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枝强
陕西省西乡县人民医院泌尿科,陕西汉中 723500
肾癌为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约3%。国内外研究显示,约70%的患者就诊时为局限性或局部进展性肾癌,外科手术仍是肾癌首选治疗手段,20%~30%患者术后仍发生远处转移[1-2]。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增强CT为肾癌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诊断效能已获得临床认可。有研究指出,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肾癌的诊断效能[3]。中期因子(MK)是一种分泌型肝素结合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复杂,参与体内多个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研究发现,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MK均呈过表达,且与肿瘤进展、预后密切相关,但其与肾癌的关系尚无研究报道[4-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有关[6],但其作为肿瘤标志物诊断肾癌的临床研究仍鲜有报道。本研究以100例肾实性占位灶患者为例,分析增强CT联合血清MK、MMP-9检测对肾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完善肾癌相关的生物学肿瘤标志物,为提高肾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肾实性占位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27~77岁,平均(56.29±7.22)岁。纳入标准:(1)入院及手术前未接受过手术及相关药物治疗。(2)年龄>18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组织起源的良、恶性肿瘤者。(2)伴活动性感染者。(3)伴其他肾脏器质性病变者。
1.2方法
1.2.1增强CT检测 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CT并检测血清MK、MMP-9水平。检测设备为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检测前空腹4 h,从肾脏上极扫描至下极。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240 mAs,探测器准直128 mm×0.6 mm,重建层厚1~2 mm,层间距2.5 mm,螺距0.75。平扫后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80~100 mL,速率2.5~3.0 mL/s,分别于20~30 s、50~60 s、3~5 min行皮质期、髓质期及延迟期扫描,采集图像数据。检查结果由本院影像科2名5年以上经验的主治医师进行分析,意见不一致时协商给出统一结果。判定标准[7]:动脉期肿块显著强化,肿块密度等于或略高于正常强化的肾实质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病灶增强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
1.2.2病理检测 所有患者均于CT检查后的1周内行肾癌根治手术,获得病理检测结果。
1.2.3肿瘤标志物检测 于CT检查当天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离心半径9.4 cm。留取上层血清,置于-80 ℃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K、MMP-9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K、MMP-9水平诊断肾癌的价值。
2.1病理与CT增强检测结果比较 100例研究对象中,经病理检测结果为67例患者为肾癌,其余33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增强CT检测结果为肾癌76例、良性病变24例。增强CT检测诊断肾癌的灵感度为80.60%(54/67),特异度为66.67%(22/33)。见表1。
表1 病理与CT增强检测结果比较(n)
2.2血清MK、MMP-9水平比较 经病理检测确诊为肾癌患者的血清MK、MMP-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MK、MMP-9水平比较
2.3血清MK、MMP-9对肾癌的预测价值分析 血清MK预测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738(95%CI:0.614~0.861),当血清MK临界值为50 ng/L时预测肾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701(47/67)和0.697(23/33)。血清MMP-9预测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783(95%CI:0.682~0.883),当血清MMP-9临界值为286 ng/L时预测肾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731(49/67)和0.636(21/33)。见图1。
图1 血清MK、MMP-9预测肾癌的ROC曲线
2.4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根据ROC曲线显示,增强CT联合血清MK、MMP-9平行试验诊断肾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n(%)]
受生活饮食方式、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影响,肾癌发病率近年有所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肾癌的危害极大,病死率高。近年来,影像学基础上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有效提高肾癌的诊断效能已获得临床认可,但对于肾癌的肿瘤标志物选择上仍有争议。
有研究发现,血清MK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进展有关[8]。本研究发现,经病理检测确诊的67例肾癌患者的血清MK水平显著高于33例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报道结果相符[9]。通过绘制ROC曲线,当以50 ng/L作为血清MK的临界值时可获得最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0.701、0.697)。MK属于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正常状态下MK仅在胚胎期高表达,出生后MK会逐渐下降,成年后仅在肾脏和小肠上皮等部位表达,其他部位几乎不表达。当组织中MK水平到一定程度后,血清中也可检测到MK水平。而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MK水平会异常升高,考虑与其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调节过程有关。动物实验发现[10],基因靶向药物可有效抑制MK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国外研究表明,血清MK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且采用ELISA检测肿瘤患者血清MK具有较高的准确度[11]。
有研究发现,肿瘤的进展与转移机制复杂,包括细胞间和细胞基质间黏附性减小、细胞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上述过程均需破坏组织原有细胞外网格结构,而MMP家族被证实参与上述过程[12-13]。MMP-9是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的关键酶之一,正常状态下以酶原形式存在。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由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大量MMP-9会异常激活,促使肿瘤细胞沿缺失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本研究发现,肾癌患者的血清MK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当以286 ng/L作为血清MMP-9的临界值时可获得最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0.731、0.636)。李金涛等[14]研究也提示外周血MMP-9水平也可作为肾癌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物。OGASAWARA等[15]研究发现,肾癌发生后会造成相关膜蛋白表达的下调,抑制细胞黏附因子E-cadherin的表达下降,并上调癌细胞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9表达,与肿瘤患者进展、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发现增强CT联合血清MK、MMP-9平行试验诊断肾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增强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增强CT联合血清MK、MMP-9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肾癌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白利杰等[16]研究报道结果一致。但本研究中血清不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肾癌诊断效能的影响仍缺乏对照,对肿瘤标志物选择的优化则是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综上所述,增强CT联合血清MK、MMP-9检测诊断肾癌的临床价值高于增强CT检测,且检测便捷,适合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