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时楼小学 石玉杰
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下,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生本理念”,创新课堂模式成为我们的核心任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课堂模式的策略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课堂上由“教”为“导”,首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给予他们思维的自由。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例题、练习等的分析和解决,教师应改变灌输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提出方法,不论对错,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表达,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不同长度的小棒,如3 cm、4 cm、8 cm、6 cm 的小棒,让学生先预测哪三根小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再亲自试一试,根据“猜”和“试”的结果,分析选择的三根小棒长度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时,教师从学生的猜测、操作引导他们走向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3 cm、4 cm、8 cm 作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而4cm、6cm 和8 cm 就可以?你们能通过这两组数据和操作,发现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如此导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操作、放飞思维,课堂也因学生的动而活起来。
素质教育视角下,要求教师摒弃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倡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灌输”和“给予”的传统做法,而是运用问题教学,力求实现“以问促思”“以问促启”的目的,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发展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主动思考、培养思维力时,问题是互动课堂的基础和关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问题的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层递性,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凸显思维的进阶。如“梯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时,应该从复习已学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入手提出问题,如:“之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那么,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引发学生对数学方法(转化法)的温故。然后,教师给出方格中的“梯形”图形,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计算出方格纸中的梯形的面积吗?先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拼格子”等方法估算出梯形的面积,再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给出上底、下底和高,继续设疑:这个梯形不在方格纸中,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呢?要计算它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学生说出“公式”后,教师继续追问:你能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探讨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样的问题,由“旧”引“新”,由“易”到“难”,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和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场景的模拟,让学生积极置身于场景中,在“做”中体验知识、在“做”中提升能力。如“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角模拟一个商场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购物,直观感知了元、角、分。
其次,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生活,到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到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的运用和价值,从而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欲望,促其“学以致用”。如“克和千克”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自家的厨房,找一找厨房中单位为克、千克的物品有哪些。教学“统计图”时,组织学生开展“小小调查员”的活动,让学生回家询问爸爸妈妈一家生活的主要开支有哪几项,分别是多少;调查班级同学家中人口是多少,统计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五口之家的数量,然后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教学“四则运算”时,改变练习为主的方式,而是启发学生放学后在妈妈的陪同下去超市购物,根据消费情况,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付给收银员多少?找回多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新课堂模式是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必然应求,也是新课改的主题要求。创新课堂的方法很多,但教无定法,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身心规律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路,找到最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推动数学教学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