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辩式思维训练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为例

2020-12-24 10:36曲艳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赏析研究生思维能力

曲艳丽,黄 姣

(1.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00;2.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一、审辩式思维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批判式思维、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指具有分析、推理、解释、评估、自我监控与自我修正等思维技能,以及为习得这些思维技能而必须具备的情感特质或是思维习惯,如好奇、博学、逻辑思维、思想开放、合理公正地评价,具有科学探究精神等。[1]简言之,审辩式思维就是解决问题时所经历的有目的、反思性的思维过程。在美国,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具有审辩式思维能力。美国哲学学会审辩式思维研究项目主持人彼得•费希万教授(Peter Facione)指出,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的公民。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推理技能。批判性思维技能是理性与民主社会的基础。[2]不言而喻,审辩式思维是伴随公民一生的必备能力,它为创新提供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效率,拓宽思维空间,摆脱思维局限,因此它理应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审辩式思维训练符合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人,在于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和重要支撑。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的本质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批判性思维,具有了批判性思维,才能敢于怀疑,勇于探索。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巴浦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3]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具有批判思维的人,思辨的缺位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教授指出:“创造的教育需要学生具有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拒绝学生对权威的依赖和盲从,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和重构。[4]批判性思维本身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和精神特质能够影响、帮助甚至是决定研究生的知识积累与人格养成。

(二)审辩式思维训练契合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对研究生的培养要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国家研究生课程建设文件中之所以强调批判性思维,一方面是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批判性思维在研究生课程及教学中的缺位。有学者调查研究显示,“89%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影响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受访者也认为发展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较少。”[5]课程是研究生审辩式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是审辩式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才有可能使研究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激发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只有采用以审辩式思维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审辩式思维训练的缺位

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属于语言—思维型教学,其教学的核心就是紧紧围绕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成果与深化依赖于语言表达。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的辩证统一关系使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成为培养研究生审辩式思维能力的最佳选择。

笔者经过多年的英语一线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普遍缺乏审辩式思维能力。以《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为例,本课程需要学生查阅与电影相关的时代背景,作家简介,人物分析以及与主题欣赏等相关的文献或材料,学生们的表现往往差强人意。他们查阅的信息,多数以量化为依据,只要是和问题相关的就是文献,缺乏学术性和思辨能力。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只喜欢倾听,而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互联网上查到的碎片化知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与人分享;学生们绝大多数都喜欢复述别人的观点而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口头报告,无法正确区分事实性信息和观点性信息,缺乏逻辑性;小组辩论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或是一味地总结别人的观点,而缺乏看问题的尖锐视角去质疑已有的问题或是观点。

造成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笔者认为这里既有内因的制约又有外因的影响。内因在于学生自身,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语言学习策略。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从小就得益于信息时代带来的高效与便捷。查阅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件难事,难就难在如何查阅,如何应用,如何表达。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智能手机是把双刃剑,它们为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造成知识碎片化。学生们的浮躁与功利使他们没有时间去读书,思考,审辩。遇到问题,上网搜一搜,查一查,似乎什么都知道,但又没有深入探求的动力与能力,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与滥用。

其次,学生普遍缺乏正确合理的学习策略。语言学习需要情景与方法,需要与人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分享信息,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和老师绝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多数学生缺乏开放的心态、合作意识以及公正的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关注的焦点永远是分数,学习的目的并不是锻炼自己发表意见、观点、看法,或是说服、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如何完成作业,得到学分,敷衍了事。英语语言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与正确方法,学生自然难以形成审辩式思维的习惯与特质。而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缺乏审辩式思维能力的研究生,其创新能力无从谈起。[6]

研究生审辩式思维能力欠缺的外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盲目崇尚权威所产生的思维定势一时难以改变。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忽视用审辩式思维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单纯一味地寻找权威给定的标准答案。不管什么问题,什么前提,只要是老师或专家讲的,那就一定是对的。与西方批判质疑式教育理念不同的是,中华文明传统讲究传承式教育,学生很少对老师提出质疑,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质疑。影视赏析课程就是通过课上研讨、提问、辩论,逐步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所必备的科学探究、挑战权威,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理论指导下,将碎片化知识整合成系统知识的能力及科学创新精神。

三、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审辩式思维训练的实施路径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渠道。《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将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语言与思维是互为因果、互利互惠、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语言作为工具,人类难以表达复杂的思维,缺乏思维的语言表达又是空洞无味的。所以,基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在我校人才培养及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拟从精准的目标定位、合理的内容编排、多维的教学模式以及多元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查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践反思,具体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灵魂。《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是以鲜活的影音材料为载体,展现英美文学与文化差异,其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又要契合师范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同时还要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因此本课程通过精选的影音材料,展示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风土人情、教育人文,目的在于激活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度思考的平台。

本课程尝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审辩式思维能力训练贯穿于影视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课前准备阶段是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自学能力阶段。学生通过课件与网络学习资源充分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分析。课上展示阶段是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小组讨论、生生合作、师生探究,激发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过程,增强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即席表达观点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课后反思阶段是学生通过混合式—合作型学习模式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语言技能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英语学习策略与研究思辨能力的培养,兼顾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两大特征。

(二)课程内容

《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是鉴赏英美文学影视作品的入门课程,选取的影片以反映英美国家历史、文化及社会风貌且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影片为基础教材。为兼顾传统经典与现代性的协调与统一,本课程围绕6个专题的核心内容选取12部影片作为影视教学片。它们分别是:情感与人生(《面纱》《玛丽与玛莎》),战争与爱情(《飘》《美丽人生》),科学与技术(《银翼杀手1982》《银翼杀手2049》),历史与文化(《十诫》《勇敢的心》),冲突与碰撞(《刮痧》《喜福会》),成功与励志(《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之所以选定以上6个专题是因为情感、人生、战争、爱情是文学研究的基本主题,而科学技术、历史文化、成功与励志又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不得不面临的本质思考。文学即是人学,它本身所特有的社会认知、情感交流和道德示范功能使其成为研究生丰富情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以及思辨反思的最佳选择。

研究生影视课程内容编排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两个板块,除了语言技能和文化交流能力,还有学习策略及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每个专题设计既包括语言储备、背景知识、场景对话等基本技能,也包括小组讨论、个人展示、师生点评、教师总结等能力提升环节。其中,能够将知识技能与能力提升两个板块有效衔接的就是课上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问题的设置。以《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第一单元《面纱》为例,课前为学生布置的任务清单及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指南如表1、图2所示:

表1 任务清单

《面纱》讨论问题的设置既涉及到作家毛姆写作特点、故事发生特殊的历史环境,题目的由来及象征意义、影片人物刻画,还要涉及到主题再现的不同视角、影片与小说的不同之处以及学生比较喜欢哪个结局,并给出原因,或是如果你是作家,你会怎样结尾等灵活、开放的问题。无论是史实性问题,假设性问题还是推理性问题,都以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前提,学生根据问题,完成文献查找、归纳、分析及评价等思维能力训练,这种利用学习指南规划小组阶段学习进度、分析问题、寻找参考、组织材料、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再到课堂展示的过程就是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教学模式

研究生《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监察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程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搭建思辨平台,本课程采取混合式—合作型的教学模式。利用研究生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将课程需要的部分资源全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其中包括基于教学重点与难点制作的专题微课视频,线下讨论涉及的部分文献。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混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整合。我们所面向的学生都是信息化时代的资深网民,传统的教材—黑板—教师三点一线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业需求。互联网有效扩展知识获取渠道,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在信息获取上固然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问题。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量超载与知识碎片化就需要教师引领把控,如何查阅、归类、筛选信息是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的前提。二是优质课程资源与学术思维训练的有机整合。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对现有学科知识的领悟与创新。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资源获取更多知识,这是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构建新知识的必经之路。线上教学上传的优质课程资源需要学生在线下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感知、探讨、学习、记忆、联想、应用、质疑和反思。学生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与利用不可能达到百分百,这就需要与合作组研讨,向老师提出质疑,对同学及老师的回馈进行反思总结,这种认知的过程就是审辩式思维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自我监控与自我修正。三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学习理论与应用实践的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学生,通过资源与情景主动建构起来的。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也是其自主学习的过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的线上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参与度。学生要想课上展示成功,需要感知领悟教学资源。线下课堂讨论与小组协作为自主学习效果提供应用实践的平台。感知—质疑—回馈—领悟—反思的良性循环使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师生共建优质课程创设了轻松的教学环境,搭建了学术交流平等对话的舞台。

混合式—合作型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主要体现在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打乱专业进行分组,每组3人,便于线下课堂研讨、展示,以达到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目的。为提高合作小组的合作效率,提升学习成果,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完成每个教学单元之后,还要撰写反思日记(具体内容参见表2),记录下本单元的已知、未知、新知或是师生共同探知的内容。

表2 Review Table

师生合作是指师生互动,推理辩论,答疑解惑。讨论学习、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及线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改传统理念下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混合式—合作型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知识储备达到应用最大化,即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通过混合式—合作型教学模式逐步系统化、内在化。基于此,混合式—合作型教学模式将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培养无缝对接,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以问题为导向的情景化教学环境。

(四)教学评价

基于混合式—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在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也有所改进。围绕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训练的目标,本课程在测试内容上,由原来的机械操练变成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测试。英语技能类试题比重减少,考察学生归纳、推理、判断等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试题逐渐增多。问题的设置也适当避免日常化、口语化以及常识化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审辩式思维核心技能展开,考查学生的推理、分析、解释、说明、评价等具有思考价值和反思空间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开放性的讨论题要比单纯的多选题更为可取,即使是多选题也要多问一些what,how and why的问题。《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力图利用混合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提供一个互利双赢的学术共同体。因此,如何设计讨论题以及如何评价学生是本课程的核心所在。

在评价方式上,除主讲教师评阅,还要引入自评与同伴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向学生提供客观完善的评价指标及评价说明,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合作组同学之间的矛盾,还会有效激励成员贡献思想,如表3、表4所示。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会出现小组成员搭便车的现象,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合理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与作用,不仅可以防止搭便车现象,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Nelson指出合作学习的必备前提就是小组成员要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教师提供的问题和分析框架要比学生所要使用的框架更为复杂。[7]所以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既要贴近现实,又要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分析、判断、评价的审辩式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注重语音、语貌、流利程度,还要关注其表达内容与思想是否围绕中心论点,其论证内容与论点之间的逻辑性、连贯性与相关性是否得当。研究生英语语言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和情境,学生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评及自评评价体系,使《英美文学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活动成为围绕语言教学与思维培养双向目标为一体的动态建构过程。

四、结论

笔者根据审辩式思维需要具备的几个维度,以影视赏析课程为例,分析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苏联教育学家舍吉宁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需要学生教师。”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体现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表3 合作小组同伴互评表

表4 合作小组自评表

混合式—合作型教学模式为研究生在学术创新领域继续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思维导向,培养其审辩式思维能力并体现英语课程的核心价值,最终实现全人培养。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不能狭隘地理解成思维训练,课堂上的思维训练与研讨是为课后的反思和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服务的,只有当审辩式思维成为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我们的审辩式思维培养才算是水到渠成,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的。

致谢:本文图2、表2、表3及表4的制作参考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Learning to learn”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同时感谢香港理工大学何淑冰博士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做的学术培训与无私分享。

猜你喜欢
赏析研究生思维能力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