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0)
高等院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宣传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构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是也是创建特色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此,本文将简要概括高校美术馆的文化本质和基本特征,深度探究高校美术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目前,各国、各类型的美术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特质。高校美术馆既是积累文化财富的重要机构,又是展示校园优秀文化资源的主导平台。而且,美术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雕塑能够改善校园人文环境品质,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书法、绘画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品质。总之,这一系列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文化则是指包括民俗习惯、学术情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佩韦说:“只要深入地认识那些美丽的事物,就能用它们培养出高雅的爱好者和成熟的人道主义者。”美术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近年来,大学生高度关注艺术活动,并且对艺术活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由此,高校美术馆作为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公益性机构,在文化建设与宣传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尤为关键的是,高校美术馆能够为学生免费提供体验新兴视觉艺术的机会。
1.以学生为艺术传播对象
高校美术馆艺术传播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接受美术馆所给予的艺术文化知识熏陶的同时,也会反馈给美术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就是“刺激—反应—再刺激—再反应”的过程。如果美术馆所举办的展览活动没有学生参观,则美术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华而不实,形同虚设。
2.以艺术展示空间为根本
高校美术馆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需要一定的空间加以展示。而服务形式和产品类型的多样化,也对展示空间的扩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伴随艺术走入生活的思想理念的深化落实,“无墙的美术馆”正处于探索建设阶段。文化与艺术可汲取当地的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环境景观,反映社会热点话题,突破空间维度的限制。
3.艺术文化作品多种多样
高校美术馆的艺术作品既可以是文化产品,又可以美术复制品,还可以是美术衍生品。提取具有时代精神特征和地域特色文化特征的信息,将艺术品从静态领域引入动态领域,既可以增强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又可以刺激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行业发展。
从广义层面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等方面。从狭义层面来说,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景观涉及多学科内容,如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文学以及艺术学等。
高校美术馆是指面向学生开放,具有收藏美术作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等多样化功能的公共场所。高校美术馆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展示校园文化形象的代名词。
现如今,美术馆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高校美术馆是校园文化与公共艺术相连接的重要媒介,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可以说,高校美术馆同样具备其他公益类博物馆的功能特征,即收藏美术作品、艺术陈列展览、艺术文化交流、普及美学教育四项功能。
一直以来,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始终是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致力探究的新课题。美术馆拥有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类型多样的雕塑作品和风格独特的书法作品等等。如果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美术教育资源,必定可以大幅度提升美术教育工作的水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美术馆教育显现出公开性、直观性、具象性、灵活性与生动性等优势特征。从狭义层面来说,校园文化是指开展学校教育所短缺的艺术教育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强化学生的文艺素养。
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以欣赏课为主,而且欣赏课多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美术馆中的各类展品投放到多媒体屏幕上时,由于网络传输速度、软件技术处理效率以及硬件设备分辨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展品的细节模糊化,缺少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国文化部1986 年发布、2002 年修订的《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总则”中对美术馆的定义如下所述: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研究、陈列以及教育等职能的公益性场所。而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美术馆与生俱来的基本职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长期的实践积累。与此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需积极协调处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建设成果。只要高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所采用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得当,就能够营造浓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而高校美术馆能够给学生提供接触艺术珍品的机会,让学生更加正面化、更加直观化、更加真切化的了解艺术展品的外观形态、纹路肌理和装饰色彩等,体会艺术展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有助于加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于培育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心理学家长期的实践论证可知,艺术教育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其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加强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创作源泉和人文指导。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和领悟美,让学生形成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当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统筹兼顾,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相互结合。然而事实上,高校艺术教育缺少普遍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由于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起步发展时间较晚,如何快速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成为各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高校在经营发展进程中,需客观分析美术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善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美术馆的优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