升,又经过推广实践,我们构建了适用于一线教师,也比较适用于常规课堂的三模块习作讲评课教学法:

一品——品析佳作:一文牵引、佳作共赏

二导——导以提升:因文而导、方法得当

三改——改文琢句:合理增删、改中提高

第一板块:品

也就是欣赏,其实欣赏的过程是课标中对小学阶段提出的要求,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提升的过程,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在批改的时候要做到少而精,在批改中提炼出全班性的共性优点,以全班最好的一篇习作为例,牵引出其他审题、谋篇、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优秀习作和片段(或者需要改写的学生的片段进行点评修改)。这个环节提炼的优点不宜多,最多3个亮点,最好2个,而且应与习作指导课的要求相吻合。

还是以五年级上册习作“我想对您说”为例,这节课在本环节提炼出两个赏析点,即:

1.合理选材:小事入手,平中悟理(略)

2.语言表达:关注细节,恰当描写(详)

也就是切入两点:一个是选材、一个是表达;如果第一课时教师能把如何选材讲到位,并当堂点评的话,选材的讲评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教师可以出示其他学生优秀作品的简要目录,或者是佳句的赏析,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学生们既能品析佳作,感受小作者在表达上的幽默,细致,又能得到教师的鼓励,学习积极性大涨,至此巧妙的完成一文牵引,佳作共赏。

第二板块:导

这一环节是作文讲评的难点,也是检验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导“的突破口,就是“因文而导”,这里的“文”就是学生的习作,这其实就是前面备课四步法要完成的重点,讲评应围绕一学年或一学期要达到的目的,每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围绕重点讲评,不可贪多求全,目的明确,讲评才能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批改的实际情况确立讲评目的,并选取重点问题,做到一次讲评主要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一课一得。如“我想对您说”这节作文课要求:借这次习作的机会,把平时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与他们真心“交谈”。可以回忆难忘的事,可以讲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还可以向他们提出建议。讲评时教师就围绕这个重点让学生评价,明确要把事情写清楚,就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看法写清楚,就应该把理由写充分,因此也就明确了修改方向。有效的作文讲评课必须是一节课突破一个“点”的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螺旋式”提升。但不同的班级出现的共性问题不同,教师讲评的重点也就不同。有的是事写得不具体,有的可能是所写事例与启示没有关联,所以作文讲评应因“人”、因“文”、因“课”而异。

有了这个指导的把手,教学也就有了方向。当然不同的习作内容、不同的学生习作水平,都决定这个“导”的环节的教学空间,这就需要教师们在习作评改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前面备课四步法,在备课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做到“因文而导,方法适当”。

第三模块:改

作文讲评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品析指导后,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是学生提升后进行检测的一个环节。如果前面两个环节做实、做好,那么“改”就会水到渠成,不攻自破了。

让学生在欣赏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得到指导,在指导中学会修改,轻松、扎实地完成作文讲评课。

三、构建作文训练的立体模式,厚积薄发,功在平时

我们的作文课有了教学模式,但仅有模式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理念的支撑。一位著名的语文教师曾经说过,她执教时的主要任务:一是让学生读书,大量读课外书;二是让学生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于永正老师也曾经说过: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其实很简单:“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去做,孩子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说起作文,它不是孤立的,作文至少需要有五个结合:与阅读结合,与生活结合,与做人结合,与思维结合,与说话结合。然而我们学生的作文问题在于没有创新、从众、模式化、不是发自心声,再就是差异太大,这根本的原因是“读写结合”做得不到位。读写结合是写好作文的法宝。我们完成作文,往往都习惯于拿作文对作文,就是单打一,应该有读在先,首先学习文章中的写法及所展示的特点,这样才有我们写类似的、写一类作文的可能。

习作还有一个法宝,就是写日记。写百字文、写随笔,解决学生素材库的问题。借助日记讲评,布置日记时可以先选择命题的,否则学生大海捞针不好写。日记的讲评、批改、分享与习作是同等重要的。每周至少两篇,并及时讲评,只要坚持一个学期,班级习作水平一定会有变化。

作文教学一直探讨的是习作课怎么上,新的模式是我们初步研讨的成果。可是当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时却发现真正的功夫是在写作前。作文是技能,技能靠训练。阅读是基础,举一可反三。读写结合,日记先行。无论是“二三三”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还是“三模块习作讲评课教学法”,都要求教师授课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清楚。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正所谓“教有法,无定法”,这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无限的动力。

作文研讨始终把握一个宗旨,就是“明确目标,教师知道怎么教,学生知道怎样写,课堂教学突出实效性,教研成果服务于一线教师,服务于课堂教学”。为了孩子们笔下的灵动,我们将不懈进行习作探航,在习作探索的路上,继续且行且思。

猜你喜欢
选材习作作文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