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郭桥小学 凌玉礼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各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加上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若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和抽象思维转化能力不佳,则会增加学习困难,学生也易出现一定的学习抗拒性,长此以往,便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学科的学习水平。针对此现象,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明是某书店的VIP 会员,购买任何书籍都可以享受8 折优惠。在书店里,小明看中了一本《趣味数学》,这本书原价为35 元,现在正在搞优惠活动,该书的价格变为30 元。那么小明购买这本书需要花多少钱?通过计算,学生算出需要花24 元可以买到这本书。然后教师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到了百分数?请一一举例,自己创设情境,将课堂知识应用至情境中。将生活情境联系课堂内容,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高,还可以学会举一反三,学习欲望得以有效激发。此外,经过这一形式学习,学生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巩固这一堂课所学的新内容,进而促进知识积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课堂实效性。
如果学生的课堂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将会畏惧老师提问,进而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以有效结合问题追问,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由浅入深地进行问题探究、思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知识。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课时,老师就可用追问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抽奖箱拿出来,提问学生:“同学们说说看,这个是什么?”学生:“抽奖箱。”老师:“里面有几个乒乓球?”学生:“六个。”老师:“红色乒乓球有几个?”学生:“两个。”老师:“那红色的乒乓球占所有乒乓球的几分之几?”学生:“六分之二。”老师:“那抽奖抽到红色乒乓球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六分之二。”老师:“那这六分之二是几比几?”学生:“一比三。”老师:“同学们答得非常好,下面由同学们根据这个抽奖箱进行提问,看其他同学回答得怎么样。”……通过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得出答案,再通过追问为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以提高其学习思考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上问题的提问和追问,不能仅限于老师,还要多给予学生提问、追问的机会,这样,学生不仅是提问者,同时也是回答者,不但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能通过问题认识数学知识,进而开拓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量,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老师把握好自身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自己置于课堂引导的位置上,引导学生多进行合作、动手操作,激发其主动性,提升探究能力。同时,数学内容多数较为抽象,许多学生理解不足,若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形象实物,便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根据其结构自己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进行拼接,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等学生完成后,让其分享一下自己的操作思路。通过学生的分享可以知道,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程度很高。在有限的学习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感知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有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产生新想法。此外,老师在组织实践操作时要注意适当引导,避免学生盲目尝试、用错方法等,浪费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学习知识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通过这一方式的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探究过程中也不容易出现推诿行为,学习针对性强,教学效率更高。
随着教育措施的不断改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而探究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探究式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思考,而且能帮助老师优化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对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及学习能力、数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