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我国新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2020-12-16 13:39:16
营销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理念经济发展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成功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必将有力地指导“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社会发展建设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信息产业革命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种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源泉。在这种新发展理念指引与新经济模式主导下,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从产业化、创新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等方面调整与变迁经济与社会发展结构,从而对新时代我国新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以便加快我国产业结构深层变革,进而促进我国新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一、新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清晰地指明了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十九大报告在关于新时代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中,以“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标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经济改革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彰显了新发展理念在我国新时代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统领性和全局性作用。

(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也是发展速度与发展动力的有机统一,其具有丰富的发展内涵和发展内容,指明了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目的。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消费模式进入多样化阶段,新经济投资大量涌现,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特征,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逐渐转向质量型和差异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有新期待,化解高杠杆和泡沫化的各类风险仍在持续,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有待提高。因此,从2012至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事实依据和理论起点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成为制定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总指导思想。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有内在联系的有机集合体。在推动创新发展时必须使创新有利于协调发展;在推动协调发展时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协调;在推动绿色发展时需通过创新来实现;在推动开放发展时要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开放;在推动共享发展时要通过各种创新实现共享。这个在人类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发展理念不仅实现了发展理念的革命而且是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二)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秉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加“七个坚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而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具体包括,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可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精神,是理论结晶,其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二、新时代我国新经济发展的特征理论与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层出不穷,产业升级与信息技术革命呼唤新经济潮流的到来,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我国目前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观之,新经济发展能否顺畅并实现螺旋式增长,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

(一)新时代我国新经济发展的特征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新经济作为描述经济中高速增长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同时并存的现象而出现。在我国,自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提出到201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经济作为一种与传统经济形态不同的新经济形态,是指在世界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产生的一种以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基础,衍生出各种新的产业与组织形态,并形成产业链适当组合、要素高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其中,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奠基石,新产业和新业态是新经济发展的孵化池,新模式是实现新经济在中国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

(二)影响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面对国际新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我国也搭乘新一轮新经济发展的便车助力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健康持续发展。首先是创新能力受阻。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在朝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科创成果,但相关研究发现,在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层面表现仍处于弱势,创新成果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的占比较低,技术引进的对外依赖性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是内外协调与开放水平不高。进入新经济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尤其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国内开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凸显,区域间、中西东部地区间差距等问题亟需我国在新经济的国际与国内区域合作方面共同发力以激发国际间新产品贸易的活力。最后是环境困境。环境保护仍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短板,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上限,环境治理能力与水平不高,新经济发展模式不符合环保发展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今后的主要目标是如何以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和新材料替代传统生产要素实现节能减排等绿色共享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

新经济是引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需在新发展理念是视域下全面考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式。

(一)创新驱动引领:培育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以知识创新为先导的创新驱动,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要增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管理力度,扩大数字化治理的应用覆盖范围,发挥创新人才集聚的科技力量优势,加大优质人才的内生性和延展性,推动人才创新改善人力资本环境,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供给;推动理论创新从而破除思想上的发展困境,深化实践认识;推动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软约束和硬保障;推动科技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主要驱动力和技术支持。同时要培育和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积极引导科技型产业发展。

(二)实现技术突破:培育新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

随着全球产业革命中新旧动能转化效率的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新技术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与我国产业结构深层次变革相适应的产业格局正在迈向新经济发展的轨道。要加快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力度,完善新产业制度体系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绿色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促使经济系统与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以催生绿色与创新双元素均具备的新型资源配置形式,以助力于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经济模式成长。其中,必须培育以战略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体的新经济发展势能以打造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乐土。

(三)加强合作开放:把握新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

开放与合作是新经济发展的时代脉搏,在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开放程度,步优化新经济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依据新经济发展需求引入金融科技。与此同时,更要注重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合作共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重新界定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定位。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开展国际研讨会将新经济的多元发展理念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为新经济发展国家提供发展经验的同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握新经济发展的机会最终融合世界各国的智慧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模式迈向新经济发展时代。

(四)发挥核心作用:为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要实现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和新经济规模不断增长,需要发挥民营投资的能动性、政府投资的引领性、市场在新经济发展中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改革和制度优势的保障性等作用,释放新经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杠杆作用,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实物分配形式和最低收入线,加大欠发达地区重大项目的布局从而缩减区域、行业间失调程度。另一方面要重点突破一批新产业新动能项目和新技术赋能传统产品项目,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 激活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平台建设以推进数字要素的产业化,从而为新经济发展增添保障。

猜你喜欢
理念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