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痕之美浸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0-12-16 11:10徐敏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研究

徐敏

摘  要: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小学的现实生活对其道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主要谈教师该如何让无痕之美浸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如何提升自己。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无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112-02

Let the beauty of no trace infiltrate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XU Min  (golden primary school,high tech Zone,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tems from their understanding,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life. The real lif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s special valu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ir mor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eachers can let the beauty of no trace infiltrate the moral and legal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ool,and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 imperceptibly.

【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Traceless teaching;Research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漏痕迹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伴随着新课程的大力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也极力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化教育,让教育真正脱离“叫育”,这样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提升。

1.生活源泉,开启无痕之美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它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然而,要开启教育之无痕美,就是要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生活中,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创设情境美

情境教学能促使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引起兴趣,激发学生更积极地思维,不仅能淡化教师苦口婆心教育的痕迹,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有所获。例如,在执教部编二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中的《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或使用过的公用设施作用,并深刻感受公共设施与我们有着密切关系,我创设了一个“贴笑脸,送颁奖词”的情境,让学生拿出笑脸贴纸,送给自己最想感谢的一个公共设施,还要送上一句颁奖词。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避免了学生对“作用”这个词的枯燥感,使得教学方式更灵活化,还增强了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情境教学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具体、真实的感受中形成道德素质,而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做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

(2)关注体验美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注重“关注、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等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心理感受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師将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代替过多地解释与说教,也是无痕教育的一种美的表现方式。

比如,在执教《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份课前学习单,之后只根据学习单的内容对学生稍作引导,学生便开始自己选择生活中感兴趣的调查范围,走进社区生活,找一找并拍一拍该范围内的公共设施。这个实践的过程,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前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也更为课堂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这每一个过程的教学中,无需教师过多的言辞,而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体验中获得深刻感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在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养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就像有一句话所描述的“天上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这种以生活为活泉的教学方式将无痕的教育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课堂教学洋溢着美,这种美也是孩子们所向往的。

2.合作探究,塑造无痕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善于合作,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不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活泼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还在学习过程中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增加动手实践机会,从而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前学习单的调查范围进行重新分组;组员互相交流,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后重新认定自己所调查区域的公共设施;最终将各自的讨论结果写在小卡片上,依次贴到展示牌上,组长代表交流。整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人人有任务,人人须交流。最终,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重新认定公共设施。在小组交流反馈中,我只需及时引导学生一起认真倾听,及时判断、评价,指出问题。就这样,各小组在思维的碰撞中,重新探究出自己眼中的公共设施;在交流反馈中,提升倾听、表达和判断能力。

这种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行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能进一步塑造出课堂教学中的无痕之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3.转换角色,强化无痕之美

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总是显得高高在上,习惯以一个尊者、长者、说教者的身份面对学生,放不下架势,舍不得摈弃。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种种教条,可是如此直接的教育痕迹,却使得师生之间被拉开了距离。所以,作为教师,还是得从改变自身的角色做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能用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则和学生相处,以身示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效仿老师。

例如 ,在“绿色小卫士”一单元教学中,要让学生厉行节约,学会物尽其用,为环保出一份力。教师可以从自身做起,从在教室里的行为做起,不随意丢弃还能使用的粉笔,不随意丢弃学生未使用完的本子,用自己的点滴行为去感化学生,这样的行为无需言传,却已经给学生传递着环保的正能量,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所以,这比说教式的教育更为有效。

比如,在《我是一张纸》一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小时候那个物质较现在更匮乏的年代所产生的垃圾情况,通过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童年时代生活,不仅可以通过真人真事,使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垃圾数量、种类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心产生减少垃圾的迫切性,更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没有训斥,没有指责,没有命令,及时转变角色,先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模范学生,用行动引导孩子们自动地加入自己的行列中,这便是最有效的无声教育,也是最美的人文教育。

4.有效评价,完善无痕之美

所谓的有效评价,是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然后能够进行准确、具体的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有标可循。

例如,在教学《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中,学生在通过“贴笑脸,送颁奖词”交流公共设施的作用中,当学生交流到红绿灯的作用,我評价道:它是不说话的交警;提到垃圾箱的作用,我评价道:它真是城市的美容师;当提到椅子的作用,我评价道:累了给我们休息,多贴心的朋友呀;当交流到运动场所时,我评价道: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身体健康,这才是真朋友!……这每一句的评价并不趋于形式,能具体化地指出学生的亮点,使学生得到鼓励的同时,更是对每一个公共设施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巩固,使评价更为有效。相信这发自内心的评价,能直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无形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老师,我们都要有所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能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各种无痕化的教育方式,让这种无痕之美如一缕缕柔风吹进我们的课堂,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教师们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地引导中享受美的课堂,收获美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章乐.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

[2]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