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绿地小学 邹 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实际任务,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表现行为的结果,还注重学生表现行为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全面完整地评价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和数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表现性评价不可脱离具体的表现性任务而存在,真实而又具体的表现性任务与平时的学习目标的匹配程度和耦合程度很高,当把抽象的学习目标具体投影到一个实际可触碰到的任务之中后,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具体的做法与目的。而学生在执行表现性任务之际,身处于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况中,通过一定的过程或得到既定的结果,或生产出规定的产品,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凭借它们所衍生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在执行任务过程之中,从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到渐渐理解并可以付诸实践,从“是这样”到“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做才可以这样”的变化中越来越注重动手能力。例如在沪教版小学数学中关于“电视节目调查”的表现性任务,它具有真实性,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也对此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其背景是电视台需要知道学生爱看的电视节目,以此来制作出受学生欢迎的电视节目。在这项任务中,学生的调查对象是全班学生,内容是喜爱的电视节目,制作出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在此项任务之中,清楚地知道了要干什么,也摸索出来怎样去完成这个任务,不仅锻炼了调查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还了解到小范围目标不可代替整体,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整合,了解其内在联系以及如何综合运用。
表现性评价也可被称为“过程性评价”,但是它不仅仅关注于任务完成的过程而对任务结果不理不睬,更不是只单纯地关注学生的表现。相反,它关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是任务结果、任务过程与学生表现的有机融合。
任务具有真实性和可执行性,任务目标也应明确。表现性评价不可能脱离于表现性任务而单独存在,表现性任务必须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学生当下可以完成的。因此,任务应该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实际操作的相关内容,例如“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如何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各个图形面积的计算”等等。
表现性评价任务应该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而不是纸上谈兵,夸夸而谈,做一些与教学无关任务的设计,比如调查星系、国家经济之类的,这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太过遥远,也与书本内容及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大而空的任务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只能依托家长或是互联网。因此,并不能以此作为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学习长度时,可以设计一个任务:长度的测量。此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了解厘米、分米、米的概念,更好地了解长度以及更加熟练地掌握长度单位。而在学习面积时,则设计一个任务:图形面积的测量。让学生测量各个图形的面积,更好地理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之间的换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在实际中发现这些公式的简便性与合理性,并且在动手测量和计算中熟记这些生硬的定理与公式。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在班上调查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类型,计算各种电视节目喜爱者占全班学生的比例,了解哪一类是全班学生中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哪一类喜爱者人数最少,并在全年级此次任务调查中作比较,观察结果是否有偏差,男生、女生之间是否有偏差,从而了解统计中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诸如此类,有可实施性而且与书本内容密切相关的表现性任务才可以表现学生的能力,并且有助于现下教学知识的掌握。而任务是否可执行,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否有一个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则是这个任务设计及实践的第一步。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任务是否可以执行下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有一个合理而又完整的评估方案以及打分细则,这个评价细则就是表现性任务的“规矩”。评估细则应该具有合理性,并且根据任务的实际情况而制订,这就要求细则制订者要做到大方向相同,小细节完善,而且细则应该在任务颁布过程时同一时间公布评分细则,做到透明性。
就拿“在班上调查喜爱什么电视节目”这一任务来说,在制订这个任务时,老师应该将评价细则提前公布,以避免有不合理性:(1)亲自参与班上调查,20 分;(2)将得到的信息整理做成统计图,10 分;(3)计算各个电视节目喜爱者占全班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女生与男生之间的差异,30 分;(4)课堂展现,将自己小组内得到的内容展现到班上,30 分;(5)了解全校同一年级所有班级此项调查的结果并从中发现统计对象对统计结果的影响,10 分。细则要具体到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制订者在制订规则过程中要了解如何合理分配分数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在这项任务中积极展现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才有可能达到实践的目标,做到教学、实践与评价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表现性评价这一项将任务结果、任务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都有着实用性和普遍性的作用。如何让表现性评价在挑战与考验之中以一种更加简易的方式继续为评价体系做出贡献,需要教育事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