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龙,兽医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理事。
余兴龙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实验室诊断、生猪疫病的控制与净化以及规模猪场兽医综合技术服务等工作。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5项。共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余兴龙教授在生猪疫病具体的防控实践中强调综合防控,高度关注猪群内流行病学对疫病防控的指导作用,重视不同病原对猪群的协同危害,强调实验室检测与临床资料的统一,以下成功的疫病防控实践均体现了这些防控理念。1)研究证实,同时检测不同大小猪只的抗体水平和病毒血症,可有效评估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的效果,但这一方法并不适合于实际。通过比较发现,生产成绩的好坏与检测评估指标的高低一致性很好,因此提出可以用生产成绩评估PCV-2疫苗的免疫效果。2)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传染源的源头是种猪,经检测却发现肥猪群是猪群内最大的传染源,因此,提出同时控制种猪群和育肥猪群PRV的野毒感染,以控制和净化猪群PRV的设想。对育肥猪群PRV的控制,需要先控制猪群内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以保证PRV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有效降低育肥猪群PRV的感染率。将这些设想付诸实践效果良好。3)抗体检测发现,种猪群的猪蓝耳病可以做到有效地免疫防控,但对商品猪群却很难。因此,结合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农户”生猪养殖方式,主张分点、分批饲养,以控制猪蓝耳病对商品猪危害。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对猪群危害最大的是育肥猪,抗体检测发现,在不少APP流行的猪场,育肥的中前期存在PCV-2的感染,在育肥猪生长的中、后期则有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现象出现。据此,在实践中通过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的免疫防控,并结合环境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效控制了此类猪群APP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