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术后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0-12-16 07:09:30肖丽萍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呼吸机脑出血气道

肖丽萍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西赣州 341000)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易诱发肺水肿、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2]。多数脑出血术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对通气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而在通气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来减少呼吸道感染,对增强通气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集束化护理是将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医疗服务信息、经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整合,为某类疾病制定全面化的护理方案[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术后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68.25±4.69)岁;脑叶出血16例,丘脑出血20例,壳核出血7例。对照组23例,女20例;年龄54~79岁,平均(69.16±4.38)岁;脑叶出血14例,丘脑出血21例,壳核出血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头颅CT 及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出血且出血量为15~40 ml 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选择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术前3个月内存在脑出血史的患者;瞳孔扩大、血肿扩大及深度昏迷的患者;合并颅内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按时监测血气指标,并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对气道进行加湿、加温处理,预防积水;观察痰液排出量、颜色及性状变化,必要时进行痰液培养实验,遵医嘱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由高年资护士长、护理人员等组成;回顾性分析既往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疾病相关文献,依据循证学理念整合有效措施,制定针对性的气道护理方案;通过集体授课、操作示范等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定期举行讨论会,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护理措施。(2)导管护理:每隔7 d 更换1次呼吸管道,并对其进行消毒,及时倾倒管路中的冷凝水,避免倒流;定期更换过滤器,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出现扭曲、脱落等不良事件。(3)口腔护理: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并进行病原菌培养实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细菌感染患者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洁,真菌感染患者选择1%~4%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冲洗与擦拭并用,反复清洗5次。(4)吸痰:选择密闭式吸痰管(台湾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14号),压力维持在10.64~15.69 kPa,吸痰前后充分吸氧以预防肺不张等情况的发生,时间控制在15 s 以内;吸痰前协助患者翻身,自下而上均匀拍打其背部,促进痰液松动,利于排出。(5)锻炼:使用电动起立床(广州一康公司,BS59-UA-451型)辅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协助其平卧于病床上,双上肢与桌面板呈90 ℃平放,双脚掌贴近脚踏板,足跟后移,然后进行起立训练,30 min/次,2次/d;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咳嗽锻炼,用力进行深呼吸,呼气末时用力咳嗽,之后放松,重复上述动作。

1.3 临床评价

(1)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气道损伤、导管拔出、皮肤损伤、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恢复指标: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

干预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2 恢复指标

干预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指标比较(d,±s)

表2 两组恢复指标比较(d,±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3 6.38±1.91 7.01±1.43 13.74±2.23对照组 43 7.43±1.57 8.39±1.79 15.45±2.65 t 2.785 3.950 3.23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脑出血的易发人群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发生脑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是预防脑缺血缺氧发生、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4]。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改变呼吸系统的生理结构,若护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则易破坏气道防御功能,进而增加气道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影响呼吸机辅助通气效果,不利于呼吸功能恢复[5]。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将多种干预措施组合成优质护理方案,并通过团队配合方式完成高质量的重症护理工作,可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术后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与常规护理比较,集束化护理具有良好的主动性、持续性及预防性,可依据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分析、评估、总结,依据循证学不断改进护理措施,确保提供个性化及可行性高的护理服务;根据病原菌培养的实验结果选择针对性的口腔清洗液,可促使患者口腔保持湿润,预防口腔黏膜皲裂,减少口腔感染,能够对呼吸机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辅助作用;电动起立床可帮助患者重建呼吸功能,同时指导其规律咳嗽,配合脚尖上提及提升站立,可进一步促进早日康复;此外,确保引流管通畅及引流彻底,是呼吸机治疗中的重要护理环节,规范地操作管道,及时更换呼吸机管路,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气道损伤、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脑出血术后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呼吸机脑出血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