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宝山
[摘要]针对近年来我国的城乡传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传统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建议,以加强和规范行业管理的农村供水工程,从根本上消除连接断开、重建轻管现象,为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益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运行管理和保护机制。基于有主管、有负责人、有资金来办事的事实,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法,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是落实扶贫政策,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管理和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当前农村供水工程最重要的任务。本文将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运行管理和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内涵
城乡一体化供水在本质上指的是:在实施合理选择供水水源的具体前提下,进行统一性的规划,把城市供水区域进一步扩大,使得广大的农村地区得到较大的受益,最终形成集约化以及城乡联合管理的主要目的。扩大农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可以很好地实现相应的供水,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准化程度高,即建设与管理的一体化;高要求,是指用高科技保障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供水以及城市供水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区别;水质与供水应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不歧视农村用户,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要具备相同的优质水源;水网项目之间要进行不断的整合,明確化城乡供水网络的具体分工情况,最终使得城市供水项目以及农村供水项目之间更好的融合。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使得城乡一体化的管理得到逐步的实现,由具备统一性的供水单位开展以及负责其供水工作。
城乡一体化供水可以大大提高农村自来水的透水性,打破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采用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消除城乡供水差异,进而建立较为重要的措施。通过选择可靠的水源,可以实现集约供水。建设比较完善化的水厂系统,在面对广大农村小型水厂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进行解决,包括:基础设施薄弱、技术管理水平低以及水质差等问题。除此之外,实施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先进技术的进一步使用,保障城市供水的管理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保障水资源分配的合理化。2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性
我国的经济一直在持续的发展,城市发展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人口也在一直的增加。供水短缺以及城镇发展之间的矛盾变得非常的明显。这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讲是非常不利的,该问题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以及优化的问题。
当前,供水还没有形成比较良好的供水设施。一些地区仍然消耗非常多的原水,并且不能保证相应的水质,也不能与城镇之间进行协调的发展。它们不仅不能满足公众的具体需求,也不能满足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这一点对生产力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实施供水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供水工程在市政工程当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具体生活质量,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及时地开展关于供水工程的建设,保障供水系统的统一规划,并共同实施关于基础设施的具体建设,选择一些新的水源,设置卫生安全的具体水处理设施,并设置供水管道,这一点是当前急需的,这不仅属于公众比较普遍的声音,也属于优化环境以及保障当地经济增长的具体需求,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只有尽快地进行实施,我们才可以获得较多的发展机遇,为各项事业的健康以持续发展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因此,一定要尽快的设置供水项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供水项目的建设将会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比较科学化的管理,以保障它们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分配,优化相应的投资环境,节约水资源,使得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并使得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设置比较健全的城乡—体化体系属于该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城乡—体化供水系统的设置将有助于强化对水资源的具体保护,使得水资源的具体卫生条件得到优化,保障公众生活的安全性,并保障公众的整体利益;其有助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相应的投资者,增加投资,促进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提高相应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
3城市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保护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和保障仍是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一些地方还存在“改造轻管理”现象,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存在一定脱节。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如下:
(1)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职责不明确。因为人类饮水安全工程的主体是市、区人民饮水办公室,而工程投产后管理和保护责任的主体是各水管单元。由于上述两个单元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使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在今后的管理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往往导致项目竣工后控制设施的缺乏,给项目在今后的维护检修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2)人饮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制度不健全。武威市人饮工程大多采用的是供水单位由源头到龙头的管理的方式,管理维护战线长,存在鞭长莫及、管理滞后现象;用水户普遍管理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保护责任制度,或者没有严格执行责任制度。由于工程设施管理不善,缩短了设施的使用寿命。项目供水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低,责任心不强,对项目设备性能缺乏认识,在项目运行中造成设备不必要的损坏。
(3)人饮安全工程管护经费缺口大。虽然武威各县、区都按照规定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维护进行了拨款,但在运行管理和保障资金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另外,由于对赔偿标准、赔偿内容、赔偿形式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部分维修资金仍留在专户内,未及时使用。与此同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单位并没有提取折旧和维护费作为管理和保护基金。
(4)未严格执行收费标准。目前,居民供水工程的水费很低,没有办法收取工程维修和折旧费用。无资金积累,无维修、改造、改造資金。因此,大多数项目都处于疾病状态。即使供水项目是根据水量,由于价格部门谨慎的态度是害怕增加农民负担的农业,它无法计算和批准时水价格按照成本价格批准水价格,导致明显的低水价和困难在项目操作。
(5)农村的供水行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和制定的标准之间不是非常的符合,或者一直都在采用之前比较陈旧的版本,这样和目前农村人口对饮用水安全的具体需求之间就无法更好的满足。当前,农村供水企业没有对水质的具体管理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行业技术方面缺乏管理的规范性,最终会使得饮用水的具体管理不能跟不相应的发展。
4建立健全人饮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的建议
(1)健全人饮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切实落实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当地政府一定要使得其协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整合相应的基础性供水资源,保障一体化管理体系设置的完善化,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严格遵守水务一体以及城乡统筹的具体原则,使得内部管理机构得到优化,完成管理人员的精简,要重视辖区内部城乡供水事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使得城市以及农村供水一体化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使得城乡供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设置比较全面的管理系统,使得传统的管理方式得到改变,从而更好地和现代化的农村建设相适应。因此,当地供水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基础调研工作的开展,认真的总结实际工作经验,保障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得到更好的协调,使得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相关管理机制得到不断的完善,最终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2)明确项目产权,落实管理保护机构和资金。首先,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明确项目的产权。二是实施项目管理的主体和责任。项目产权所有者是项目管理和保护的主体。三是实施项目管理和保护基金。农村集中供水实行有偿服务、计量收费。饮水安全项目的水价格应当合理确定按照的原则“补偿成本、合理收益、高质量和优惠的价格,公平负担”,和正常的操作和维护基金担保的项目应加强水的收集费用和其他措施。四是逐步建立以政府领导、水务管理、供水企业经营、依法合理定价、计量收费、利益群众参与的运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和保护,确保工程办好、管好、价廉、长效。
(3)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一个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应当澄清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从上到下统一管理农村供水。介绍了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快立法“武威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运营管理规定”,以加强和规范行业管理的农村供水工程,从根本上消除连接断开、重建轻管现象。
(4)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依靠公共供水企业或水管单位、基层的技术维护团队建立,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的经营管理和保护状态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项目主要在农村地区应加强。供水企业、项目运营管理单位按照相关专业管理的需求进行专业维护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基金,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关键岗位人员长期培训体系,加强关键岗位的专业技能,以加快的速度应用的信息管理手段,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代化,实施规范化管理。
(5)加强水利部门的指导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维护考核机制。我们需要发挥水利部门技术优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机构、技术服务体系为主体的水供应,综合水管理基层单位相关技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和水质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运行管理的全部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监督评估机制,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的跟踪监督、问责制和年检制度。
(6)加强宣传科普工作,提高全社会和受益者对农村饮水安全、经营管理与保护、水费征收等问题的认识。充分利用电视公益广告、报纸、互联网、宣传册、宣传专栏,有广泛的形式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长期管理公众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努力提高人们的饮水安全认知水平,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供水项目的管理和有意识地照顾工程设施。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立健全人饮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从而对该行业进行全面的高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刘保宏.农村供水核心问题及制度方向研判[J].城乡建设,2020(10).
[2]钟佳蕊,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模式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