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合人才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20-12-16 05:24:36暴晓丽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暴晓丽

(中化二建集团第三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企业运营依靠的是人才,企业发展需要的是人脉,无论古代军队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还是现代商业写字楼顶层的CEO 办公室,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家人才整合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选项目、投资金、造产品、树品牌,无一不是由人打造出来的。纵观各类企业的发展,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始终无法再发展壮大,也有不少的企业规模持续做大;观察之后发现,前者的创业者事必躬亲,后者的创业者已完成蜕变,他们看似清闲,实则他们善于用人,员工各司其职。

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凭借众人的力量,而非单靠个人资源。管理者必须学会适当地弱化自己,培养出一批能做事的员工,整合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这样才能使整个企业充满活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运筹帷幄、稳当坐镇、指点江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建设好团队,引领企业有机、高效地运作。

一、企业家应有人才强企意识,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成功企业家的两大能力:选择好项目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而整合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整合人才的能力。优秀的企业家深深懂得,一个真正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整合各类人才的力量,而非单靠个人资源。我们看看下表,反映出“做事”的管理者与“用人”的管理者究竟有哪些区别:

大老板以“用人为主、做事为辅”,每个优秀的企业家都会遵循“做事—用人”的轨迹。从“做事”到“用人”的转换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员工向老板、从小老板到大老板的转换过程。善于用人应成为优秀企业家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目标,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让企业发展壮大,只会自己做事的领导者充其量是个将才,而非帅才。真正的领导者应该立足于指导层面,而不是应用层面。因此,身为企业的掌舵者,应把精力放到领导者该做的事上来,学会如何做领导,要有人才强企意识,整合到不同的人才,让他们去负责具体部门、区域、项目等事宜,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

尽管企业对人才整合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大多数企业却停留在口头上。其实,人才整合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套高深的谋略。人性的弱点往往让企业的发展面临意想不到的风险和困难,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大企业,领导者都有这样的苦恼。企业依靠人推动其发展,而人才这种资源既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可能一取即尽、一用即竭,就看你怎么“用”。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战略上要知道用人的重要性,战术上要有科学的用人方法和策略。“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管人不是本事,有本事不是本事,让有本事的人为己所用才是本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企业选人用人方面同样适用,准确地运用人才的优势为企业创造最大利益,这才是人才整合真正的奇特之处。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企业领导者应当做好伯乐的角色,运用好各行各业的千里马,以提升团队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二、明确人才需求,找到人才,引进人才

企业发展首先要明确本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同时期需要引进不同的人才。企业发展到某一阶段,如果不能引进合适的人才,企业就会停滞不前,这是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瓶颈,也是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明确本阶段的人才需求。学者们将人才归纳为五大类: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领导人才、金融人才。如下图所示:

以上不同类型的人才是很难在一个小范围内聚集的,这就需要及时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就必须目标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找到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才。寻找优秀人才,很多企业容易犯两个错误:找错地方、给错待遇。引进人才的渠道有哪些?人才市场、报纸、网站、猎头、引荐、挖角、合作、内部发掘等渠道,根据人才需求,多方位引进人才。大家请记住,人才市场一般很难找到核心骨干人才,人才在相同或相似的行业里。一些大公司的高管或小公司老板都是你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找到合适的人才,还要给到相应的待遇、合适的职位,如果待遇太差,只会把人才吓跑,引来一群普通人。

找到人才还需要识别人才,人尽其用。古语有云:“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企业领导人唯有认清人才之间的差异,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合理地安排合适的岗位,从而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组建团队,为人才植入梦想,与人才共享发展成果

1954 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首先要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是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需要层次理论包含了人的所有需要,每个人才有其自身特定阶段的需要,只要以名、利、情“投其所好”,就一定能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加盟。人才争夺异常激烈,你能给高薪,别人照样也能给高薪,你能给名,别人照样也能给名,那你还能给什么?那就是“情”。“三顾茅庐”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正是因为吸引人才讲究的是一个“情”字。刘备以此白手起家、创业成功,就在于他能够礼贤下士,优秀的人才也会感受“知遇之恩”。

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所从事工作的意义,这并不虚幻,唯有远大的愿景才能激发优秀人才的加盟。企业的使命不只是赚钱,还承担着社会责任。企业有了自己的愿景,就会让员工产生认同感,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才会吸引人才。如果员工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梦想”,那么他们一定会认同企业,并且积极努力地工作。每个优秀的企业老板都应具备为企业“造梦”的能力,当一个企业梦想足够强大,会促进跟随者们的能动性、进步性、创造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国家有“中国梦”,企业有“企业梦”,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清楚自己和企业的梦想,还要帮助优秀人才指明前进的方向,强化他们的梦想。通过制定合理的利益分享措施,建立有效地吸引人才机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可以带领员工制定短期梦想、中期梦想、长期梦想,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月度激励计划、季度大奖、年度大奖、超额分红激励法、彩票分配激励法、福利式激励法、超额定量激励法、超额高品质活动激励法等等。在此,引入一个彩票式分配激励法的示例。

示例:

四、选拔培养核心员工,创造和谐工作氛围,引入企业创新文化

建立科学、系统的人才评价和选拔体系,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借鉴先进企业经验,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核心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全面评价和衡量,以有效评价、选拔核心员工。人才选拔主要是评估个人绩效表现与未来的发展潜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训,核心员工的培训相对于普通员工的培训,更有针对性、投入更大、回报也更高。掌握成年人学习模式,以提高培训效率;构建核心员工培训体系,进行合理规划;适当选择个性化的培养方法,个性化的培养优于使用“一刀切”的培养方法。

在组织内部建设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公司亲情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员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目的是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天天有好的心情,以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创新与机遇有关,作为管理者要做到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遇,积极鼓励员工创新。创新是工作,需要勤奋、恒心和责任,要把创新变成辛苦、专注和有目的的工作;创新者必须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专注于市场,由市场来推动。创新的灵感往往稍纵即逝,

作为管理者要从细处、小事入手,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创新文化的关键就在于此。企业文化的提炼也是一个对公司宝贵的精神财产进行挖掘、再现的过程。企业文化的发展都遵循着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路径:创新(创业)导向→目标导向→规则导向→支持导向→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导向的阶段,以此来推进企业文化的不断演进,推动企业管理一步步迈向更高层次。

五、安置不适用的人才,做好风险防范

企业如果遇到招聘来的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或试用后,发现不适合,如何把他安置好,这是管理者比较头疼的问题。企业往往是脆弱的,它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如果企业里确实存在当初“看走眼”的人才,应该合理安置,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首先找本人谈话,让他认识到所做工作的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如果还是不行,就考虑换岗;通过调岗他还是做不好的话,建议由本人提出辞职或者单位辞退。企业管理者也可能招揽来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他们是业务上的好帮手、业务骨干。但是由于涉嫌舞弊、拉帮结派等原因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一定要忍痛割爱。

六、结束语

企业的持续发展,最终靠的是人才的支撑。从资源整合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宝藏,企业管理者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开发人才,善于充分整合人才资源,对企业发展尤其重要。企业要制定战略目标,有凝聚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向人才及时传递公司的战略目标,确保管理措施上下一致。企业应拥有未来成功所必需的核心人才,实现人才建设制度化,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人才一专多能的本事,制定合理的利益分享制度。同时,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做好风险防范,实现事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