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课程发展研究
——以《涉外文秘英语》为例

2020-12-16 05:24:34伍婷婷
魅力中国 2020年38期

伍婷婷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引言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论以何种模式,其内在需求一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因此,为加快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尤为关键,课程改革刻不容缓。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调整需要,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职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改革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在教育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担当意识,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要建设一个全课程参与育人环节的大思政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承担起育人重任。其中,各专业的专业课,更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课程,因为高职课程中80%都是专业课程,学生80%的时间都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了“课程思政”的主要依托。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比起普通高等教育来,又多了一层含义。不仅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爱国、爱人民、爱集体、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担当意识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不仅具有从事职业活动的专业技能,而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担当的高素质高端人才。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课程发展案例设计:以《涉外文秘英语》课程为例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课程思政”的理念,笔者选取了《涉外文秘英语》这一门高职文秘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案例设计。

(一)课程目标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课程发展的价值取向。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更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高职课程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和谐统一,从而促进学生达到自我全面发展。

一般而言,课程目标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大部分构成。从表面来看,与“课程思政”联系得最紧密的应该是素养目标,但从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程度来考虑,”课程思政”可以融合于课程每一个小目标中去,而不仅仅是素养目标。

因此,经过笔者修订,融入了“课程思政”的涉外文秘英语课程目标,如下表所示:

(二)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以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教育教学的内容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第一,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必须根据课程教材具体内容,发掘与所授课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与课堂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发展出“课程思政”下全新的课程内容,乃至全新的课堂模式。第二,“课程思政”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高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作为出发点,根据专业需要和课程特点,来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第三,融入了“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内化。

笔者以本校文秘专业涉外文秘英语课程教材《文秘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章节“秘书的角色”作为课程实施范例。这一章内容主要分为8 个课时的课程教学活动。

1.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Helen 是一个初入职的秘书,引导学生带入角色,和Helen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秘书。情境带入让学生有参与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角色的创设,也会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不仅仅是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职业精神。教师用一些例子来作为合格秘书的榜样,为职业角色树立目标。

2.新知呈现

课程教学遵循信息化原则。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激活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最大限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涉外文秘英语教学高效化。

以第一部分“Introduction”为例,本课教学中有一个“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学视频其实并非翻转课堂的核心,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和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是翻转课堂的真正含义。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同时,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一方面为课程增加海量的资源,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学生创设了职业情景,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3.模拟练习

老师设置各种商务情境,让学生在商务情境中将所学新知一一模拟练习。如,在第二部分“Act out”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任务,创设一个新情境“假如你是公司新入职的秘书,请向办公室的同事介绍自己并进行良好沟通”。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并上台展示,老师做出相应评价。在商务场景中进行练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职业角色创设的一部分。同时,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也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在创设情景,模拟商务环节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从而让学生的职业角色更加丰满和真实生动。

4.巩固提高

教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环节。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端:2021 年毕业后,入职某公司秘书工作的第一天,会发生什么事情,该怎么完成工作?指导学生展开设想后,进而一步一步创设出整个情景,并最终以小组为单位,以情景剧的模式呈现出来。

本单元的主题是以秘书角色创设为主线,以理解秘书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内涵为课堂主要任务。在情景剧表演中,不仅要展现英语语言能力,还要充分体现对秘书职业的理解,展现职业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从而让学生的职业角色更加丰满和真实生动。教师采用这样的课堂模式,不仅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体。

(三)课程评价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课程模式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课程评价也要随之改革,从而适应新的课程模式。因此,要创新课程评价,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方式,不仅关注高职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思想素养方面的评价,形成一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模式,重视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完善以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涉外文秘英语》这门课程要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新的课程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包含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按照理论知识评定占40%,实操技能占30%,职业素养占30%。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课程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也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发掘出与课程有机融入的结合点,并辅以教师自身理解和讲解,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和示范,对教师自身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