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闫窝小学 张 果
数学教育权威弗拉德诺尔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脱离生活开展教学,而是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已经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时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知识教授,使数学知识内容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形象和生动,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和科学。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捕捉“躲”在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并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来对数学规律、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事物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空的矿泉水瓶,然后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演示,如“将货物搬到仓库”,教师提问:“这个仓库能容纳多少货物呢?”“往桶里装水”,教师提问:“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呢?”“往书包里装书”,教师提问:“这个书包能装多少本书呢?”然后引入容积的概念:“刚刚演示的书包、水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被称为它们的容积。”而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矿泉水瓶上的标签,能够发现矿泉水瓶上写有“550 ml”,教师:“矿泉水瓶上写的‘550 ml’就是矿泉水瓶的容积。”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来进行容积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数学知识的来源,使学生能够以数学思维来看待问题、观察生活。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经验来源就是生活,因而可以认为生活是他们进行知识学习和行为判断的重要经验来源。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契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就要将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
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简单认知。教师:“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都是用什么方式来学校的呀?”学生回答“走路”“爸爸妈妈接送”等。教师:“自己走路来学校和爸爸妈妈用车接送哪一个更快呢?”学生回答:“爸爸妈妈用车接送更快。”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因为汽车跑的速度比人走得快。”教师:“是的,这就是速度。汽车的速度比人走得快,就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汽车能够比人走更远的距离。”在这里,学生能够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进行简单联结,进而产生初步认知。而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体验生活中的速度快慢,如“刘翔在比赛中跑步速度为8.5 m/s”“猎豹奔跑速度为30 m/s ,它是动物界奔跑最快的动物”等,并提问学生:“8.5 m/s 是什么意思?”学生:“意思是说刘翔每秒能跑出8.5 m,他还被称为飞人。”接着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如:“雷电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的数学关系有清晰的了解,并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不仅能够理清三者的概念,还能将三者的数量关系进行整合。
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还要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而使得生活与数学两者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具有特殊的教学价值和学习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并且还要保证他们能够将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之中,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一张存款单,先引导学生对存款单进行观察,对存款单上显示的信息有初步了解,而后引导学生对利息问题进行计算。如,“假设这张存款单是你们家的,请同学们算一算到期后一共能从银行中取出多少钱?”在这里,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对存款单中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整合,根据存款单能够得出的信息进行计算:存款金额为15000 元整,存款方式为整存整取,存期5年,年利率为2.85。根据公式“利息=存款金额×年利率×年数”就可以得出利息为15000×2.85%×5=2137.5(元),因此一共可以取出的存款金额为15000+2137.5=17137.5(元)。在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与一个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并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而由于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致,也能够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因此在教学完基础知识后进行适当的课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时,教师除了要设置相应的简单题和基础题外,还要重视开放题的设置,利用开放题来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不断补充问题,并搜索相应条件,得到不同的答案,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典型的“春游购票方案设计”相关例题为例,这一类题目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息息相关。如:在某一次春游中,某校决定组织学生去世博会春游,请你根据相关信息来设计出一种或者几种门票的购买方案。已知该校一共有学生350 人,教师32 人,世博会门票成人票每张80 元,学生票每张40 元,团体票每张60 元(人数达35 人以上才可购买团体票)。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了以下几种购票方案:
(1)350+32=382(人),382×60=22920(元);
(2)350+32=382(人),382×80=30560(元);
(3)350-3=347(人),347×40=13880(元),32+3=35(人),35×60=2100(元),13880+2100=15980(元)。
展示环节可以随机挑选出应用三种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并让其余同学思考:以上三种方案都是否正确?是否可行?如此,通过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开放题,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奇妙和数学的乐趣。与此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也能够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找到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有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心智还未成熟且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就需要将知识内容的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使知识内容能够更加形象化和易于理解,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