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自读课指导学生自读策略
——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为例

2020-12-17 13:47陈其明
教师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周亚夫细柳现代文

陈其明

(宜兴市高塍中学,江苏无锡 214214)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起着由课内教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联结作用。自读课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运用、实践,把教读课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等内化成自己的阅读能力,最后延伸到课外阅读。虽然自读课强调学生自主阅读,但它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离不开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和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自读课主要包括现代文自读课和文言文自读课。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积累有限,与现代文自读课相比较,学生对文言文自主阅读的难度大,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自读策略进行指导。这一点从教材的编写上也可以看出来。首先,现代文自读课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出现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现代文自主阅读基础。而文言文自读课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才出现。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共才十几篇文言文,加上拓展阅读,也不足5000字。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共11 篇文言文教读课,不足3000 字。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三篇文言文教读课后,第一次出现了文言文自读课。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文言文学习和积累下,要自主阅读文言文,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其次,现代文自读课和文言文自读课在编写体例上也有较大的区别。现代文自读课助读系统主要包括旁批、阅读提示和少量的注释,没有教读课设置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而文言文自读课助读系统除阅读提示和注释外,还设置了思考探究。这表明教材编写者也认为文言文自读课对学生来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言文自主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自读课共两篇:《与朱元思书》和《周亚夫军细柳》,分别出现在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

一、借助工具书,积累文言知识

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教读课的学习,对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用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及文学、文化常识等有了初步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整理文言文知识点,然后在小组间开展交流,教师进行纠错、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篇人物传记,虽然不足300字,但是学生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却很多。除了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和虚词用法外,还要学会对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及文学、文化常识等进行归类。

(一)词类活用

“介胄”“式”等都为名词用作动词。

(二)一词多义

“军细柳”“吾欲入劳军”“军中不得驱驰”中的“军”分别为“驻扎”“军队”“军营”的意思;“不闻天子之诏”“持节诏将军”的“诏”分别为“皇帝发布的命令”“命令”的意思;“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备胡”“请以军礼见”中的“以”分别为“任用”“用来”“用”的意思;“已而之细柳”“不闻天子之诏”“称善者久之”中的“之”分别为“到”“的”“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的意思;“上乃使使持节”中的两个“使”分别为“派遣”“使臣”的意思。

(三)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中的“被”同“批”,穿着;“改容式车”中的“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四)古今异义

“先驱”古义是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是走在前面引导;“传言开壁门”中的“壁”古义是营垒,今义是墙壁;“请”古义是请允许我,今义是希望对方做某事;“称谢”古义是致意或问候,今义是感谢。

(五)特殊句式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是省略句,即“朝廷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省略了“朝廷”一词;“天子为动”是被动句,句中的“为”表示被动;“此真将军矣”是判断句,句中的“此”表示判断;“成礼而去”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礼成而去”。

(六)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持节”“揖”“拜”“式车”都是古代礼仪;“宗正”“军门都尉”“条侯”“祝兹侯”表示官名或封号。

归类整理不仅有利于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归类,学生能很好地把教读课上所学到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自主阅读中,最终内化为自读能力。

二、借助阅读提示,明确自读要点

文言文自读课的阅读提示位于课文之前,内容也比现代文自读课的阅读提示要简单,一般是对作家作品的简要评价,概括课文内容或主旨,结合本单元导语中提出的单元学习要求,指出本课自读要点或给出自读方法等。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提示先评价了《史记》的地位和价值,接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出:周亚夫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汉文帝却赞赏他为“此真将军矣”。最后提出问题:这位将军是怎样的人?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学会从两个方面思考:①课文题目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文章花了较多的笔墨写霸上、棘门军的表现及细柳军士吏、军门都尉、壁门士吏等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②周亚夫是怎样的一位将军?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愚公移山》中所学的阅读方法来解决。《愚公移山》中作者也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了愚公的妻子、智叟等人的表现,起到了对比、烘托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对周亚夫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可以借鉴《愚公移山》中分析愚公形象所用的方法,即从直接描写和对比衬托两个方面,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和解答,学生从教读课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自读课中得到了实践与运用,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者要求通过教读课教方法、自读课用方法,最终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最难做到的是如何根据阅读提示来设计思考题,进而找到解读文本的抓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设计问题,即学会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形象分析、事件概括、语言赏析、详略安排、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主旨等方面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紧扣思考探究,找到深度学习的方法和路径

统编教材初中文言文自读课的思考探究一般设置四个题目,既有自读的要求、方式,也有知识的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作品主题的理解、语言的赏析及写作手法的学习等,最后延伸到整本书阅读、同类作品阅读,由自读拓展到了课外阅读。

《周亚夫军细柳》思考探究四个题目的设计,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路径。

第一题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与同学交流”。这一题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学生能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八年级的学生,文言文的积累还非常有限,因此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多读,最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必经之路。“周亚夫为什么是真将军?”这个问题可以和“阅读提示”中“这位将军到底是怎样的人呢?”结合起来思考,有助于学生对周亚夫人物形象的分析。最后要求“与同学交流”,这是统编教材落实新课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项有力举措。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细读课文,这既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举措。学生只有具备了细读课文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深度学习。怎样细读课文,这里提出了一种范例:从文章写作手法入手。对比、衬托的手法在教读课《愚公移山》中已学到过,因此学生结合阅读提示中“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帝在霸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两次受阻形成对比,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霸上、棘门“将以下骑送迎”与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对比,突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写细柳军戒备森严,军中只听将军令是为了衬托周亚夫“真将军”形象。这一题的设计,是前面教读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这节自读课中的运用和实践,有利于巩固学生对衬托、对比等手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第三题是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所设计的内容以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为主,但也有前面所学的内容,前后内容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积累和巩固文言文知识。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全能够自主掌握文言文知识。

第四题则联系《史记》中所记述的其他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领略人物风采。这一题的设计,要求明确,方法具体,很好地从课内自读延伸到了课外阅读,体现了编者从教读到自读,最后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意图。

文言文自读课的自主阅读是学生自读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只要教师重视对学生自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助学系统,把教读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自读课中,加强实践和运用,必将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从课内自读走向课外阅读,达到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周亚夫细柳现代文
群文阅读助力学生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细柳的搅团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因能力他拯救了汉室江山,又因耿直他含冤下狱闭食自尽
迷离
迷离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美人心计》剧外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