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由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生由教师和师傅双重指导、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通过将学校的专业理论与企业的技能教育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企业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有效地减少了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之间的错位,
会计是围绕企业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服务管理学科,主要和企业经济数据打交道,通过企业的报表数据能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情况,因此会计关乎企业的经济命脉。会计具有保密性、谨慎性、岗位牵制性、技术性、规范性、重复性等特点。
由于会计特性的存在使得会计专业学生难以进行大批量实习,大多数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基本都是通过模拟企业数据来进行演练,缺乏真实性和实效性,导致多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解决,因此,用人单位基本都青睐招聘有经验的人才。“现代学徒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育人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育人模式,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招生机制。在会计专业中引进“现代学徒制”,能使学生入校即拥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企业师傅参与学生培养,按企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实际数据及实际工作环境,还可以全面接触到会计所有岗位业务,理解会计岗位业务的处理流程,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及沟通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身份和学习的场所都发生了转变,学习的内容必然不同,课程体系也必须进行重构。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多地强调工作过程导向的本位观。在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析工作岗位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可以借助企业仿真、企业实战等特定的工作情境,将工作过程划分为层层递进的子项目,根据真实的工作活动,匹配相应的课程,保持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在学习内容分配上的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体验、职业经验、职业技能等职业能力,这些体验和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获取的,必须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才能得到。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实训教师的亲身示范、操作、指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从政策上界定了高职会计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高职会计学生毕业后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企业经营核算,同时需要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数据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职业判断,这些都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专业的会计人才。其主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具备“精核算、懂税务、会理财、能决策”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够胜任会计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现有高职会计教育还是按照课程基础性进行课程设置,但实际会计工作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每笔业务或每一项工作都涉及不同课程的知识,知识需求是横向的,因此现有课程体系适应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需求,须对现有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实行扁平化教学,促进会计人才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实施课程管理等。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从会计工作岗位的认知入手,设置符合会计工作岗位技能所需的理论实践一体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提高课程实训技能;第二阶段,集中一学期进行校内岗位模拟实训,以弥补课程理论多实训少的缺陷,从而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进行校外巩固性顶岗实习,为学生未来就业实现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联手共同开发既能满足企业岗位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需求,又符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和培养,能够更好地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顺利实现学生毕业后的有效就业。
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根据相应职业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学习任务。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是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情境、确定课程标准,依照会计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来设置课程。第一、二学期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安排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基础素养,掌握会计专业基本职业技能。不仅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基础课,而且开设《会计基础与实务》《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在进行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适时组织企业认识实习。第三、四学期主要安排职业技能课程,重在进一步磨炼学生职业技能。开设《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纳税实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这一阶段重点进行岗位技能实训,会开设专业基础项目实训课程。第五学期前半学期根据学生将来就业企业相应岗位的要求,强化具体岗位技能的训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技能和人文观念;通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沟通与礼仪》《形象设计与管理》《形势与政策》《英语实用口语》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第五学期后半学期和第六学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在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操练,“零距离”感受企业生产经营氛围和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现代学徒制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宗旨,所以需要构建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考核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从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来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和就业质量。首先,针对校内理论课程,需要运用学校的标准进行理论课程考核,完成教学质量考核。其次,在校外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考核主要由企业负责,通过制定实习工作规范对来约束和管理学生。企业则根据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学生分配合适的岗位,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并由企业指导老师定期进行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设立奖励、补充和淘汰制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可实行定期检查、双向反馈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外部监督评价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和政府对试点院校和企业的检查,以督促校企双方有质量地完成学生的培养工作。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毕业后要求持证上岗,所以比较可行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根据学生面向的岗位职业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考试,比如,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会计技能等级证书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考核主体之一的企业师傅应当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应会”内容。最终,学生完成校企规定的教学任务,并经考核合格,毕业时将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将课程考核和岗位资格考核深度融合,这样的学生企业可以优先录用,从而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印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指出:“从线下到线上,将财务共享互联网平台引入现代学徒制”,我们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开展形式可以多样化。在课堂的组织上,凭借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现代学徒制下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在学生中推广尝试金税财务应用平台,学生通过完成平台任务的形式进行财务工作的实践操作学习,让更多学生的实践环节更真实、时间更自由更充裕,还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后获得报酬的方式激发学生更大的实践兴趣,这种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在会计岗位中,简单的、重复性高的工作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未来会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管理会计、税务筹划、内部控制岗位的人才,仅仅依靠传统的培养模式是无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所以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模拟企业真实案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学徒制的方式并结合传统模式,形成企业师傅远程指导,数字化学徒及人工智能培训等新形式,建立数字化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满足会计岗位变化的需要及会计人员的持续学习。
另外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专门定制实训平台和信息网页,便于大数据的采集和统计管理,学校能够高效、准确地管理和收集学生的学习、实习情况,实现智慧管理,让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多方受益。
鉴于会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高职会计学生的培养必然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各个工作岗位,全面掌握和理解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积累工作经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课程体系的诸多弊端,更好地实现了会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岗位的有效对接,不仅使高职学生更好地熟悉了未来工作岗位的职责、流程、任务等职业元素,增强了会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而且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大大缩短入职后的岗位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