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市公司舞弊造假案的思考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

2020-12-16 19:26刘巧娜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医药行业舞弊新药

刘巧娜(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选题依据和意义

近几年上市公司舞弊造假频发,引起了整个市场的高度关注,新《证券法》的落地实施,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然不足以肃清整个市场,依然需要监管机构和鉴证服务中介机构提高发现财务舞弊的方法,给予违法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员足够的重创。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大的技术支持,本文选取和整理了我国2010~2019年因为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处罚的113家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财务造假高发的行业及领域,由于篇幅原因,只截取了舞弊家数排名靠前的一部分。

农林牧渔业舞弊有14家,占行业公司总数的比例较高(9.79%);制造业中,二级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舞弊有9家,在制造业二级行业中占比最高(3.63%);二级行业“医药制造业有8家,紧随其后,行业占比达3.46%。

结合今年特殊外界环境,医药行业的股票备受关注,可谓是股市中“绿树丛中一点红”,那是否医药行业股票是否值得我们投入大量资本呢?根据样本公司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生物、医药类行业的造假层出不穷。2020年3月延安必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又遭证监会顶格处罚,天目药目前也正在被证监会调查中,更需要引起投资者们的深思。

本文希望通过医药行业造假的一些思考,为广大的投资者和市场提供一些启示。

■医药制造业的现状

(一)技术密集

天然药物总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化合物在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分离提纯繁琐困难、成本高。为了得到疗效好、纯净、廉价的药品,不得不考虑制造化学合成药。但合成药生产技术复杂、工业流程长、产品种类繁多,质量要求严格,因此目前的医药制造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业。

(二)创制成本高

新药开发设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其表现出的特点是领域非常广、工作量大、周期长。一种新药从开发到上市要花1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率为万分之一,创制成本约需数亿美元。据统计,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更大。

(三)新药研发对企业影响非常大

新药研发成功上市后,会让企业获取巨大收益,股市往往对研发中产品和企业给予较高的估值,股价涨上十倍百倍不罕见。但也使得企业利润来源单一,在垄断时效性和仿制药冲击下,利润和股价极速跳水也经常发生。市场上性价比更高的新药出现、新药的副作用、政策调整等都会对企业效益产生冲击,医药企业的利润波动也非常大。

同时新药研发的风险非常大,成功率不高,一旦研发失败,股价暴跌业在所难免。

(四)产业集中度提高

制药行业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特征使新企业进入的难度较大,而且受到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所以医药市场进入的壁垒比较高,高的研发成本和高风险,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所以少数制药巨头才有能力组织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并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获取垄断利润。

这一特点也导致被曝出的违规药企涉按金额巨大,情形恶劣,需要引起市场监管机构足够的关注。

■近年医药行业造假惯用的伎俩

财务舞弊依然主要集中在对利润表的粉饰和操纵上。

(一)收入舞弊

通过近几年的造假医药企业来看,收入舞弊一直是舞弊的“重灾区”。

医药行业最常见收入舞弊类型是交易造假。交易造假舞弊主要是通过虚假交易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最常见的是通过关联方客户和隐形关联方,串通合谋来虚构业务和收入,比如康,紫鑫、尔康药业、延安必康等均存在该种情形。

(二)费用舞弊

费用舞弊的主要手段是费用体外化、跨期调节和外来挂账,以及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调节等等。在费用的造假手法中,最具有隐秘性的当属费用体外化。

收入舞弊与成本费用舞弊,首要目的当然是夸大经营业绩以达到维持上市资格或再度在资本市场上圈钱等目的。但为了满足报表中的勾稽关系,避免漏出破绽,在操纵收入的同时,往往会对费用和成本项目进行调整。

(三)货币资金舞弊

货币资金舞弊主要涉及关联方占用(如延安必康药业),掩盖收入舞弊行为进而虚构货币资金(如康美药业伪造银行回单)。虚增的收入、费用和成本需要虚假的现金流进行掩饰,虚构的银行流水、对账单和询证函成为了企业应对注册会计师和监管部门检查的必要手段。

■警惕医药制造企业造假需关注的要点

(一)异常的毛利率水平

通过统计发现,虚构收入造假,往往会留下惊人的毛利率,因此毛利率异常是识别财务舞弊的有效特征之一。以康美药业为例,其2018年的毛利率高达31.91%,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毛利率(12.66%),2019年造假丑闻曝光后,修正后的财务报表,毛利率接近同行业水平。

(二)大存大贷

货币资金和利息收入联动异常,往往伴随着上市公司存贷双高现象,譬如康美药业库存现金将近300亿元,在坐拥300亿元真金白银的前提下,康美连续发行债券、短融券、并通过银行借款,17年末有息债务余额高达290亿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逻辑来证实这种情况的必要性,那这绝对是有悖于正常的商业逻辑,因此也是我们有效识别财务舞弊的有效特征。所以我们要思考企业是否有融资的必要性,对比一下存贷利率。

(三)高存货

对于存货周期相对“轻盈”的医药制造业来说,经营者的目标应该集中在低存货、高周转,带动经营,跑出利润。高存货意味着资金占用,如果没有必要,高存货通常是不正常的,尤其是在不景气的行业背景下。

(四)持续的高增长

高成长是一件好事,但长期高于GDP增长率的行业,都需要思考其背后的逻辑性。缺乏商业逻辑支撑的稳定高增长率,通常是不正常的。

■医药制造企业造假的又露新动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集中采购、两票制等行业政策陆续出台,医疗控费效果逐渐显现,导致医药行业利润空间压缩,部分上市公司经营压力增大。根据2011-2019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如下图所示,行业整体下滑明显,未来仍然可能面临较大的威胁。

众所周知,证券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财务指标均有一定的要求,这一外界环境又使得蠢蠢欲动的医企有了进行造假的动机。另一方面,迫于国际医药公司在华加大投资的潜在竞争压力,国内制药企业自身具有较强动力希望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关联交易、并购重组这些企业惯用的造假伎俩,有可能又成为一些岌岌可危的药企抓到的救命稻草,比如新被处罚的延安必康制药企业。

■医药企业造假需要关注的新要点

(一)关注资产减值

在减值依据不足的情况下,多计提减值准备和少计提减值准备一样,都属于舞弊行为。

医药行业产品价格下行,对公司毛利率以及期末存货计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相关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此外,还应关注产业政策调整对医药公司销售模式的影响,关注公司销售结算方式、信用政策是否发生变化,重点关注收款期限延长等可能导致应收账款风险特征出现变化的情况,并考虑其对金融工具减值估计的影响。特别是有舞弊行为的企业,在舞弊发生后,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计提巨额减值准备“洗大澡”,往往是为了“消化”以前年度虚构收入和利润而形成的不实资产。那么结合目前行业背景以及2020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下,需要警惕医药行业出现“洗大澡”的情形。

(二)关注商誉减值

舞弊药企有可能通过行业并购浪潮扭亏为盈,然而并购过程中产生的高额商誉仍是企业的一块心病,药企行业政策变化可能对被收购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盈利预期产生影响,需重点关注商誉减值风险,评价商誉减值是否具有合理性。

(三)关注销售费用

关注行业政策对销售模式的影响,重点关注销售费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关注市场推广费的真实合法以及结算的方式、依据是否充分,单据的开具单位与资金支付单位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大额现金和个人账户支出。

(四)关注关联交易

虽然整体行业不景气加之今年的整体局势,企业资金周转苦难,也很难避免部分药企利用关联方交易继续虚构收入,粉饰报表,进一步在资本市场圈钱来度过危机。

在今年特殊的环境下,虽然医药行业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关注,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谨慎理性对待,识别造假的医药企业的伎俩,还我们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医药行业舞弊新药
是否可以说新药一定比老药更安全有效?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浅谈医药行业管道布置和设计
辽宁省企业专利产出与经济产出相关性研究
2014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
——第一部分:新药和生物制品(Ⅲ)
高考舞弊
医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