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聚亨路小学 谷文燕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而言,练习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练习的有效性是有很大的联系的。目前小学练习课还存在繁多、杂乱等现状,部分教师认为只要练习够多,就可以达到效果,从而忽视了练习的高效性。练习课的创设缺乏层次性,没有抓住重难点,反复性的练习过于死板,既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给学生增添了负担。因此,本文认为,想要增强数学练习课堂的高效性,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练习课当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是其主要目的,因此,练习课的设计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练习是对教学知识进行巩固,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高的重要环节,以教材为基础设计练习,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如何创设具有巩固性的小学数学练习课堂?这就十分考验老师的能力,需要老师充分地读懂教材、吃透教材,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确定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对内容融会贯通,灵活地以教材为基础设计有效的数学练习,充分考虑难度、开放性、启发性,要从整体进行思考,宏观把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新课程的基本公式、基本规律和基本内容,通过有效的数学练习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辨思维,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例如,在学完《圆柱与圆锥》之后,可以进行如下练习: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联系?圆锥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巩固知识点的理解应用程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与深度理解。
小学数学练习课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实际在课堂授课中的作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实际应用能力。首先,在授课活动中,数学老师可以从生活现实出发,利用实际当中的事例、客观事物进行数学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生活实际当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懂得用相关的知识点去处理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在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授课当中,创设相应的操作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进行空间、几何知识的授课当中,测量、拼图等实际操作往往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启迪,在动手过程当中推理,得出结论。所以,数学老师应当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操作情境,让其在操作中更有参与感,在动手中更好地推设与探究,在实验中发现知识,积极思考,从中促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能力的发展,养成数学探究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节时,可以和同学们观察生活当中的平行四边形,如街边栅栏的图案、斜停的停车位、学校的伸缩门、天花板的花纹等等,再让他们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又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求法来推导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练习是对学生学习吸收程度的检验,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查缺补漏,并且可以在练习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探索,让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如果练习难度过高,将会冲击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如果练习难度过低,将无法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对进行练习的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准,结合实际情况分层布置练习。
例如,在讲授《数与代数》这一节时,可以进行如下的练习布置:“完成教材当中的所有练习,除此之外,进行举一反三的课外练习,探索设计相似问题并进行解答”“完成课后练习,对其解题原理进行应用掌握,牢固基础”。通过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巩固的同时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练习课当中,想要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就得以教材为基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设计有效的数学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现实,动手操作,采用数学探究方式,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有条理性、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题,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建构互动式的数学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