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江, 吴 祥
(三都水族自治县种植业发展中心, 贵州 三都 558100)
三都县位于贵州省的西南部,国土面积2 400 km2,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海拔1 665.5 m,最低海拔303 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温18℃、总积温6 603.1℃、降雨1 384.3 mm、日照时数1 077.3~1 259.9 h,无霜期275~326 d。三都县葡萄种植历史较长,获得了“中国水晶葡萄之乡”“中国葡萄·第一奇迹”的荣誉,2019年水晶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hm2,已成为三都县一大特色支柱产业[1]。
南板蓝根属半阴生植物,喜潮湿而忌涝,适度耐旱,适宜在温度15~30℃、土壤含水量22%~33%条件下生长[2],其茎叶可用于加工成靛蓝,干燥根茎或根为抗病毒常用中草药,为贵州省地道药材之一,也是三都县重点打造的中药材种植品种之一,2019年种植面积达566.67 hm2。
水晶葡萄作为落叶果树,在三都县主要采取棚架式种植在山地,一般定植规格为2 m×5 m(水平横向株距2 m,垂直纵向行距5 m),密度66株/667m2,定植后的第2年试果,第3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生长管理为3月发芽、4月中旬开花、5月中下旬满园、7月中下旬成熟、10月落叶、11月开始冬剪。为提高葡萄园的土地、温光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一园双收,促进葡萄和南板蓝根种植共同发展,笔者等经多年探索,实现了在水晶葡萄园套种南板蓝根年采收2次茎叶、增收1 000元/667m2以上的栽培目标。现将南板蓝根套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种植户参考。
套种南板蓝根的园地,要求土体深厚,排水良好,土壤为弱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面坡度不超过25°,水晶葡萄种植株行距为2 m×5 m、密度不超过66株/667m2、采用棚架式栽培的水晶葡萄园地。未梯化的坡地按坡改梯方式进行整地,使达水平,防水土流失。
选用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要求的南板蓝根品种。种苗要求长势较好,无病虫、无弱苗,根系发达,株高20 cm以上、地茎直径0.4 cm以上的扦插苗。种苗自繁或采购均可。
2月底至3月初、在水晶葡萄发芽前,清除园地杂草,将距葡萄根部1 m外的行间空地深翻,整平,开厢起垄(也可不起垄)。起垄一般按150 cm宽开厢、120 cm宽起垄,每厢开宽30 cm、深30 cm的沟1条,以便排水。起垄(或不起垄)后在垄面按株行距30 cm×25 cm挖穴,用农家肥1 500 kg/667m2、高浓度三元复合肥60 kg/667m2施于穴中,覆土待栽。
根据天气条件,每年3月左右选择阴晴天,定植南板蓝根种苗。起垄或不起垄的每穴均栽苗1株。起垄种植的定植约7 000株/667m2,不起垄种植的定植约8 000株/667m2。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保苗成活。
在定植苗返青成活后要及时用稀薄粪水浇施1次,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幼苗快速生长。于5月下旬或6月上旬用硫酸铵50 kg/667m2、搭配一定量含磷钾复合肥追施第1次,促茎叶抽发;后于6月下旬或7月上旬在第1次割叶后,每667 m2用与第1次相同的肥料种类和数量及时进行第2次追肥,促茎叶再次抽发,如遇干旱适时灌水。注意追肥中施用的氮肥可用硫酸铵、尿素,不可使用碳酸氢铵。
南板蓝根每年至少要进行2次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除草应在幼苗生长期的5月初进行,以减少杂草对养分的消耗;第2次中耕除草在第1次割叶后的第2次追肥前进行,以促进第2次新叶抽发。
南板蓝根与葡萄病虫害稍有交叉,主要有霜霉病、根腐病、白粉病、菜青虫、桃蚜等[3-4],可在防治葡萄病虫害时兼防。
5.3.1 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受害后症状表现为黄白病斑,后期有灰白色霉状物,严重的叶色变黄,最后呈褐色干枯而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发病较重时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如结合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效果更佳。
5.3.2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集中在8—9月干旱季节发病。预防方法:一是及时对葡萄树进行打枝抹芽,提高园地通风透光性;二是在南板蓝根生长的中后期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三是结合葡萄炭疽病的防治,使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或70%甲基硫菌灵喷雾兼治。
5.3.3 根腐病 根腐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季节,会使根部腐烂,甚至造成植株成片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预防方法:一是要注意园地排水除湿;二是受涝后及时喷施波尔多液,每隔5 d喷1次,连续喷3~5次;三是如园地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带离销毁,同时用石灰液消毒病穴,防止蔓延。
5.3.4 菜青虫 危害叶片,表现为孔洞、缺刻,严重的只剩叶脉。在菜青虫幼虫1、2龄防治效果最佳,3龄以后的幼虫食量加大、耐药性增强不易防治。可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或3%甲维盐微乳剂喷雾防治。
5.3.5 桃蚜 主要危害叶和茎,以汁液为食,表现为叶片发黄枯萎,还传播病毒病。发生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噻嗪酮喷雾防治,同时悬挂黄板诱杀防治。
在水肥充足、生长良好的条件下,南板蓝根可于5—6月、9—10月2次收割叶片。叶片割收时留茬高3~5 cm。割收的叶片主要用于加工蓝靛。
每年10月在第2次叶片收割后,用普通地膜或秸秆盖住南板蓝根根茎,使其保暖,以防冬季腐烂。
药用南板蓝根的根茎应在种植第3年的霜降前采收。采收时连根挖起,洗净晒干,即可销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