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制度下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经营研究*

2020-12-16 14:36:24祝坤艳
中国食用菌 2020年8期
关键词:菇农规模化食用菌

祝坤艳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地域的限制,城市居民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较大,对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威胁,容易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1-2]。食用菌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白色农业”的食用菌行业广义上指的是包括以食用菌为生产对象的食用菌栽培业、食用菌精加工业、食用菌流通贸易等系列产业;而在狭义上指的是食用菌采集、培育、栽培业。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对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经营进行研究。为此,对土地流转制度下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经营进行研究,并对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经营中存在的菇农收益低、标准化栽培程度低、食用菌出口贸易市场影响,以及土地流转制度下存在的土地流转不合理、难度大以及市场风险大等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食用菌在土地流转制度下的生产规模化经营策略,即发展产业化经营、减少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的压力、建立保障机制以及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以此促进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发展。

1 食用菌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菇农收益低

栽培食用菌使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然发现农民在栽培食用菌获得收益中所占的份额较少。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壮大食用菌企业,政府需要在税收、金融和财政等方面予以食用菌企业政策扶持。政府对食用菌龙头企业的重视程度较高,忽视了食用菌菇农的利益,甚至对农民利益造成了侵害。长此以往会使菇农对食用菌行业丧失信心,影响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3]。龙头食用菌企业在产业经营中形成垄断,其生产经营目标的本质是利润最大化,在产业组织利益分配中农户分配的利益较少;且龙头企业在遇到市场风险时会将风险转嫁于农户,使农户所处环境更加恶劣。

由于食用菌栽培户具有分散经营的特点,在食用菌市场交易过程中对交易价格的影响力较低。在农产品交易中由于食用菌不易长期贮存、栽培户数量众多的特点,菇农之间互相杀价容易造成利益损失,使得菇农利益进一步受损。这一现状使得菇农的利益难以获得保障,甚至无法维持自身和家庭的生活,严重损伤了菇农的信心。此情况若长而久之,必然会导致菇农离开食菌行业而选择其他就业方式,使食用菌行业的从业人员急剧下降,严重制约了食用菌行业的发展。

1.2 标准化栽培程度低

标准化栽培程度低也是食用菌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在标准化厂房和示范区内食用菌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但普通栽培户仍然依靠经验栽培,在保温、选种、培土、发酵、配料等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4]。如果不重视统一标准,食用菌的品质和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规模,导致我国食用菌行业落后于其他国家,处于不利位置。

1.3 食用菌出口贸易市场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食用菌企业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机遇。但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部分食用菌企业订单量减少,甚至无法接到新的订单。库存产品不断增加,造成食用菌产品积压,影响食用菌企业的利润,还会造成食用菌的质量受损甚至无法食用[5]。食用菌企业就可能将损失转嫁到菇农身上,侵害菇农的利益。

2 土地流转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流转不合理

土地流转不合理是目前土地流转制度下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农村人才逐渐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在收入比例中单纯农业收入不断下降,非农业比例收入不断增加,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重视度不断降低。农业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农业耕地大量撂荒、闲置,农业耕地的价值难以发挥。

人们对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鼓励和保障措施。农村青年大部分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较少,外出务工人员会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出去。但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人们的利益会由于转让不合理、不科学而受到侵害[6]。

2.2 土地流转难度大

由于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造成中间人提高价格等不合理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需求方和土地流转方的利益[7]。土地流转信息录入难,供求信息传播速度慢等因素,使得供需双方不能全面的掌握土地流转信息,导致想要获取土地的食用菌栽培大户和企业难以找到土地流转方,想要流转土地的农民找不到用户。

2.3 市场风险大

由于缺少有效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损害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市场风险较大。在农村地区群众私自流转土地的现象较多,由于不能公正且没有书面合同,无法明确土地流转价格。如果土地流转双方出现纷争,难以进行有效仲裁[8-9]。没有有效合同、缺乏公正、流转程序不规范等违法、违规现象难以解决,抑制了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导致因土地流转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增加、农村纠纷加大,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村地区社会安全秩序。

3 食用菌在土地流转制度下的生产规模化经营策略

3.1 发展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菇农组织起来,一起生产食用菌商品,在农业发展中实现了聚集效应。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可以解决食用菌大市场和菇农分散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可以在高层次、大范围中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食用菌产品向商品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通过有效的方法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才能够实现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且食用菌规模化生产通过土地流转机制得到发展,在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3.2 减少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的压力

在我国农村,目前的基本矛盾是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已经出现了福利化趋势,不利于土地在农村的流转[1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的基础。目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较多,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唯一来源。在此背景下农民不会轻易放弃土地使用权,这又抑制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如此为食用菌等行业的生产规模化造成一定阻碍。因此需要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在全国整个城市体系的整体布局以及全国整个城镇化进程中来定位发展条件好的小城镇,为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例如因地制宜,在适合发展食用菌行业的地区通过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村人员的就业,甚至还可以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推进城市化。

3.3 建立保障机制

土地在我国农村可以发挥生产要素的效用,针对不发达地区年老体弱的农民来说,土地具有保险养老、生存保障和风险保障功能。农民在没有找到可替代土地的功能的替代品之前不会放弃土地,这也限制了食用菌生产规模化的发展。农民在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从业类型都存在较大差别,农民占有资源的质量、数量的差异以及从事职业的不同是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根据农民占有资源的不同和职业的不同增加新型农民,逐步弱化和代替土地的保障功能。

猜你喜欢
菇农规模化食用菌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28
菇农装袋忙
科学导报(2021年61期)2021-09-26 16:28:12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4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40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食用菌(2020年6期)2020-07-23 06:35:48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04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