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促进“互联网+”的应用。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打破传统的金融教学观念,培养适合时代潮流发展的金融人才,为金融行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在传统的金融教学中,通常仍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缺少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不重视实践,可能会使课程效果较差,教学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如果学校的实训内容与金融市场缺少关联,那么学生就不能了解其相关专业的最新知识,从而不能胜任职位的要求,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学生的实训通常是集中在学校里,如果没有与外界的金融市场进行更多的接触与了解,就无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金融市场交易中,他们的能力就只能体现在课堂上。
不同的高职院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具体的教学设备上有着不同的情况。有些学生实训设施使用时间较久,操作较为不便,但学校经费不足,不可以置办新的设备。虽然实训也可以通过校外的途径完成,但是有的学校和相关金融机构并没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由于学生学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需要一定的过程,金融机构也不太欢迎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金融行业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不断的发展,但是高职金融专业的相关学生却没有接收到最新的知识,而且实训内容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导致学生未来无法很好地适应金融岗位,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
21世纪以来,经济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也是不断变化的,新的产品陆陆续续的涌现。然而高职的金融课堂教学仍然看重的是理论知识,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进行知识的教授,这一点是不利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发展的,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金融相关专业的老师对互联网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学生通常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对金融相关知识进行探索,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在传统的金融教学中,老师通常在课堂上讲述的是金融的理论知识,认为通过对金融知识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了解金融这个行业,从而促进其就业,其实不然,时代在快速的发展和变化着,老师也不能让自己固有的教学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辅助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对金融知识进行一个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它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金融行业的相关知识。
虽然老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路明灯,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认清教育的本质,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辅助。因此,老师要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应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与老师交通沟流的阻碍。在这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老师应该明确都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教育的唯一传播者,学生可以通过在网上收集各种资料、看网课、逛论坛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从各方面得到的资源与老师进行一个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使课堂教育并不只是掌握在老师手中。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快,老师要加强对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关注金融行业的相关新闻、观看网上最新的教学课程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金融教育理念的更新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而是需要老师通过技术和实践的结合来加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学生学习到最新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市场的行情,有利于学生以后在金融市场的职业发展。
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促进高职学生能对金融知识的相关学习。教师在金融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们传授金融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了解金融这个专业,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们的互联网意识,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互联网,对“互联网+金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可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变化和了解到企业的文化。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相关企业进行谈判,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多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学校应该运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通过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致力于培养一批专业的高学历教师团队,了解国内外的金融市场,从而有利于其培养出满足金融相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基础上,也要完善校企合作上的轮岗顶岗制度,在固定的时间输送优秀的金融行业的人才到相关企业,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要有利于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互联网的发展更加重视新兴事物的实践,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是如此。大环境的改变,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了解金融相关知识也要提高金融的实践能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自己所学的金融行业知识,应用互联网技术。针对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快速的学习从而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现在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太完善,使教育工作者难以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是必要的,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从具体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金融教学并不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学习,而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要求来丰富金融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所以在金融教学中,老师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创新,时刻关注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关注着经济的变化,用最前沿的视角来看待经济,让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是顺应着时代的发展的。
金融专业已经发展很久了,其理论已经相当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涌入金融专业之中,金融专业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增加一些新的关于金融的知识到课本或者课堂中。但是从整体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的金融理论比较老套、过时,且更新知识的速度较慢,几门课程之间有着重复性和交叉性,发展较为落后。在这个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显得高职的金融教育更加的落后,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金融教育应该依托互联网技术对这方面内容进行改革,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实体的实习内容,比如:金融营销、柜台收账等。老师的教学内容也要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结合,将数据分析课程、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等纳入金融专业的课程之中,提高金融专业课程的创新性,使课程教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的特性,所以提高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职教育通常是以动手能力为主,只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容易让学习内容不深入,与本科生相比没有优势。所以在金融教学中,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利于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除此之外,传统的金融教学知识已经过时,不是最前沿的知识,只学习这些知识,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应该重视“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的相关老师应该通过网络的各个渠道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了解最新的金融知识,并跟学生进行一个交流、互动,使学生对于金融行业的理解是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行情,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促进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