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 唐军勇
(新疆伊犁州奎屯市畜牧兽医站 833200)
2020 年2 月23 日,笔者在奎屯市开干齐乡养殖小区了解到有4 只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死胎,经过询问养殖户和实地查看饲喂情况,初步确诊为绵羊棉酚中毒。在此,提醒广大养殖户改善饲喂方法,防止类似疾病的发生。
奎屯市2019 年棉花种植面积16.23 万亩,棉花产量为6.36万t。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市区周边有23 个棉花加工企业,在加工棉花同时也生产出许多棉副产品,如棉壳、棉籽饼、粕(棉籽饼、粕是棉籽榨油后的副产物,压榨取油后的称饼,预榨浸提或直接浸提后的称粕)等,这些棉副产品产量多、来源广、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是许多农牧民的首选。但由于棉副产品中含有棉酚,应限制棉副产品大量使用。
棉酚是一种天然的萘衍生物,可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结合型棉酚在消化系统中不被消化吸收,可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毒性很低;游离型棉酚毒性很大,含量超过安全界限将导致家畜生长迟缓、中毒乃至死亡。不同棉副产品棉酚含量不同。棉粕中棉酚的含0.15%~0.18%,棉壳中棉酚含量为0.11%~0.35%[1]。据有关资料记载,含有棉酚由微量到0.02%的棉副产品对家畜无毒害,而0.04%~0.05%表现轻微中毒,如棉酚量达到0.05%~0.2%时,对家畜有明显毒害作用[2]。如果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少量棉花加工副产品并不会引发中毒。陕西微生物所周正曾做过实验,棉酚含量0.03%以上对反刍动物有毒害作用,棉酚含量低于0.03%对反刍动物无毒害作用。棉酚中毒是指长期饲喂大量棉花加工副产品,有毒棉酚在动物体内特别是肝内蓄积会引起慢性中毒性疾。
虽然绵羊对棉酚不敏感,但幼龄羊瘤胃发育及其机能不全,妊娠母羊对棉酚敏感性增高,加之冬春季节维生素、钙和蛋白质缺乏,长期饲喂棉副产品,促进棉酚在机体内蓄积,进而引发组织发炎,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促进血浆和血细胞渗到外围组织,使受害组织发生浆液性浸润和出血性炎症。棉酚毒素能损害血红蛋白中铁的作用而导致溶血。
妊娠母羊易发生流产和死胎,破坏公羊睾丸生精上皮,导致精子畸形、死亡,公羊易发生尿道结石。通过观察和询问,病羊精神沉郁,呆立,伸腰或拱背;眼结膜充血,流泪有眼屎,角膜无光,视力减弱;食欲减退,反刍次数减少;粪球上带黏液或尿呈淡红色。上述症状是由于棉酚在体内蓄积,引起组织发炎,增强血管壁通透性,从而出现部分出血性炎症。
日粮营养水平与棉酚中毒有关,动物采食全价日粮其易感性降低,如日粮中营养不均衡,特别是饲料中VA不足、蛋白水平过低都可能使动物出现尿道结石、视力减弱等症状。这是因为VA缺乏导致器官上皮细胞变性、角化,因而棉酚对全身内皮细胞中毒作用增强。在低蛋白日粮的条件下,瘤胃中形成的结合棉酚降低,而游离棉酚水平增加,毒性作用强[1]。在长期饲喂棉粕和棉壳时,要注意日粮配合。饲草饲料应多样化,要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特别是VA和钙的供应,缓解棉酚毒害作用。
(1)使用脱毒剂FeSO4·7H2O。根据刘天兵等推荐,使用量每千克棉粕加2.5g 脱毒剂对棉壳进行发酵处理,一般发酵15d后,棉壳的棉酚含量小于200ppm。通过脱毒发酵处理,可使棉花副产品中棉酚含量下降,适口性改善,达到饲用水平。
(2)加热减毒处理。根据刘天兵等研究发现,棉粕在100℃时加热15min,120℃加热5min,可使游离棉酚下降95%[3]。棉籽加工过程中采用高水分蒸炒法可以使生理活性较高的游离棉酚转变成无毒的结合棉酚,可以减少绵羊棉酚中毒[1]。
棉酚中毒除急性死亡外,主要呈慢性经过死亡,一般4~6d不等。轻度中毒者只要停喂棉花副产品,添加其他饲草或青贮,伴随药物治疗,补充营养,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便可恢复正常。
在日常放牧管理中,饲喂饲草应多样化,防止单纯化,同时要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相搭配,棉花副产品要进行脱毒或减毒处理再饲喂,这样不仅能防止绵羊棉酚中毒的发生,更可提高母羊生产力,增加农牧民的养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