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希贤小学 殷爱华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难度并不低,该项能力对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提升他们个人成绩的同时,还要评估他们的阅读态度。很多小学生习惯了和数字打交道,所以对阅读并不是很擅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力度上进一步加强。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对小学生的综合成长、进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解读,从不同的层面来探究和掌握数学知识,一方面加深学习印象,另一方面在数学素养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更加倾向于计算模式,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掌握并不理想。低年级“排列组合”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好机会。认真读游戏规则,回答以下问题:(1)用哪些数组数?(2)要组成几位数?(3)“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4)“能组成几个”是什么意思?然后出示游戏规则:用1 和2 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把组成的两位数写出来。通过有目的地阅读让小学生对于题目给出的条件做出正确分析,不断完善阅读能力的综合培养策略、培养方法。小学生在数学题目的阅读和题目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将有用的信息罗列出来,这样才能在阅读能力的提升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方法,引导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关键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对各类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拓展,同时在基础方法的熟练掌握上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某练习题为“5 路公交车原有人数为43 人,到站后下去10 人,同时又上来了15 人,公共汽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原有人数、下去、又上来”这几个关键词,也就是原有的人数、下去多少、上来多少。而“5 路公交车”虽然是一个带数字的已知条件,但实际上对整个题目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却容易导致小学生思维出现混淆。通过把握关键词,使小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这要比直接对题目进行分析更有效果。适当加入“混淆视听”的数字和条件,也是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种锻炼。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锻炼,在不同的课程上要有不同的引导方式,如“平均数”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小学生动手操作:“将20 根木棒平均划分,一共能分成多少份?”平均数的计算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在本道题目中,最重要的就是“20 根木棒、平均划分、分多少份”这三个要素。解题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大胆尝试不同的数字划分,操作中,即便是分错了也没关系,而且分错了代表这样的划分达不到平均的标准,能够让小学生对“平均数”的学习加深印象,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很多教师对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意识不断提升,意识到对数学知识的讲解需要通过不同的材料演示来完成,毕竟数学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如在“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来制作三角形。有的小学生通过拼接三根木棒进行制作,有的小学生直接裁减出一个三角形,大家制作的三角形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制作的三角形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重点在于“三角形、相同、不同”这三个要素。学生自己分析总结,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现阶段,素质教育的理念受到了高度关注,并得到了实施。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探究,掌握好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针对课堂之上的指导、课堂之下的复习做好衔接,由此扩充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综合内涵。同时,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来应对,这样才能鼓励小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