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我国政府在部署2019年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对“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做了再一次强调。“六稳”中,“稳外资”对稳就业、保市场主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起到重要作业。
截至目前,我国现有各类外贸主体的数量超30万家,涵盖各类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然而,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各类企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我国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总值分别下降4.9%,全球疫的蔓延导致供产链循环受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外部因素导致大量外部订单减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拉低中国外贸增长的硬因素。
那么如何通过夯实实体经济来稳外贸就成为“稳外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与传统经济的持续低迷相逆,经济数字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却日益显现。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宅经济,数字化给诸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新岗位、新饭碗带来新希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基于互联的新的经济模式和经济业态继续保持逆势增长:网上零售实物商品金额同比增长达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3%,较去年同期提高5.4%。
疫情在打破原有经济秩序的同时,也使人们对数字经济有了空前需求。在线课堂、网络购物、在线问诊、视频会议、直播带货等一系列线上需求呈迸发式增长,这些新需求又反作用于数字技术,加速了其创新升级。
首先,数字经济在稳定外贸方面存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国政府早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及数字经济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并首次对数字经济做了定义性的阐述,指出数字经济旨在依托“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字化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并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内在价值。
此后,党的报告也强调,要将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以要素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入2020年以来,辽宁、山东、陕西、重庆、浙江、海南等多个自贸试验区争相推出新举措。例如:辽宁省沈阳片区拟推出QFLP试点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意在逐步建立自由进出的境外资金基本制度体系;陕西自贸区提出涉税事项“网上办”,并下放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权限,首次出口先退税后核查,进一步优化外贸纳税服务;
海南自贸易港也在积极加快“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相关政策的前期探索。这些新制度的实施,势必能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在稳定外贸方面发挥作用铺路垫石。
数字经济在稳定外贸方面发挥作用,除了进一步推经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以外,还需要相关实体经济在供应链、产业链、销售链等各个价值链上的转型升级。而我国广阔的市场能够为实现数字技术与各类技术的广泛连接提供宝贵的应用空间。从最初的生产数字化、办公数字化,到后来的数字孪生城、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正在推进的各类新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这些探索都为技术与产业融合提供了试错、容错、改进、提升的难得机会。同时,人民大众举目期待经济数字化后的中国能够在内需和外贸方面表现出更崭新和强大的活力,能够带来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些期待在某种程度上又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需求之源,进而成为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扎实支撑。
1.提升现有机构运行机制
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实体经济数字化为指引,通过对现有机构进行整体和长远规划,改革目前运行机制不合理、不适应的部分,进而实现相关部门资料的全面整合,推动相关运行机制的数字创新、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消除传统发展模式之下体制机制运行上存在的壁垒,从而不断提升融合效率。
2.创新人才管理和培养模式
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渠道相较于传统的实体经济而言更加难以管控。要促进二者的融合,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指导,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数字经济意识的人才,强化其对数字经济的应用水平,为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要继续推进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完善的配套设施是二者融合坚实的基础。要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作为二者融合发展的支撑点,强化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在建设和规划过程中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例如数字身份认证的安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在采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等。
1.整合数字资产
作为我国探索制度性开放的重要载体,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借助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布局,整合外贸数字资产,建设外贸数字资产运营平台,强化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形成数字能力中心,提升整个数字外贸产业的数字能力水平。同时,集中所有数字资源,集成海量大数据管理和开发平台,建设自贸区、自贸港数字大脑,为自贸区、自贸港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全方位数据服务。
2.创新自贸区、自贸港监管模式
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创新自贸区、自贸港的监管模式。例如,相较于传统的物理围栏监管方式,自贸区、自贸港可以采用数字围网实现更加灵活、精准、高效的管控。数字围网就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的监管范围扩展到集货仓、国内仓,进而实现系统、智能的产品朔源体系和物流服务体系。其能够打破传统物理围栏监管模式,消除监管范围过大带来的监管困境,便于在资源要素跨境流动、税制安排、制度架构等方面精准实策,实现数字外贸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数字经济在稳定外贸方面的实现,离不开诸如金融物流、移动通讯、高端制造、能源等配套产业数字化升级。其中,金融业和跨境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尤为关键
1.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金融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首先要有数字化的服务流程和服务平台。其次推动数字金融前沿技术和应用在全国的应用。尤其银行业要积极的去引进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去挖掘客户数据的价值,实现对用户需求更加精确的把握,从而实现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
2.推动跨境物流转型升级
作为经济贸易和国计民生的生命线,跨境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稳定外贸中的作用尤为关键。
首先,应积极推动跨境物流相关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运输和贸易相关标准的制定,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重构并增加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商业合作渠道。
其次,结合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引领跨境物流业链的重新设计,支持海关、检验检疫等外贸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区块链应用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参与跨境物流领域的区块链应用,进一步推动绿色通关通检。
此外,也要创新溯源存证功能,推动国际运输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商品溯源的数字化基础数据建设,并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和发布中国运输征信体系,积极推进基于区块链的存证法律效力的研究与立法,通过对区块链存证方式的规范和证据法律效力的认可,实现国际危险品运输征信体系进一步完善。
首先,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外贸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使其能够适应新业态下的经济发展,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
其次,对于尚未制定且有必要制定法律法规的领域,例如现阶段基于跨境电商的法制体系尚不健全,各类跨境电商主体在跨境贸易以及跨境合作过程中,极有可能遭遇一些法律风险和诉讼威胁,使经营主体或消费者蒙受较大损失,且很难找寻到高效的救济途径,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
一方面,要拓宽跨境支付的商业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边界变得越发难以界定,推动保险、金融、及电信领域的更进一步的开放,有利于提升文化、金融、航运、商贸等多领域的服务通道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开放高端服务行业,将娱乐、医疗、财务、金融等中高端的服务业列为开放部门,进一步提升新业态的形成,稳定服务贸易逆差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