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绿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新时代全球格局动向进行准确研判,并做出相适应、相符合的战略选择,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关系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的推进,甚至关系到中国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崛起。当今世界,全球格局在激烈的竞争中进入深度重组和变革重塑的历史关口。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人民日报》,2017年9月30日。台湾学者朱云汉院士强调:“迎接21世纪多元格局的挑战”,“人类社会在跨入21世纪之际,全球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格局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秩序与结构重组。”(3)朱云汉:《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页。同济大学门洪华教授则认为:“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4)门洪华:《“一带一路”规则制定权的战略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7期,第20页。由此可见,全球格局处于历史变革的关口,无疑是当前政学各界的共识。那么,面对旧格局走向崩解,而新格局正在生成的历史现状和战略走势,当今世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性,但也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不禁要问,激烈的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会不会严重阻碍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中美关系会不会走向新的冷战或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西方国家内部矛盾和斗争引发的民粹主义和治理危机会不会愈发严重?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和新孤立主义会不会导致“金德尔伯格陷阱”?四处蔓延的逆全球化思潮能否被遏制?全球性危机和全球问题会不会开始全面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等。
面对全球格局的历史巨变及其引发的种种全球问题,中国不仅要辨识和认清全球格局的发展动向,做出全新的理论分析和实践阐释,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推动构建一种符合新时代要求、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全球格局。与此同时,中国的战略选择不仅要立基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基础和历史发展现状,而且要体现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性危机的日趋严峻这一时代认知,还要体现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消除逆全球化思潮的这一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国秉持一种开放、合作、互助、共赢的精神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人们就会发现全球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和转型,这是过去500年以来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剧变。整体来讲,全球格局的变革与转型起始于2001年“9·11”事件,加速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整个高潮则刚刚上演。在这场剧变中,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世界群体性崛起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整体性衰退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态势,将撬动、变革和塑造21世纪的全球格局。
1.西方国家整体力量削弱,美国主导的全球单极体系式微。
从1991年冷战结束到2008年金融危机不到20年,美国主导的单极体系就从巅峰跌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真可谓昙花一现。同时,西欧各国受美国影响,相继陷入了全球经济危机、难民危机、气候危机、治理危机、恐怖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危机和困境之中,在艰难跋涉。比如,至今震荡不已的英国脱欧和“特朗普现象”,不仅导致美欧发展受阻,内耗加大,力量削弱,而且让整个西方世界充满混乱和不确定性。加拿大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charya)教授认为,不仅美国的单极时刻和自由主义霸权神话业已终结,而且美国领导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也走向了终结,新的世界秩序将是一个像“多厅影院”一样的“复合世界”。(5)[加拿大]阿米塔·阿查亚:《“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与“复合世界”的来临》,《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 年第6期,第14-18 页。另外,还可参考阿米塔·阿查亚著,袁正清、肖莹莹译:《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保守主义等思想倾向越发严重,以至于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秩序岌岌可危,全球化成了人们攻击的对象,逆全球化思潮全面兴起,全球性危机愈演愈烈,全球治理赤字更加突出。
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主导人类历史大约五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无论是政治和经济,还是文明和文化都表现出衰败的迹象,而其社会治理等方面更是乱象丛生,危机频现。台湾学者胡佛院士指出:“如果人类社会的共同目的,是在公平与正义的基础上,促进人人的美好生活,很显然地,西方强行殖民主义及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国家,长年的强取豪夺,何止是摧残公义,且经常成为世局纷乱与灾难之源。”(6)朱云汉:《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页。西方世界的整体衰落是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历史必然,不仅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危机和自身矛盾,而且标志着美国自身及其西方辅助力量共同支撑的全球单极格局日渐解体。
总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陷入了瓦解与重构的历史时期,而整个世界却未能适应和准备好新旧格局转型期间必然出现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因此,当今世界的各种乱象和纷争无疑是西方世界衰退的深刻体现,是全球格局转型期间失序与混乱的真实反映。
2.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格局走向无极化。
随着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多极化甚至无极化趋势将进一步明朗,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西方世界的发展壮大,从侧面反映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相对衰退,对全球格局的转型和变革正在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标志着整个人类历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秩序重构和格局转型期。
当前,非西方世界,尤其是新经济体的崛起全面冲击西方主导的政治经济格局,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金砖国家及其相应的体制机制,在全球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将推动世界格局走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无极化、均衡化的新全球格局。“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58%。据估算,2017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3.24%,贸易总额和对外投资比重分别占世界的15.88%和12.4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7)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jzgj_682158/jbqk_682160/,访问时间:2019年3月17日。由此可见,金砖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金砖国家在未来将会更加有力地塑造和改革当前的全球秩序,对全球格局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总之,由新兴经济体为主组成的金砖国家组织已经发展成全世界不可小觑的一支变革力量,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样,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几年来,顺应时代潮流,加快自身发展,形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习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彼此支持维护各自核心利益的努力,共同妥善应对域内外各种挑战,有力维护了地区安全稳定,打造了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8)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巩固团结互信全面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上海合作组织不仅有效维护着各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可见,以金砖国家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为象征,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当今全球格局变革转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后,非西方国家一定要竭力推动这两大组织的完善和发展,全力塑造和平、公正、民主、繁荣的全球新秩序,继而推动构建多极化、无极化、均衡化的全球新格局。
3.中国崛起对全球格局变革和转型产生历史性影响。
当下,中国的兴起正在加快推动全球格局的变革和转型。大致来讲,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绝大多数国际战略议题与全球性问题离开中国都无法解决,中国在全球格局的变革和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洪流,不仅实现了自身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而且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4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美国相比,201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7.34万亿国际元;中国则开始超越美国,达到18.08万亿国际元,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预测,到2040年,世界前四大经济体将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则认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基本的共识则是,在2025年至2040年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9)https://data.worldbank.org.cn/,世界银行数据库,访问日期: 2019年3月17日。另外,还可参见王孜弘:《新常态下中美综合经济实力对比——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美国研究》2016年第5期,第33-34页;吴心伯:《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研究范式变化及其含义——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第12页。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同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对比和基本态势。尽管美国依然是一超独大,但是中国的力量已不容小觑,整个世界经济结构悄然无声地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中美两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清晰地反映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也反映出世界单极格局开始转型和变革。朱云汉强调:“中国的兴起和中国发展模式的出现,对于全球而言是石破天惊的历史巨变。”(10)朱云汉:《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13页。由此而言,中国在自身成长的历史进程中全面融入国际社会,适应国际格局,推动了全球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之,中国对当前全球格局的影响是改进和变革,而不是推翻或颠覆。纵观国际关系史,崛起国往往通过挑战霸权国,引起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动荡,甚至是爆发战争。然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发展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建立殖民地,进而掠夺资源,发动战争,推行霸权主义和全球政治。中国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发展,强调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总而言之,中国通过和平的方式、合作的方式来推动全球格局向均衡、平等、和谐的目标发展,而这彻底改变了以前西方国家采取的霸权扩张的行为方式,对全球格局必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认识和把握全球格局的历史性生成,至为重要的是对国际格局的历史变革蕴含的本质性特征和历史性原则进行深度的理论阐释。整体而言,学者们对“国际格局”概念本身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其含义有时类似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结构,有时是国际结构加上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在分析国际格局的早期,也有把它大体等同于对国际体系总体性质的认识的做法。(11)参见周方银:《中国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及争鸣》,《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第2期,第32页。李义虎对“国际格局定义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度研究并强调指出,“国际格局是指由国际关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基于力量对比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互动结构和状态”。(12)参见李义虎:《国际格局的定义前提及其基本特征》,《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2页。另外,李义虎在该文中通过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成果,提出更为简洁明了的定义,即国际格局乃是指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关系的结构,其核心是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能力分配)。本文基于时代变革和历史潮流,以全球格局替代国际格局,因此,文中的全球格局内涵同世界格局和国际格局相同,而外延则指向全球化新时代——本质上依然是以主权国家行为体或国家集团构成的全球力量的分布与组合,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全球结构状态,但相比较而言,更准确地反映出当今全球化时代变革的根本特征和历史趋势。
当下,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面推动,而以全球生态危机和全球治理赤字为代表的全球问题反面推动,在这双重力量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相互依赖、命运休戚与共的全球一体化时代,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全球性历史时期。往昔的国际格局或世界格局根本无法适应科技革命催生的信息化、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的高科技时代,更无法解决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网络安全、全球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和危机。换言之,无论是历史实践特性,还是时代发展新质,无不表征一种全球新格局的生成逻辑与未来指向。
历史进入21世纪,当美国还沉浸在帝国的荣耀之中时,“9·11”事件突如其来。如果说,2001年“9·11”事件引发或催生的伊拉克战争动摇了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应运而生的二十国集团(G20)则正在颠覆和瓦解这一单极格局,标志着新全球格局开始生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继而演变成了全球经济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的全球霸权,阻滞了美国的全球扩张,而且导致了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面对国内外日益严峻的危机,美国不得不联合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来解决全球性经济危机。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次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根源,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二十国集团由美国金融危机催生,并在一夜之间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话语权和主导全球事务的局面,“全球经济治理从西方治理转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13)吴心伯:《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研究范式变化及其含义——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第14页。总之,二十国集团的成立为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作出了贡献,推动了全球治理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反映了非西方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不可或缺性。尽管二十国集团存在代表性、制度建设、执行力等诸多问题,但其成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时代”。(14)吴心伯:《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研究范式变化及其含义——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第14页。
当前,除二十国集团之外,还有金砖国家组织、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中非论坛等众多的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不仅推动全球经济逐渐摆脱危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推动新兴经济体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间。甚至可以这样讲,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当今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生力量,标志着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国际格局日渐式微,以多极化、无极化、均衡化为特征的全球性格局开始孕育生成。
怎么看待全球格局演变的最新动向及其未来走向?后冷战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南北发展失衡、全球生态危机、恐怖主义肆虐,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治理危机等。当前,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汹涌,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日趋严峻等重大问题,必然要变革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推动全球格局向均衡的多极化或无极化的全球新格局过渡。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推动全球格局的转型,实现全球格局转型的目标和前景,必须要认清和理解当前全球格局蕴含的新变化和新动向。只有对这些全球格局的演变深刻理解并全面把握,才能绘制出全球格局变革的具体图景,应对全球格局转型的挑战和矛盾,实现全球格局转型的目标和前景。对于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脆弱,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15)习近平:《坚定信心共谋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那么,我们要追问,为什么当前国际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复杂,各种全球问题为什么此起彼伏,全球性危机为什么愈演愈烈?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透过表面现象观察问题的本质,就会发现,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科技变革和全球性危机相互促进的全球一体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
当今,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占优势的世界单极格局背离了全球一体化时代,导致全球格局呈现出分裂化和碎片化的时代征兆。最突出的表现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权势向以中、印为主的新兴大国转移,向世界其他地区性的大国转移。正如复旦大学吴心伯教授所总结的那样:“东西方互动态势正表现为‘东升西降’‘东进西退’。”(16)吴心伯:《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研究范式变化及其含义——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第14页。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绝不会拱手让渡全球格局的主导权,绝不会坐视不管中、印等国家变革当前国际秩序的制定权,绝不会主动退出当前权力体系的有利地位。比如,绵延多年的叙利亚战争和伊核问题,就是西方国家妄图继续主宰中东地区,护持全球政治霸权主义的典型表现。同样,美国联合加拿大、日本等盟国,并主导五眼联盟、印太战略等妄图遏制中国发展,利用贸易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等来牵制中国,突出体现了美国妄图继续主导单极世界格局的国家战略和行为目标。然而,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任何国家,包括主导世界单极格局的美国,都无法单独应对各种全球性危机和挑战,更无力单独解决全球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理应一面批判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一面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加快自身改革,推动全球格局向多极化或无极化方向转变。因为,从长远来审视,全球格局必然走向多极化为特征的竞争胜过斗争和合作胜过冲突的全球一体化新格局。那么,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全球格局转型发展:
一是推动全球格局走向人人参与、大家协商的公平、公正、自由、民主的新格局。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英国脱欧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特朗普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全球性民粹主义和极右翼势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催生了全球一体化时代的诞生,标志性的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科技催生的全球一体化蕴涵着公平、公正、自由、民主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然而,过去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单极格局维护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更具体的讲就是维护了美国等国家的大资本家、大财阀、金融阶层、传媒阶层等群体的利益,相反,广大下层劳动人民却面临着贫困,甚至失业等问题。在当今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人都是自媒体,任何势力和个人都无法阻止信息的即时传播,任何势力和个人都无法在秘密状态下维护个人利益、集团利益和阶层利益。由此可见,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剧烈变革,不再是过去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格局依然能够主导人类历史发展的时代。因此,人人参与、大家协商的公平、公正、自由、民主的新全球格局不仅反映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而且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公义和道德价值。
二是推动全球格局走向多极化、无极化、均衡化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中,“极”指的是能够在国际上扮演决定性作用和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力量组成的结构态势。那么,“多极”指的是国际上存在着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这种力量,并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而“多极化”则是指国际格局中向多种力量主导的新的结构演化的一种态势或方向。同理,“无极化”就指国际格局中向着没有主导力量的新的全球格局发展的一种态势或方向。“世界多极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它否定了一种或两种力量独领风骚、主宰世界的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意义深远。”(17)郭宪纲:《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人民日报》,2012年12月6日。当前,全球格局尽管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但全球力量分化组合的趋势日益加快,越发明显,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都向多极化和无极化方向发展已经清晰可见。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主导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削弱,尤其是美国民主体制遭遇困境,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等,导致单极格局陷入了困境,走向瓦解已成历史的必然。与这一格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迅猛发展,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全力推动当前世界单极格局向多极化或无极化的方向转型发展,而这也恰恰是国际政治要深刻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本质性体现。
三是推动全球格局走向涵盖个人、国家、区域三个层级的全球一体化新格局。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扑面而来,个体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力量也在趋向扁平化,区域性合作日益加强,整个世界形成了高度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命运共同体。正如有的学者强调的那样,“既有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权力转移’已经出现,同时全球也正经历权力从国家向非国家行为体,从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乃至个人下沉的所谓‘权力分散’的挑战。”(18)任彦:《全球力量此消彼长多极化向纵深推进》,《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从个人的角度来审视,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都是信息源,都将是全球格局变革和转型的基本力量和基础构成。个人已经不再限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指示,而是具有选择性和主动性,甚至可以产生一种左右和影响社会和政府的作用。同个人相比较而言,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国家依然扮演着决定性作用,尤其体现为只有大国协调和互动,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全球性危机和挑战。然而,国家的作用毕竟走向弱化,去国家化思想和行动将越来越强大,个体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动摇了国家主权的根基。在个人和国家影响全球格局的同时,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的区域组织或地区组织将对全球格局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区域一体化虽然仍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但建立在成员国主权转移和让渡基础上的一体化实践,正改变着民族国家的固有形态,其发展也正逐渐改变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体系格局、结构和游戏规则。”(19)崔洪建:《区域组织国际重要行为体》,《人民日报》,2012年12月6日。尽管当前人们面对英国脱欧等现象时对区域一体化产生了动摇,然而,英国脱欧等事件仅仅是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小插曲而已,本质上是西方国家内部治理危机日益严重的具体体现,因此,它至多标志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终结,但它绝不可能影响全球格局转变的历史潮流。人类社会将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走向高度统一的全球一体化新时代,而这是人类社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人类自身自由和解放的历史趋势和未来目标。
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0 页。根据当前全球格局变化的本质性特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实践,制定出既能指导中国大国外交,又能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外交战略,无疑是当务之急。站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回望历史,环顾世界,无论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还是前进方向,新时代中国的战略指向注定只能走一条近代以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国崛起之路——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和平崛起之路。中国战略必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为指导,稳妥处理中美关系,加快推进新科技革命,审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竭力开创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大国发展新道路,跳出崛起国和守成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致力于破解后危机时代世界发展的历史难题,顺应迅猛发展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回答好中国与世界之间如何相处的新时代课题。
中美关系关系到中国能否崛起,关系到亚太地区的发展繁荣,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写道:“无论按何种标准来看,中国都已经恢复了它在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那几个世纪中的地位。现在的问题是,它在目前寻求新的世界秩序的努力中如何自处,特别是如何处理和美国的关系。”(21)[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胡利平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293页。就基辛格提出的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笔者将其称为“基辛格之问”。如何回答好基辛格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自身、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依然无法彻底推翻或取代,其主导的世界单极格局在短期内也无法根本改变,但是,以中国为首的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冲击着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开始重构新的全球秩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历史走到了一个新的分水岭,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趋向瓦解,面临重构。具体而言,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致力于改变全球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的单极世界格局,而且在积极推动全球格局走向多极化、无极化和均衡化的新时代,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时代。
吴心伯指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加速变化在主要崛起国中国与现存霸权国美国之间的互动中充分表现出来。”(22)吴心伯:《后冷战时代中美关系研究范式变化及其含义——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世纪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第15页。当前,美国已然改变对华方针政策,旨在遏制中国的发展,挫败中国的崛起,中美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美国对华竞争性战略也处于加速成型的进程之中,这很可能将致使中美关系出现‘范式性转变’,”而“中国如何选择‘以弱竞强’的有效战略、如何引导塑造中美互动的新模式越发重要而紧迫”。(23)赵明昊:《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制衡态势论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12期,第30页。无论是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是2018年初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美国都将中国视为全球领域的“战略竞争者”和自由世界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在此背景下,美国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贸易大战和科技争夺战,2018年12月突发的“孟晚舟事件”,以及近期通过的《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等,无疑是最好的说明。另外,美国大力推进所谓的“印太战略”,在中国南海所谓的捍卫航行自由等,无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因此,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当前,管控中美关系的要义就是从战略上规划好两国关系的长远走势,消除战略猜忌和战略误判,增进战略互信和互惠,建构新型大国关系新模式。总之,面对中美关系进入新一轮激烈博弈和深度调整的关键时刻,中国一定既要审慎地采取适当的有效应对举措,又要制定出长远的追赶超越战略。
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第四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加速推进人类社会走向全球一体化时代。第四次科技革命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5G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物联网等系列科技变革,必将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商业模式、竞争方式,进而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无疑是在信息时代兴起的立体化、全方位的一场科技革命。简言之,第四次科技革命就是一场万物互联的智能化革命。因此,在智能化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将加速步入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即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必要指出,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甚嚣尘上,在一定程度上蒙蔽和隐匿了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那么,我们就不能被历史的表象所迷惑,而要加快推动第四次科技革命,遏制逆全球化思潮,顺应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潮流。
在此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了科技的竞争,尤其是核心技术,关系到一国能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胜出。那么,面对汹涌澎湃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国唯有瞄准科技前沿,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智能化生产方式,以期适应全球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剧烈变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研究员指出:“此轮科技革命的先发国家因技术领先地位而带来的衍生优势将更为明显与稳固,这一状况对大国间的实力对比与国际格局的演进将产生深刻的影响。”(24)杨洁勉:《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展望——着眼于中国定位与应对的讨论》,《国际展望》2019年第1期,第8页。以当前中美等国围绕5G技术的激烈争夺,形成的所谓中美“双峰对峙”,已经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大国关系和全球格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中国必须有效应对当前科技革命,加速科技变革,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唯有如此,才能在当前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勇立潮头,才能在中美百年战略争夺中最终胜出。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盟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相关各方要打造互利共赢、互联互通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是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一项大战略,是顺应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一股大趋势。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当前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格局,尤其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发展中国家从属于发达国家等一系列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秩序进行全面改造和彻底变革。因而,在“一带一路”大战略推进中,必将触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及其沿线国家内部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而受到其干涉和阻挠。因此,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必须坚持审慎的原则,尽可能“取信于邻国”,“削减外部阻力”,“消除反感和猜疑”,“构建软性基础实施”,“认识别国充分参与创设的必要性”,等等。(25)参见时殷弘:《“一带一路”:祈愿审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7期。推进“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加快中国崛起,更主要的是推动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壮大,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全面崛起。中国的崛起最坚实的支撑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真正兴起,中国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力量,以至于中国复兴大业将在西方国家的联合阻击下半途而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必然带动中亚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使沿线、沿岸的众多发展中国家从边缘地带变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或关键节点。“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致力于促进全球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南北之间的全球政治经济再平衡,给当今全球合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秩序。“‘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开放发展新阶段为促进世界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会而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我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6)张幼文:《我国开放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5日。本质上来讲,“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和特征就是平等相处,达到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新兴经济体必将群体性崛起。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大战略有利于提升非西方世界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在全球格局中的影响力,必将推动全球新格局加快转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对人类当下和未来发展提出的思想愿景,而且是中国外交的战略实践组成部分,主旨就在于变革国际旧格局和重塑全球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是走出历史恶性循环,消除世界性战争的不二选择;直面当今时代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逆全球化思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是顺应历史潮流和遏制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的必然要求;展望未来高度发达的万物互联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是引领时代浪潮,规划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
中国倡导的全球格局的变革是一种改进和改造,而非推倒重来,旨在推动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向均衡、公平、民主的多极格局转变。习近平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27)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当前,全球格局稳定的基本秩序是建立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秩序,以世贸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之上。这一整套全球秩序保障和维持着全球格局的基本稳定,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这些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意愿,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甚至确定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实质上依然是服务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全球秩序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崩解与重组时期,在这期间一定程度的失序与混乱很难避免,许多全球层次的公共治理议题可能出现巨大的真空。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迎接一个更公正的全球秩序的来临。”(28)郑学民:《中国道路引起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方式的历史巨变》,《红旗文稿》2014年第19期,第9页。那么,中国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致力于推动更加公正的全球新秩序,推动全球格局的转型发展。全球格局的转型发展,首要的目标就是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征,重点构建一种平等、互惠、共享为原则的全球交往模式,一种文化发达、思想自由与宗教多元化的全球生活空间,一种统筹兼顾世界各国人民和不同群体的利益和发展需要的全球政治秩序,一种命运休戚与共、相互依赖的全球思想理念。
今天,世界历史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全球格局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根本性嬗变。中美全方位激烈竞争、“特朗普现象”、中东乱局、民粹主义等强烈地昭示着西方主导的自由民主法治为特征的世界秩序陷入了一定的混乱与危机,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但是,在不确定时代里确定的就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稳定、更加健全、更加公平的全球新秩序转型和发展。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加速推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整个人类社会面临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也不得不应对愈演愈烈的政治、经济、生态等各类全球性危机。
在此背景下,全球格局加速演变,旧格局正走向崩解,新格局尚未定型。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国家相对衰落,另一方面,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格局处于由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向多极化、均衡化,甚至无极化方向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维持其在全球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必然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正常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在审慎地处理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扮演好新的全球格局及其全球新秩序的推动者和塑造者的历史性角色。基辛格指出:“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与道德动力,希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29)[美]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页。当前,中国站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前沿,必然要遵从这种“自然定律”,高举道义之旗,守护全球价值,引领全球一体化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因此,中国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道德观,而且要全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此这般,站在全球格局剧烈变动的历史实践中眺望,我们真正窥测到了“世界历史性民族”(30)参见[德]黑格尔著:《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的出场情景,或曰中国崛起的悠长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