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青年路小学 盛刚飞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计算总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理解运算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学生计算结果正确,但不同学生的计算过程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步骤,有的却是铺满草稿纸,计算过程烦琐凌乱。对于小学生来说,简便计算不是自发的,不是简单地将计算过程进行拼接,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渗透的,需要自然而然地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简便计算意识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具体案例总结策略。
简便计算是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教师需要抓住生活契机,创设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简便计算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感受学习和运用简便计算在生活中的便利,刺激他们简便计算的需求,有意识地进行简便计算。
如,小学数学“凑整计算的运用”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活中超市收银员收取现金这个实际案例,创设生活情境:“小王买了一个铅笔盒,价格是14.6 元。可是小王给了收银员15.1 元,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听到问题后,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得出答案:收银员收取15.1元后,可以直接找零0.5 元,是非常方便的。得出生活中简便计算的结论后,教师板书计算式,让学生进行凑整简便计算:
0.9+9.9+99.9
=(1-0.1)+(10-0.1)+(100-0.1)
=1+10+100-0.1-0.1-0.1
=110.7
简便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运算模块,通过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把握简便计算教学契机,充分利用简便计算资源,感受简便计算需求,体现简便计算价值。在具体计算中,教师引导学生创设条件进行简便计算,让简便计算在学生的意识中开花,爱上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是运用简便计算法则快速、准确地计算数学题,能否简便计算基于计算式子中各数量间的关系。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简便计算意识,教师有计划地为学生呈现计算的实际案例,通过对计算过程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体验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感受简便计算快速、便捷等优势。
如,计算应用题:“妈妈带小明逛商场,一共带了500 元,买衣服花了234 元,买玩具花了66 元,请问还剩多少元?”题目很简单,学生主要列了两个计算式,分别为:(1)500-234-66;(2)500-(234+66)。
教师将两种计算式子列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列式(2)比列式(1)简便多了,不少学生通过看式子就可以口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实际案例体验了简便计算的优势。
在计算教学中,通过计算题的不同算法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计算可以灵活简便,不需要烦琐的步骤,把握简便计算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计算题,灵活分析式子各数量关系,运用简便计算逻辑,体验简便计算的快速、便捷。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简便计算是一种自觉计算行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简便计算意识,通过长期引导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新型思维。很多学生在学完简便计算方法、定律后,遇到计算题就会不自觉地思考用简便方法来计算,但不是所有的计算题都可以简便计算的。因此,需要打破这种定势思维,引导学生在看到计算题后进行多问题联想,然后再结合题目特点判断是否能够简便计算,将题目和简便计算连接起来,确定最优计算方法。
如,计算教学中,教师出示题目“11.55+7.18+8.45+2.8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提出问题:题目有几种计算方法?(学生进行多种联想,拓展计算途径)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最简便,为什么?(学生选择最优方法,简化计算过程)最终得出简化计算过程:11.55+7.18+8.45+2.82=(11.55+8.45)+(7.18+2.82)。
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知简便计算可以提高计算准确率和速度,避繁就简,将题目和简便计算连接起来,通过变式训练,形成“题目——问题联想——确定方法——计算结果”的创新思维,不再局限于固化计算式子,而是灵活按照计算题选择方法,扩大简便计算领域。
简便计算是计算的分支,是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重难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具备简便意识,培养学生观察题目的敏锐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多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渗透简便计算意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需求,通过实例对比,让学生体验简便计算优势,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扩大简便计算领域,在遇到计算题后,无需提示便能自然而然地进行简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