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料无抗技术方案理念与实践

2020-12-17 17:46邵彩梅岳隆耀
猪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猪饲料猪只断奶

邵彩梅,岳隆耀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164)

自2020年7月1日起,我国饲料产业正式迈入“无抗”时代,所有种类的商业饲料和养殖自配饲料产品中,促生长用抗菌类添加剂产品将不允许再被使用,无抗饲料产品目前正接受着实际生产环节的考验,饲料端和养殖端都在密切关注和对比着无抗前后猪只生产性能的变化。笔者认为,无抗饲料产品要经历2020年秋冬和2021年春夏之交季节交替变化,才会有全周期完整的数据和结论。有了大数据支持,饲料环节才能不断优化产品技术方案,与此同时,养殖端应该进行多方向的调整来适应变化,通过营养师、兽医师、提升养殖场管理设施等多环节共同努力,来做好抗生素退出养殖环节后的各项工作,降低畜牧业抗生素总使用量,并最终达成食品安全的目标。

1 禾丰牧业饲料无抗准备

2006年,禾丰牧业与荷兰皇家德赫斯饲料公司达成战略合作,14年来双方持续开展的沟通交流,禾丰技术管理者细致、全面地了解到,欧洲尤其荷兰饲料企业禁抗后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逐步形成的成熟技术方案,受到这些实用信息和无抗技术理念启发,禾丰牧业在猪饲料原料选择和营养模板设计上较早关注,并开始尝试其中的部分方案,为今天的无抗饲料技术实施做了准备。比如8年前教槽料粗蛋白设计值就降低到了18.0%;仔猪料粗蛋白水平和育肥猪、成猪浓缩料粗蛋白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降低,并获得了多项专利技术和国家级技术发明奖;教槽料多年前不再使用石粉和磷酸氢钙等系酸力高的原料,且饲料中钙的水平从0.85%调整到0.65%~0.70%,其他阶段饲料的钙水平也做了相应调整;禾丰近年来特别关注猪肠道健康的研究,在氧化锌添加水平和不同产品类型比对、高铜和抗生素的替代等方向上进行系列化研究,先后开展了110项科学试验,形成了无抗的饲料方案若干套。

自2019年8月 份 起,集 团研发中心筛选的无抗方案分步骤、有计划地在禾丰牧业不同区域的不同产品中进行验证,效果反馈平稳。2020年7月1日始,所有的猪饲料产品完全过渡到无抗,以下简单介绍禾丰猪饲料无抗技术的理念和实践。

2 生猪饲料产品无抗理念和实践

欧洲2006年官方宣布实施饲料无抗政策,但瑞典和丹麦分别早在1986和2000年就已经率先实行此项政策。因此,时至今日欧洲国家在饲料无抗技术上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学习总结欧洲国家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不同地域、市场的需求和养殖特点,形成我们自己的技术方案和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平稳地过渡到无抗时代,笔者在此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猪低蛋白日粮技术

低蛋白日粮技术,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基于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体系匹配的精准营养技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殖从业者评判饲料质量时,认为粗蛋白水平越高,饲料产品档次越高,猪的生长速度越快,这是不全面的理解。蛋白质营养的本质是氨基酸的营养,蛋白质是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如果饲料粗蛋白水平过高,或能蛋比不够平衡,饲料原料售价又不高,意味着可能是使用了不平衡的氨基酸日粮或低质蛋白作为饲料原料,这类饲料原料会导致在猪只小肠段无法消化的粗蛋白或氨基酸到大肠后,为大肠内有害菌的发酵提供营养,会产生大量的吲哚、生物胺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肠道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猪只营养性腹泻。随着近些年营养研究的深入,要避免盲目追求高蛋白日粮,特别是在饲料无抗的背景下,更应该建立一个理想蛋白日粮体系的理念,减少猪只蛋白质营养性腹泻的风险,保证动物肠道健康。

2.2 清洁日粮技术和应用

清洁日粮是指饲料产品生产过程的卫生指标管理,从原料的源头即原料品种、供应商的选择、进厂后的有效清理、质量管理等入手,保证原粮等饲料原料的干净卫生,尽可能地减少霉菌毒素污染。清洁日粮的另一个含义是要想方设法减少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如通过酶解、发酵等生物学方法进行预消化,或使用功能性酶制剂来减少植物性蛋白原料,如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大豆伴球蛋白、甘露聚糖等抗营养因子,因为这些抗营养因子会诱发仔猪的肠道过敏反应或免疫反应,导致仔猪腹泻,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清洁日粮就是让猪处在最小的应激下以保证猪只肠道的健康。

2.3 膳食纤维的应用

日粮膳食纤维的正确应用是无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与我们传统上对粗纤维营养的理解大不相同。传统营养上会把粗纤维作为影响饲料消化率的抗营养素来看待,日粮中会设定粗纤维的营养上限值,因为粗纤维含量高的日粮会降低日粮营养浓度,降低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增加动物采食量和排粪总量。但是近年来,纤维类营养物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不仅在高产母猪身上看到了纤维营养物质的重要性和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提升,其在教槽保育等仔猪阶段的功能性价值,在饲料无抗背景下也充分体现出来。

具体来说,首先,由于哺乳仔猪不具备成年猪的发达后肠道,无法高效利用纤维进行发酵作为能量来源,但选择合适的纤维原料,比如一定量的惰性纤维组分,可以刺激仔猪胃和肠道的发育,为仔猪后期肠道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其次,不可发酵的纤维可以加快后肠粪便的排出,让有害菌对蛋白的发酵没来得及进行就排出体外,减少了对肠道的有害刺激;再次,有益的、易发酵的纤维素如抗性淀粉、菊粉等,在猪只回肠末端结肠近端,可以发酵产生一定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在这些挥发性脂肪酸中,尤其以丁酸,能对猪肠道健康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在饲料无抗背景下的前段教槽和断奶阶段的产品,笔者建议在这个阶段无需过分追求这2~4周的高营养浓度和高采食量,保障仔猪肠道的健康和使仔猪采食量平稳过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此阶段中,选择合适的粗纤维原料是关键技术之一,在欧洲的配方中能看到大量的麦类和麦类纤维的添加,对我国的饲料加工厂可以作为参考。

2.4 猪饲料加工工艺管理

在猪饲料无抗背景下,科学的饲料加工工艺管理对猪肠道健康有着直接的贡献。猪饲料原料和加工过程的生物安全管理、原料粉碎粒度管理、颗粒质量管理等都影响到猪只肠道健康。第一,安全、洁净的原料是最重要的保障。第二,就是饲料原料粉碎粒度。豆粕等植物蛋白原料要细粉,为了增加蛋白与蛋白酶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在前段肠道的消化率,减少进入后肠道的比例。谷物类原料的粉碎可以比植物蛋白原料粗一些,当然,粉碎粒度要根据猪的不同体重或生长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饲料加工现场需要定期检测物料粉碎的几何粒径。第三,物料粉碎粒度不仅与猪的胃溃疡的发生率直接相关,也与颗粒耐久性指数(PDI)相关,两者呈负相关关系。饲料加工工艺参数的设定则需要考虑猪只的消化道健康情况、饲料颗粒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之间的平衡。

2.5 替抗添加剂的筛选和应用

猪饲料添加剂的筛选是饲料无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但笔者个人认为其在替抗技术中的贡献被高估。应该说抗生素在养殖过程中的使用效果、稳定性和经济性都是被业界充分肯定的,并非任何添加剂都能轻易达到同等效果,这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欧洲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首先,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直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效果。添加剂的组合效应,比单一添加剂更有效。其次,不要忘本逐末。饲料中替抗添加剂大家都重视,但这种技术如同蛋糕上的奶油,摆在了最上面显眼的位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但奶油再好,不能替代奶油下面的蛋糕本身的质量。即饲料无抗政策实行后的动物健康管理和养殖场管理,才是养猪产业的基础。筛选合适的添加剂组合,需要配方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添加剂市场的整体概貌,思考添加剂产品开发商提供的产品理论逻辑,并结合动物的生理需要和现场条件、添加剂产品增加的成本等多因素来判断和评估。欧洲的经验表明,酸化剂产品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酸化剂组合也是我们现有的重要技术之一。同时,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短链脂肪酸产品以及益生素类微生态制剂产品等都可以供养殖场选择和组合使用,但如何组合能够使替抗添加剂达到最好的效果,还需要从业者进一步探索。

2.6 养殖现场饲喂模式管理

哺乳仔猪阶段采食模式的管理在饲料无抗时期更加重要。在饲料有抗时期,仔猪断奶后自由采食并提高其饲料采食量是养殖场所追求的,因为可以有效控制仔猪风险。饲料无抗时期,仔猪的饲喂模式则要进行调整,我们提倡在无抗背景下,仔猪断奶前后的不同时间段要制定出细化的给料量和采食量标准。比如,第一阶段给料量标准为400 g:对于28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前累积饲料采食量每1头要不低于400 g,仔猪断奶前的充分采食可以锻炼其消化道对植物源性饲料的适应性,使仔猪在断奶后消化道能够更快适应植物性日粮,并降低仔猪断奶应激反应,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地增加断奶窝重。这样能有效防止仔猪在断奶前没有足够的采食训练导致的断奶后前两天采食太少,极度饥饿后第3天可能出现的过量采食现象导致的仔猪营养性腹泻等情况的发生。第二阶段给料量标准也是400 g:是指断奶后的前3天累积采食量设定400 g的标准,能反映出仔猪在断奶后的最关键的前3天的采食量的恢复情况,也能反映出断奶应激的恢复情况。第三阶段给料量标准是1.7 kg:是指仔猪断奶后第1周累积采食量标准不低于1.7 kg的采食量,以进一步地反映和跟踪断仔猪奶过渡期第1周的采食情况、肠道的恢复情况以及断奶应激是否缓解。通过对不同时间段设立相应的采食标准,可以防止只关注一个点或者一个短时间的采食,而忽略了某一个时间段的采食标准,目的是保证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平稳上升。因此无抗时期评估一款饲料产品的好坏,养殖场要遵循饲料公司提供的采食模式,要对当期和后续的生产性能进行系统评估。

3 展望

猪饲料实现无抗是整个行业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欧洲在实行饲料无抗后的现场用药量数据显示,饲料无抗在开始实行的前后几年内,养殖现场的用药总量是增加的,饲料无抗之前的现场用药量增加,是因为饲料和养殖企业开始做无抗的准备,使得治疗用药增加,之后2~3年的增加是必然的,再之后,兽药消耗总量会逐步降到预期以下的低药量。显然总用药量的持续下降是兽医管理体制、生物安全防护、猪场养殖模式和管理升级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国的饲料无抗必然要面对这种趋势和压力,饲料中抗生素退出后,只依赖饲料技术的改良提升,并不能充分保证在生产实践时的效果,也有可能会出现有些养殖场表现平稳,而另一些养殖场会有一定程度的生产性能下降的情况。养殖端在生物安全防控意识、猪只饲喂模式、养殖模式、疾病防控、猪舍环境管理等方面,要做出持续地改善和提升是必由之路。只有整个系统多环节的协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饲料无抗、养殖减抗,确保猪只健康,最后达成食品安全的目标。

我国饲料无抗技术刚刚落地,借鉴欧洲禁抗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笔者相信一定会走出符合我们国情的饲料无抗、健康养殖之路。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猪饲料猪只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策略分析
猪饲料中铜和锌的替代来源
前三季度全国猪饲料产量5 848万吨,同比下降0.3%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