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俊,华自森,李诚诚,许 静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阜阳 236004)
脑梗死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1]。脑梗死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也有很大可能存在后遗症,痉挛型偏瘫作为脑梗死后遗症之一,其康复过程较长,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2]。目前针对此类病症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治疗等,但此类病症的康复期较长,现有治疗手段取得的临床效果不甚满意,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难题[3]。补阳还五汤是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常用中成药,具有补血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4],但对部分患者仍无法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重用伸筋草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探究其临床疗效。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44例,女性19例,男性25例;年龄50~74岁,平均(63.26±8.25)岁;脑梗死病程为27~68 d,平均(31.45±8.31)d;左侧为患侧25例,右侧为患侧19例。研究组:44例,女性20例,男性24例;年龄52~78岁,平均(64.20±7.96)岁;脑梗死病程为24~70 d,平均(30.82±8.96)d;左侧为患侧26例,右侧为患侧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脑梗死后诊断标准[5];符合中医脑梗死诊断标准[6];首次发病;神志清楚,且无严重智力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接受此研究方案。排除标准:非脑梗死引起的痉挛型偏瘫,如脑炎,脑外伤引起的痉挛型偏瘫;心、肝、肺、肾等多脏器功能不全;患有精神病;患者依从性差;近期服用影响该治疗方案的药物;反复多次脑梗死病史;合并其他影响肢体运动的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康复训练、补阳还五汤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次,每日服用1次,并予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即对患病一侧肢体进行按摩、训练患者四肢运动和平衡感等的基础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方:黄芪、熟地黄各20 g,赤芍、陈皮、牛膝、石菖蒲、夏枯草、当归各12 g,红花、姜半夏各9 g,桃仁、砂仁各6 g。用法用量为:1剂/d,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 ml,将2次药汁混匀后早晚分服,150 ml/次。连续治疗3个月。
2.2 研究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本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伸筋草。方药组成:黄芪、熟地黄各20 g,赤芍、陈皮、牛膝、石菖蒲、夏枯草、当归各12 g,红花、姜半夏各9 g;桃仁、砂仁各6 g,伸筋草30 g。用法用量为:1剂/d,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 ml,将2次药汁混匀后早晚分服,150 ml/次,连续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患侧肌张力的改善程度,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odified Ash worth Scal,MAS)[7]和Ashworth 痉挛量表(Ashworth Spasticity Scale,ASS)[8]评定患者患侧上肢和下肢肌张力,量表分为0级、1级、2级、3级和4级,级数越高表示肌张力越高,统计≤1级者占比。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9]进行评价,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10]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运动功能变化采用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11],上肢检测主要包括腱反射、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腕稳定性、手指运动、协同能力与速度等10项内容,总分为 66分;下肢检测包括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屈膝、踝曲等7项内容,总分为34分,评分越高说明运动能力越好。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4 疗效评价 生活基本自理,肌张力恢复正常水平,即为显效;肌张力降低1级以上,即为好转;肌张力下降1级,即为有效;肌张力在治疗后未见降低或升高,即为无效。
1 两组患侧上下肢肌张力改善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张力≤1级者占比均升高,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1级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5),见表3。
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肌张力比较[例(%)]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4 两组患者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4 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FMA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侧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分)
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有恶心1例,呕吐1例,耳鸣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研究组有恶心2例,呕吐2例,耳鸣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6/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737)。
脑梗死对患者的危害很大,此病是由血液受阻造成脑部血液供求平衡破坏,对大脑造成的损失几乎是不可逆的,且可增加跌倒、骨折的发生风险[12]。此外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患侧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治疗能相应缓解症状[13]。目前西医治疗该病症多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但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耳鸣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并且该药物作用于肾小管,可致使患者钾排泄增多,导致血钾降低。随着临床对脑梗死的深入研究,中医疗法的优势被逐渐发现,给予此类病症有效的疗法,才能减轻患者病症和家属负担。
本次研究发现,经过连续3个月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张力≤1级者占比均升高,且研究组中≤1级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使用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对患者肌张力的改善程度效果更好;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现代医学认为痉挛型偏瘫是脑梗死后常见的症状,且痉挛存在于整个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但是临床效果不理想,常配合中药使用。现代中医学家认为[14],痉挛型偏瘫病因在于阴阳失调、气虚血瘀、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无气则不能动,无血则不能静,是为气血虚之症,中医临床治疗主张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原则。补阳还五汤由黄芪、熟地黄、赤芍、陈皮、牛膝、石菖蒲、夏枯草、当归、红花、姜半夏、桃仁、砂仁等药材配伍熬制而成,以黄芪为君药,性温能升阳,有补中益气,补血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医醇賸义》曰“痉挛型偏瘫属于‘筋病’,为血虚之症。血虚者,筋节拘挛,手指屈而不伸,不能步履”。《中药大辞典》中提到,伸筋草属强筋健骨药,性温,归肝经和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补血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伸筋草富含生物碱类等物质,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抗血小板凝集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郭延昭等[15]研究表明,使用伸筋草配制的舒筋汤药可以显著降低痉挛型偏瘫患者患侧肌张力,提高关节活动度,治疗总有效率达95.07%,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可以反应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可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研究组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可以提升患者患侧的运动功能。娄元俊等[16]研究表明,使用伸筋草配制的活络丸可以显著提升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不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和身体健康的影响,证实该药物安全可靠。综合上述结果得出,补阳还五汤重用伸筋草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重要方剂,伸筋草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患侧肌张力,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患侧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并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