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庞大的事业单位系统,员工众多,作为履行国家各级政府职能的重要补充。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其支出管理是一门大学问。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关事项进行探讨。
在我国,有着数量众多的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实体,这具有中国特色,也是为了正确行使各级政府所赋予的特殊职能。我国事业单位涉及教育、文化、医疗、公安、公路、执法等领域。国家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运作,制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各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把好财务收支的关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谁违反了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谁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要成为学法、懂法、执法的模范。事业单位的领导是上级根据其德能勤绩和通盘考虑任命的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其责任重大,是这个单位的总管家,必须严于律己,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一方面要带头遵纪执法,另一方面要教育和支持本单位的财务人员严格执纪执法。
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是从宏观层面考虑的,是对整体而言的。事实上,各个事业单位由于承担的职能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其经济活动中财务收支的范围也千差万别。按照哲学的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也有特殊性。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充分领会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整套相应的、与之配套的、涵盖本单位经济活动收支范围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办法。事实上,事业单位自定的、涵盖广泛的制度与办法愈规范,愈具体,其操作性就更强,单位的财务人员执行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把漏洞堵塞的愈严密,财务人员出错的可能性就愈小,可能产生的损失就愈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上,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其财务收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为此,单位对其经济业务支出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性。而预算管理为严格的财务收支管理制定了框架与范围。事业单位应该根据以前年度的财务预决算结果,通盘考虑单位的发展壮大,认真规划下一个年度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要根据本单位的财务资金来源,适当安排资金支出,要确保必要的支出,根据需要与可能,适当安排单位的发展与基本建设支出。单位的预算要量入为出,即根据本单位的稳定的收入来源安排支出,留有余地,并适当安排一部分预留费用,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财务预算确立后,单位领导及财务会计人员应该严格执行,不能突破,避免随意性。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五花八门,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拨付的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又包括一般性支出,主要是为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人员工资、日常用度),此外还有各种专项资金,主要是支持事业单位的改造与发展。此外,事业单位为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而收取的相关费用,以及事业单位利用闲散资金为社会提供服务所开展的创收等。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拨付方式,有全额性财政拨款及差额性财政拨款,其差额部分必须靠单位自筹解决。全额性财政拨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政大包干,差额性财政拨款即财政对事业单位实行部分包干。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一般性支出,即政府相关部门拨付的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及福利费、医疗费及其他相关费用支出,事业单位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支出,以及其他必须的费用支出,事业单位改造、扩大与发展的相关费用支出。事业单位在安排支出时, 要按照预算管理的原则,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专款专用,精打细算,保运转,报工资,保稳定,求发展。要秉承维持性支出确保,发展性支出适当,经常性支出必备,突发性支出留足,项目性支出适量,集中财力办事业。
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凡属大额的物品、大量需求的物品,均应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调查研究、货比三家、集中竞价竞标、挑选物美价廉的物品,实行集中采购。政府采购的优势是公开透明,所需物品质量好,价格低廉,可有效降低和节约支出费用。实行政府采购,一是可以优化采购的结构与方式,做到勤俭节约,避免浪费,少花钱多办事和办好事;二是经济公开,透明度高,有利于监督,能够有效防止贪赃枉法及腐败行为的发生。
事业单位的支出,要实行全程管理,即从源头开始,贯彻始终;监督并行,及时跟进。防患于未然,杜绝隐患。
一是提高对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是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生命线,是执行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的重要环节。对单位领导及财务会计人员而言,任何工作上的差错,都会造成国家及单位不必要的损失,可能由此承担法律的、政治的、纪律的、经济的诸方面的追责。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唯有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住法律关、制度关、纪律关、金钱关、人情关、廉政关,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理财行家里手。
二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要加强学习。财务会计人员要勤奋学习国家的《经济法》《合同法》《预算法》《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财务会计人员还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要对国家关于经费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财政体制、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透彻理解,不断开拓知识面。通过学习,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各项知识与本领,面对复杂、繁琐的财务会计事项,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圆满完成单位和组织交办各项任务。
三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地位。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财金管家,应该受到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财务会计人员管钱管账,事无巨细,直接涉及单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其中还有一些领导层以及一些中层部门的负责人,例如有的员工的差旅费中,有一些按照制度规定不应该报销,财务会计人员报不报销?有的员工的医疗费中按照规定必须剔除不能报销的部分,财务会计人员是否予以剔除?有的单位部门负责人将列入财政专户笼子的资金放在账外循环,财务会计人员要不要及时纠正这些不正确的做法?所有这些,牵一发而动其全身,容易得罪人,吃力不讨好。此时,单位领导应该作为他们的坚强后盾,对他们合理合规和执行制度的做法大力给予支持。既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又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单位领导对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应该进行说服、教育、批评,对财务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行为要敢于公开表扬。此外,单位领导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进修培训、职称评定、家庭困难、小孩入托上学、评先入党、提拔任用,都应该通盘考虑,一旦条件成熟,及时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依法依规理财。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必须统统纳入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的笼子,实行分类归集,分门使用。单位所有财务收支,必须实行报告制和审批制,一方面让单位领导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做到层层把关,层层控制。财务支出要做到原始凭证齐全,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财务支出要严格实行“审批一支笔”。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均有专门指定的用途,财务会计人员必须给定位领导报告,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更不能用财政专项资金弥补单位一般性资金支出的不足。同时,其他一般性财政资金也不能纳入财政专户资金的笼子,恪守“打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原则。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比较多,其中有的是代替行政部门的收费,有的是单位履行政府职能自收的部分,应该纳入哪个笼子,都应该分门别类,该上交财政的要及时解缴,该留作单位自支的,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千万不能擅自支出。
五是加强审计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了单位各种经济事项的林林总总,作为审计监督职能,必须自始至终跟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事业单位视情况可以设立审计监督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审计与财务会计必须实行分设,对单位的财务会计事项实施及时的监督职能。单位视情况还可以向社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务会计审计,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作为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事业单位的审计,重点要放在该单位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有无偏差,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的制度与办法是否符合实际,有无擅自截留应该上解的财政收入,有无对应该上交的财政收入坐收坐支,有无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有无私设小金库行为,有无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有无混淆资金列入渠道,单位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有无偏差,等等。审计的目的,既要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错误,减少损失,又要举一反三,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避免重犯类似错误,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千头万绪,来不得半点含糊,必须做到法律的尺子不能丢,制度的模子不能松,操作的程序不能减,审批的环节不能少,会计控制不能免,事前事后的审计监督不能缺,勤俭节约的本色不能忘,损公肥私及贪赃枉法的恶习不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