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苏州县级供电公司成本管理效率评价与应用研究

2020-12-16 02:09
管理会计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产率运维分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输配电价单独核定机制对电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不能处理好规模和效率、绩效和管理、评价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导致投入产出效率低下、资源配置导向性不足等管理问题。因此,亟须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客观评价电网企业投入产出水平,增强评价结果对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推动电网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苏州供电公司一直致力于强化成本管理工作,指导各县级供电公司有效控制企业总成本规模。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①成本管理的效率评价体系亟须重构。苏州供电公司现行的对所属县级供电公司的效率评价,是由不同专业板块和不同专业类别指标体系集成的,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难以客观准确衡量企业的效率。②成本效率评价的应用导向不强。现有指标体系以评价为目标,但是评价结果与企业问题诊断、预算配置、价值改进等应用场景的衔接性不强,造成评价结果无法有效指导企业资源配置。

鉴于此,本文以苏州县级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模型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聚焦电力企业的运维成本管理。第一个层次,构建苏州县级供电公司的成本管理效率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利用因素驱动的原理,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构建完整指标体系,并以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实证数据做测算和分析,对比各单位运维成本管理效率,辅助公司绩效考核。第二个层次,以效率评价结果为导向,构建苏州县级供电公司的预算分配模型,有效指导公司资源分配。

二、文献综述与基础方法

(一)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其中,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绩效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随着经济与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重视以盈利为目的的成本控制的基础上转变思路,开始关注提高生产效率。随着认识的深入,学者越来越关注基于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在经济学中,技术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投入下产出可增加的能力或在既定的产出下投入可减少的能力。随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人们将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关注焦点逐渐转向全要素生产率。

(二)全要素生产率内涵辨析

全要素生产率考虑的是所有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因此,其本质仍是投入产出效率或生产效率。不过在测算实践中,全要素生产率的量纲选择不易确定。在多投入、多产出的情形下,不同种类的投入和产出,其度量单位存在很大差别,很难确定一个表述简洁、易于接受的量纲,而且不同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不同,即便找到了表达简洁的量纲,不同企业之间也会由于比例的不同而缺乏可比性。为了解决上述量纲和可比性问题,经济学研究中,有关生产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最终演变为相对效率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或增长率)的测算。

(三)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法

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通过参数或非参数方法科学客观地估算出来,企业效率评价越来越关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一个样本点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可以分解为该样本点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样本内前沿面上的经济单位的未体现的技术进步,而同一时间上样本点同前沿面点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就是技术效率的差距。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和函数法。

三、苏州县级供电公司成本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评价主体及定位

1.评价主体及对象

苏州供电公司拥有下属张家港、太仓、常熟、昆山和吴江5家县级供电公司。本文以这5家县级供电公司为评价主体,以运维成本为评价对象。苏州供电公司主要进行对标管理工作的指导,制定相关制度,及时公布对标数据并对5家县级供电公司的对标结果进行考核,不断完善对标管理的具体工作。

2.指标体系定位和构建思路

县级供电公司直接服务终端客户,具体承担输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营任务,且资源配置的范围和距离相对有限。因而,县级供电公司在落实上级公司的发展方向与理念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特点,明确指标体系定位和构建思路。

苏州县级供电公司成本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位是:以目标为导向,努力提高县级供电公司成本管理绩效和电网可靠性;通过合理的比较,寻求短板、有效借鉴经验,作为推动县级供电公司持续改进的有效工具。

从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看,要充分借鉴国网公司及同行业其他优秀企业现有对标体系,同时考虑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诉求。具体而言,一是要充分考虑“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外部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外部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革命、电力改革和国企改革等重大环境因素变化,对电网发展从功能形态、发展理念、运营方式、发展绩效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提出了创新要求。二是要充分考虑电力客户、发电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方在新时期对电网发展提出的诉求。三是要推动和促进公司价值追求、发展战略的主张能够被感知和认同。县级供电公司是国家电网的最基层单位,也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指标选择上,应体现公司贯彻国家能源革命、实施“两个替代”、履行社会责任等。四是与上级公司内部对标体系保持必要协同,确保可衡量、可提升、可检验。

(二)投入产出指标库

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及电改相关政策,根据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和国网公司发展战略,参考各县级单位对标考核指标、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指标、国家电网发展诊断分析评价指标等,以与运营维护活动相关为选取原则,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建立县级供电公司运营维护成本效率指标备选库。针对资本性支出与运维支出的关系,经过英国监管机构OFGEM统计分析发现,配电企业基建投资和生产费用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若增加运行维护支出,则可推迟基建投资;而增加基建投资,也可导致运营成本的降低。同时,考虑到资本性支出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适用于短期成本效率分析,本文重点考察运维支出的成本效率问题,不再包含资本性支出。

1.产出指标库

基于上述“以目标为导向,努力提高县级供电公司成本管理绩效和电网可靠性”的定位,通过对国内外电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共同关注维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发电容量裕度是否充沛、新能源并网容量是否足够;第二,关注电网网架是否坚强、技术装备是否领先、电网结构是否合理;第三,关注供电是否安全稳定、运维调度管理是否精益、电网运行是否经济高效;第四,关注供电是否安全可靠、电能质量是否优质、客户服务是否优质高效、用户侧是否智能互动。对现有电网评价体系包含的指标范围进行梳理及统计后发现,供电连续性、电压质量、用户服务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数量分别是20、8、20,指标数量位居前列。

参考前述统计结果,本文从提高公司绩效和电网可靠性两个层面选择相应的产出指标,具体从“电网稳定”“供电服务”“销售业绩”“资产质量”四个维度出发,选取能够体现四个方面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从而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县级供电公司的运维管理情况。

第一,电网稳定。电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基础能源,还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城市建设的科技化。为了建设坚强可靠、先进优良、安全稳定的现代一流电网,需要对电网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改进。因此,电网质量评价指标可以从统调最高负荷、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人身伤亡及安全事件次数等方面加以考虑。

第二,供电服务。体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了实现安全稳定、服务优质、用户满意的电力供应,县级供电公司应重点从电能质量、服务效果等角度进行考虑,因此,本文将城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优质服务评价指数等指标纳入遴选库。

第三,销售业绩。企业经营应当追求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盈利能力是重要基础。本文从生产要素运营效益、财务运营效益和非财务运营效益三个方面挑选指标入库。其中,生产要素运营效益通过售电量指标衡量;财务运营效益通过营业收入增长率、EBITDA利润率衡量;非财务运营效益通过用电户数、线损率来衡量。

第四,资产质量。这反映了县级电网的物理特征。本文将资产规模(变电容量10kV)、资产规模(变电容量20kV)、 20kV线路长度、10kV线路长度、10(20)kV公用配电线路N-1通过率、10(20)kV线路超载率、10(20)千伏配变超载率等纳入指标库。

2.投入指标库

从投入视角分析,运维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四大类:电网物理支出、服务支出、管理支出和人工支出。

电网物理支出包括安全、修理与运维等方面的支出,本文将修理、委托运行维护、生产用车辆使用、电力设施保护、安全、设备检测等活动所发生的支出纳入指标库。

服务支出是针对客户的支出,可以将业务费、广告宣传费、客服及商务费用纳入指标库。

管理支出涵盖公司管理活动的开支,本文将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差旅、会议、业务招待、公务用车辆使用、物业管理、水电、绿化、中介、租赁、信息系统运维、党团活动、清洁卫生、房屋维修及其他活动支出纳入指标库。

人工支出是指人员工资和社保等开支,我们将工资及附加、社会保险、职工福利、劳动保护、外部劳务等支出纳入指标库。

图1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在确定好指标库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经过多轮次的专家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了如图1的投入和产出指标。

四、苏州县级供电公司成本管理效率的评价与分析

(一)静态效率比较分析

收集2012—2017年的有关数据,测算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吴江)的静态效率时,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根据投入产出的观察值,通过线性规划方法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可以处理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多目标决策。电网企业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最为合适,具体模型如下:

模型假设每个决策单元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表示决策单元线性组合的系数;n表示决策单元的个数;表示投入缩减比例,取值范围在0~1之间,如果=1,表明该决策单元的效率已达到最优,若<1,则表明该决策单元存在改进的空间。

但是,在此模型下可能会产生多个决策单位效率值同为1的现象,结果导致无法进一步区别这些传统DEA模型中有效率决策单元的优劣,所以Tone(2002)进一步提出差额变量超效率模型,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对效率值等于1的决策单元重新评估,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比较不同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状况,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使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得出的不同年份的各县级供电公司的效率值如表1所示。

1.总体趋势

2012—2017年间,5家县级供电公司的投入产出效率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和再度上升的趋势,从2012年的1.0957下降到2013年的0.9641,然后上升到2014年的1.0487,接着持续下降到2016年的0.8825,最后在2017年上升至0.9767。从起始两个节点来看,2017年5家县级供电公司投入产出效率均值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10.86%。

2.单个县级供电公司效率值的变化趋势

如表1所示,2012—2017年间太仓的投入产出效率值除了2016年以外,均大于1,在变化趋势方面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的“W”状,样本期内的效率均值为1.0624,在5个县级供电公司中排名第二。

张家港的投入产出效率值在样本期内均大于1,在变化趋势方面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后略微上升的“W”状,样本期内的效率均值为1.0537,在5个县级供电公司中排名第三。

吴江的投入产出效率值在样本期内除了2016年以外均大于1,在变化趋势方面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的“W”状,样本期内效率均值为1.0653,在5个县级供电公司中排名第一。但是吴江的效率值从2012年的1.1593下降到2017年的1.0500,表明吴江的相对优势地位正在下降。

昆山的投入产出效率值分别在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小于1,在变化趋势方面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的“W”状,样本期内的效率均值为1.0132,在5个县级供电公司中排名第四。

常熟的投入产出效率值在样本期内均小于1,样本期内的效率均值为0.7501,在5个县级供电公司中居于末位,而且与其他县级供电公司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3.投影分析

对于每个效率值小于1的决策单元,可以通过减少多余的投入数量来改善效率,设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该投影相对于其他决策单元是有效率的。通过调整未达到综合技术有效的决策单元在DEA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可以完成非有效的决策单元的优化。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每个非有效决策单元各项投入需要达到的目标值,然后将差异值与初始值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到每个投入指标需要改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表1 5家县级供电公司(2012—2017年)效率值及均值

以太仓公司为例,2016年太仓的效率值为0.8778,表明投入产出效率有12.22%的改进空间。其中电网本身的投入为3.47亿元,改进的目标值为2.77亿元,因此电网本身的投入可以减少0.7亿元,即有减少20.21%的潜力;服务方面的投入为110.78万元,目标值为85.90万元,服务方面的投入可以减少24.88万元,即有减少22.46%的潜力;管理方面的投入为1431.86万元,目标值为1342.71万元,管理方面可以减少的投入为89.15万元,即有减少6.23%的潜力;人工方面的投入为1664.94万元,与改进的目标值一致,也就是说人工方面已经没有进一步减少投入的空间了。

如表2所示,非效率县级供电公司源自于电网、服务、管理和人工方面的冗余量百分比依次为24.89%、13.87%、21.40%和19.60%,这表明削减成本的潜力最大的维度是有关电网的投入,其他依次为管理、人工和服务方面的投入。

(二)动态效率比较分析

使用SBM模型得出的效率值及相应的投影分析是根据当年当期投入产出得到的,本质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与之不同的是,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则能动态测算各公司与生产边界的相对位置变化(效率变化)和生产边界的移动(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只能进行静态评价的缺陷,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与否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PI)表示从t期到t+1期决策单元(DMU)生产率的变化程度。

技术进步指数(TC)衡量的是生产技术边界的推移程度,又被称作“前沿面移动效应”。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在不同时期内的所有表现最好的决策单元的整体差距。

由表3可以看出,2012—2017年5家县级供电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仅有张家港是大于1的,其余4家公司均小于1,这表明样本期内,5家县级供电公司中仅有张家港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善,其余4家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均下降,而且5家县级供电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均值为0.953,表明样本期内苏州市县级供电公司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4.7%。其中,技术进步指数(TC)呈现下降趋势而技术效率指数(TEC)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下降了4.8%而技术效率指数上升了0.14%,表明样本期内苏州市县级供电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是由技术退步引起的,虽然技术效率有所改善,但其改善的程度不足以抵消技术退步的程度。从技术效率指数的分解来看,5家县级供电公司的纯技术效率指数都是1,表明纯技术效率保持不变;从规模效率指数来看,仅仅是常熟的规模效率有所改进,其规模效率指数达到了1.007,其他4家公司的规模效率则保持不变。

表2 非效率县级供电公司的各投入指标的平均冗余百分比

表3 2012—2017年各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具体到每家公司,从表3可以看出,2012—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张家港、吴江、常熟、太仓和昆山,这些公司中只有张家港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2.7%,而且张家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自技术进步,同时技术效率保持不变;而太仓、吴江、昆山和常熟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下降了6.6%、1.5%、10.8%和6.5%,以上4家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技术退步。

五、基于成本管理效率评价的预算分配模型

(一)基于成本管理效率评价的预算分配模型构建

电网企业运维成本的管理工作中心是预算管理,本文将运维成本的效率评价结果与预算分配调整相挂钩,通过对比分析5家县级供电公司的运维成本管理的效率,实现预算对企业价值的引领,提升企业精益管控能力。

1.预算分配的总体模型

假设某市级供电公司的下属县级供电公司分别为A,B,C,……,N。预算分配的总体模型是依据“存量+增量”的两步预算分配方案展开:

其中,存量预算决定运维成本的一次分配。存量预算依据上年度县级供电公司运维成本的静态效率考评情况进行分配。

增量预算决定运维成本的二次分配。增量预算依据上年度县级供电公司运维成本的动态效率考评情况和本年度售电量的预测增长情况进行分配。由于电力企业的运营和绩效体现的重要特征是售电量,因此将售电量增长情况作为预算分配补充依据。

图2 运维成本存量预算分配模型(Yt≥ Ct—1)

2.预算分配方案

设在市级供电公司层面,当年对于县级供电公司的预算总额是Yt,上年度县级供电公司的运维成本总额是Ct-1(也就是上年度对县级供电公司的全部投入合计),上年度各县公司运维成本分别为Ct-1,i(i=A,B,C,...,N)。

首先,判断预算增长情况

当Yt≥Ct-1时,则存量预算分配基数为Ct-1。

当Yt<Ct-1时,则存量预算分配基数为Ct-1×β,β为调整系数,β=Yt/Ct-1。

其次,分配存量预算Yc

(1)当Yt≥Ct-1时:

在市级供电公司层面,各县级供电公司运维成本的预算分配按照两步分配完成,第一次分配依据上年度各县级供电公司运维成本的存量基数和运维成本的效率评价结果进行存量分配。其中存量基数为上年度运维成本的预算总额,运维成本的效率评价结果取上年度县级供电公司的静态效率评分。

存量预算分配的模型如图2所示。

完成此步骤后,存量预算的分配额为Yc,剩余需要分配的预算为增量预算分配基数Yt-Yc。

(2)当Yt<Ct-1时,

按照图3模型进行存量分配。

完成以上分配步骤后,存量预算的分配额为Yc,剩余需要分配的预算为增量预算分配基数Yz=Yt-Yc。

最后,分配增量预算Yz。

增量预算依据售电量增长情况和动态效率评价结果的双重因素进行分配。分配模型如下:

其中,YAz为A公司分配的增量预算部分,BA为A公司售电量增长系数;PA为A公司动态效率系 数。

其中MPI为动态效率评价中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值。

图3 运维成本存量预算分配模型(Yt< Ct—1)

(二)预算分配实例

假设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2017年的运维成本支出总额为100万元,5家县级供电公司的静态效率、动态效率、运维成本、实际售电量以及2018年5家县级供电公司预测的售电量如表4所示。

首先,分配存量预算。

当Yt≥Ct-1时,如2018年苏州5家公司的预算总额Yt为120万元,2017年运维成本总额Ct-1为100万元时,依据存量预算分配模型,各县级单位存量预算分配结果如下表5。

当Yt<Ct-1时,如2018年苏州5家公司的预算总额Yt为80万元,2017年运维成本总额Ct-1为100万元时,则存量预算基础调整系数β=0.8(80/100),依据存量预算分配模型图所示,各县级单位存量预算分配结果如表6所示。

其次,分配增量预算。

假设Yt≥Ct-1时,苏州县级供电公司增量预算分配测算如表7所示。当Yt<Ct-1时,测算同理,如表8所示。

总体预算。

当Yt<Ct-1时,测算同理。总预算分配额测算同理。

表4 苏州县级供电公司预算分配测算的参数设置

表5 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2018年存量预算分配测算(Yt≥ Ct—1)

表6 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2018年存量预算分配测算(Yt< Ct—1)

表7 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2018年增量预算分配测算(Yt≥ Ct—1)

表8 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2018年增量预算分配测算(Yt≥ Ct—1)

六、结论

苏州5家县级供电公司都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售电收入和资产规模都处于全国县级供电公司前列,而各家单位在全社会用能结构上存在差异,通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苏州县级供电公司成本管理效率进行评价,辅助公司绩效考核,改变了原先使用售电量、资产规模等单一指标进行考核评价的模式,充分发挥对各县级供电公司运维效率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

苏州供电公司创建的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的资源与运营优化管理体系,充分拓展了全要素生产率在地市级供电企业的应用,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深化业财融合、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的关键抓手,进一步推动了管理的数据化、科学化。通过指标体系引导各公司杜绝片面追求规模数量、投入不讲产出、投入不管效率的现象,有效促进各县级供电公司强化投入环节、过程环节、产出环节的精益化管理,人财物核心资源管控力度持续加大;根据各公司运维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合理分配公司预算,提高资产回报水平,加强预算对企业价值的引领,将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和公司经营绩效、社会效益紧密结合,有力促进了公司改善经营效益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生产率运维分配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跟踪导练(三)4
风电运维困局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