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蔷
[摘要]随着迪庆藏族自治州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定位,仅靠几个热门景点支撑的传统旅游已经难以为继,那些以往被忽视的区域逐渐跃入了政策规划的视野当中。目前,沿金沙江一线的乡镇也在积极融入到“香格里拉”品牌的建设中,但在全域视野下,沿江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普遍不强,让旅游资源遍地开花多停留在设想与规划阶段,加大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已迫在眉睫,那些地域上接壤、同质性较强的区域应当集中优势、统筹规划。本文试图通过两个乡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探索无标志性旅游景点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金江镇;上江乡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A
金沙江云南藏区段全长430千米,流域范围多属于干热河谷地区,沿江乡镇自古以来享有高原难得的宜人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农耕业,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沿江历来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随着迪庆州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定位,沿江乡镇也在积极融入到“香格里拉”品牌的建设中,但在全域视野下,沿江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普遍不强,让旅游资源遍地开花多停留在设想与规划阶段,加大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已迫在眉睫,那些地域上接壤、同质性较强的区域应当集中优势、统筹规划。其中,金江镇和上江乡相互接壤,且位于迪庆州的地理中心线上,终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迪庆“江南水乡”的美誉,是迪庆农耕文化传承中最久远的一支,加之未来迪庆州旅游西环线的整体布局,金、上江将成为迪庆冬季旅游短板的一个重要补充。
金江镇位于香格里拉市南部,距市区188公里。东南与虎跳峡镇及迪庆州经济开发区接壤,北连上江乡,西与丽江市玉龙县的巨甸、石鼓等乡镇隔江相望。该鎮地形狭长,属低热河谷坝区,人口沿金沙江东岸分布,镇内居住着汉、普米、纳西、傈僳、白、苗、彝、藏、回等民族。金江镇主要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年降水量609毫米。因耕地面积和水田分布面积广,是全市乃至全州的农业大镇,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烤烟、稻谷、玉米、小麦、青稞、油菜、药材等。金江镇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丰富,既有丰富的物产及诸多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又有红色革命老区,加之区位优势,为金江镇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上江乡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南部,距市区138公里。东与小中甸镇相连,南与金江镇接壤,因此也是隔金沙江与丽江玉龙县、巨甸镇相望,北邻五境乡。全乡平均海拔高1920米,属河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5%。因地理接壤,境内气候、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与南面的金江镇基本一致。全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生物资源,有“药材之乡”、“鱼米之乡”等美誉,另外,上江乡和金江镇一样也是迪庆红色革命的摇篮。综合金江镇和上江乡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作为迪庆州主要的农作物产区,两个乡镇的农业人口均占了总人口数的90%以上。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大部分农民仍依赖于传统农业,生计单一,而且多年来传统农业一直呈现出整体规模过小、产品不能实现大规模供应的问题,使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不尽人意,加之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使得两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动力不足。如果要适应迪庆州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节奏,继续单一的生计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要结合现有优势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探索,旅游业已经成为迪庆州“四大支柱产业”之首。为了顺应全新的旅游发展态势,关于旅游业的新认识和新需求也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综合州内外乃至国内外的情况来看,当下的旅游正在向一种全新的领域延伸,更多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对生态、体验的诉求被放在了高位,人们更重视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体验和感知,参与型的旅游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正在兴起的朝阳产业,而缺乏体验型、参与型、度假型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已经成为制约香格里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因。
1 金、上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位于香格里拉市旅游西环线上的金江镇和上江乡,其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品位,仍受制于整体投资环境“温差”的影响,存在大资源、小旅游现象。目前仅有古驿道的徒步旅游初现雏形,其他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仍是小众的状态。同时受交通条件的制约,配套设施缺乏,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也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以上所述的种种问题势必会因当前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而有所改变。结合十八大以来国家对西部开发的相关发展战略及云南省跨越发展的思路来看,迪庆州金沙江沿线旅游经济的开发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自2016年初国家旅游总局把香格里拉列入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以来,迪庆州的旅游开发正式向“全域旅游”转向。
1.1政府层面的规划
目前,迪庆藏族自治州从州到乡镇对金沙江旅游经济带的开发都有比较完整的思路。为加快迪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政府规划主要思路是扩大现有的核心旅游片区,深度挖掘西环线旅游带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冬季旅游产品,弥补香格里拉冬季旅游产品匮乏的缺陷,沿江经济带蕴藏着巨大潜力。
1.2民间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除了政府层面的政策及规划,民间实践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政策及规划能否落地。金、上江两地均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宣传薄弱、经济实力不强、转型发展难度大的问题。从两地目前乡村旅游实施情况来看,旅游资源的丰富与旅游冷门的现状让人叹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亦为数不多,一方面源于香格里拉旅游西环线整体较冷的现状,难形成知名度;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在两地正处于探索阶段,持观望态度者居多,带头人较少。金、上江乡村旅游民间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1.2.1现有基础设施
迪庆金沙江沿线山地、水流众多,使得很多直线距离很近的地方都要绕山绕水方能到达。而金沙江航道更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形态,尚未能形成航运规模,因此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主要以公路为主,但公路等级、路面结构及通行能力都相对较弱。目前进入金江镇、上江乡的主要道路为金江线和S225线,这与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需求是不匹配的。 “十三五”期间,上江乡格兰大桥、金江镇一小中旬道路、沿金沙江高等级公路等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规划区的可进入性,路桥问题给旅游带来的阻碍将于近几年内解决。
1.2.2游客来源
综合对近两年来金、上江游客群体的分析,目前到两地旅游的游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当地民宿、农家乐经营者靠私人资源与外省旅行社、培训机构等对接的旅行团队。这类游客主要来自一些大中城市,如重庆、成都、广州、深圳、上海等,主要的旅行目的是体验避暑游、旅居、农村体验游、亲子游、夏令营等;二是当地乡村旅游从业者依靠个人人脉与外地散客对接,带其体验乡村文化。这类游客多是熟人介绍为主,主要目的是体验乡村农家生活、欣赏田园风光、户外徒步等;三是周边片区,如丽江、周边乡镇居民,这部分游客主要集中于周末、节假日等,多数是到到兩地熟悉的农家乐吃饭、休闲;四是少部分对当地红色文化感兴趣的州内游客,这部分游客一年仅能达到百余人左右,且时间相对集中,加之因两地红色景点点散面广,这个群体的路线多限于上江一小中甸的长征路徒步,难以带来附属的经济效益,受益的也仅局限于个别农户。另外,目前当地乡村旅游从业者均希望能受惠于一江之隔的丽江老君山景区的带动,但因江桥通达力弱,限制了一部分游客的进入,所以虽然丽江一些旅行社对当地的线路感兴趣,也只能暂时作罢。
1.2.3接待能力
在调研过程中,有一位民宿经营者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乡村旅游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有人来,就会有人愿意参与”。通过对两地政府工作人员的访谈,两地接待水平存量不大,且差别较大。金江镇目前的接待能力在1000人左右,其中以围绕龙潭的片区品级较高,集观光、体验、休闲、康体、科普、会议、运动等多种功能,游客反映普遍较好。上江乡因缺少核心片区的带动等原因,其接待能力相对金江镶较弱,最多能接待300人次左右。从目前仅有的几户民宿、农庄经营者的态度来看,他们的客源基本是平稳的,基本能满足现有接待需求,他们普遍认为因客流有限,暂无必要大规模开发乡村旅游、兴建民宿和客栈等。借一位经营者的话说乡村旅游最理想的状态是游客来与不来都没有多大区别,来了锦上添花,不来也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接待能力的发展一下,寻求增收渠道。目前,两地接待能力都较弱,但也能满足近年来的客流量。
2金、上江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新型业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经过近两年全域旅游的实践,迪庆州的乡村旅游正处在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部分从业者的带头下,乡村旅游已呈遍地开花之势,尤其是在缺乏大景点带动的区域,其价值备受关注,精品旅游、民宿、高端体验在广阔的乡村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成绩背后,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以香格里拉旅游西环线最为典型。
2.1 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过度悲观或期望过高
在当地,无论是部分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还是旅游从业者或普通村民,都存在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一些管理者认为乡村风光到处都有,没什么特别的就没有开发价值,未能认识乡村旅游在促进就业、活跃经济方面的作用以及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对开发乡村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判断,对乡村旅游资源认识不够、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旅游开发期望过高。很多人在谈到乡村旅游时,忽略当地实际,例如在某村调研时,还有人提出在该村应该修建类似“欢乐谷”的游乐场这类不切合地方实际的言论。
2.2开发模式重复,特色不鲜明
目前,金、上江两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着较高同质化的问题,在邻近片区开发模式雷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体验项目的选项雷同,“吃农家饭”一度成了乡村游的代名词,农家乐不是采摘瓜果蔬菜,就是垂钓、爬山等,容易形成了同质化竞争局面。那些借周末从周边地区来的游客到农家乐休闲一两次,便失去了新鲜感。产品及服务模式的同质化,长期会导致价格竞争和低水平的比拼。特色不鲜明,模式不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
2.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用工难普遍存在
目前金、上江乡村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几乎都是就近寻找本村村民,文化素质不高,普遍存在服务意识欠缺的现象,而且大部分经营者反映在乡村不好招工,留不住人,好不容易培养顺手了又得换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大部分乡村旅游均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无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直接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金、上江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乡村旅游被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并且能够对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拉动效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上文提出的金、上江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着力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品质:
3.1 相关部门和旅游从业者对发展乡村旅游要有正确的认知
乡村旅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的村镇确实具有吸引力。但相关部门和乡村旅游从业者对于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应有着正确的评估,乡村旅游不是一哄而上的发展规划。金、上江在探索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那些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和地域已经有了明确的线索。但从目前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普遍存在罗列各村乡村旅游点的现象。应当集中力量对优势片区和景点进行开发。除了政府部门的规划要更有针对性外,从业者及村民都应当理性应对“乡村旅游热”。
3.2乡村旅游开发要突出特色,做出精品
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大范围的同质化不可避免,但小范围内应当避免雷同。目前金、上江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多限于“农家乐”、“渔家乐”,真正有特色的项目很少。单一的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不能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和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营者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力争培育出1-2个特色项目,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格局。致力于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总之,要把竞争焦点放在提升服务的附加值方面,避免同行业恶性竞争。
3.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相关部门应当对当地村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农家乐充分调查,有计划地组织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不断强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度认识,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经营思路、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和提高农村青年发展乡村旅游,办好农家乐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就业的信心和能力,助推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另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能进一步减少农村人才的外流现象。
3.4乡村旅游应注重当地村民的社区参与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当慎重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引来外来资本参与乡村开发之时,也应多考虑当地村民的利益,多激发村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提高村民参与旅游的程度和效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让老百姓共建共享旅游业发展成果,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生活改善,这是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选择。
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两地具有极高的综合效益,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不仅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还能改善村容村貌,既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还能传承和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有助于打通迪庆州全域旅游的大后方。乡村旅游最大的魅力在于其适合农村环境,而且对农户原有生活的影响也不大,金沙江沿线的广阔地带虽长期处于大众的视野之外,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其理应成为“香格里拉”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阳,亓光勇,熊坤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创新发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03).
[2]麻国庆乡村振兴中文化主体性的多重面向[J].求索,2019 (02).
[3]潘英海.关于文化主体性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2017(02).
[4]徐飞雄,唐健雄,精准施策,增强乡村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N].湖南日报,202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