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大学语文是一门在很多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得到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在不少院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普遍来看,大学语文课被社会各界赋予了很多期待,承载着扎实语文功底,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捍卫母语教育等多重功能。特别是在校学生,他们作为该课程的接受主体,希望从中获得理想的收益。但该课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显多于正面的肯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改变这一状况,从主观上说,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而抓好该课程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式是注重加强其实践成分。以下,笔者以所在单位为立足点,谈谈如何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笔者所在的四川文理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已有十余年。回顾多年来的教学,笔者深刻感受过该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逐渐认识到其改革势在必行。至于怎样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性的教学还需加强。结合现实,这一点意义显著。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迎合了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导向。早期的教材基本上以文学史为主线,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篇章编入其中,乍一看像一本中外文学史的简编版;后来一些教材加入了应用写作,有的还包含有口头表达。如我校教师编写的《文化素养高级教程》顺应了这样的趋势,体现了文学、写作、口才、鉴赏的和谐统一,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也占了多半的比例。结合教材编写的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理所当然。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校里,语文学科教学突出讲授。教师主导过多,学生参与较少,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如果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生便难以全身心投入;即便教师能精彩发挥,学生也会出现接收的疲惫感。因此,实践教学的加强,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局面:学生参与度提高,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避免“走神”,提高“存在感”,活跃课堂氛围。
再者,加强实践教学能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我校作为地方的普通本科院校,从办学定位来看,属于应用型,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服务于地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也需具备基本的适应社会及工作的能力。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但难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比较实际的本领。该课程实践性的加强,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读、说、写、赏等多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并紧密结合“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思路,进而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具体做法就是把握好教学的全过程,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体系性的,阶段性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即做到“重视课前,重心课时,辅助课后,补充课外”,结合我校该课程的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的总体布局,作如下阐述。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是一个容易被忽视或者不被重视的一个环节。一般很少有教师对学生提出硬性的指标,即课前要准备到哪个程度。大学语文课的课时本有限,如果不对课前把好关,指望于课堂之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太现实。因此,要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课前做足功夫。教师在课前可以将教学大纲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理念、结构、内容等产生一定的认知。每堂课之前,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把下次上课的内容,要思考、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文章、书目或者其它资料。在教学内容的不同板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对应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在文学篇章部分,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谈谈个人感想,写出读后体会,包括自己感兴趣的、可取的方面,有哪些是不懂的、存在疑惑的。对于影视鉴赏部分也同理,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途径观看,写下感受,包括片子的特色、亮点以及不足。学生通过写做到了“心中有底”。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尝试写教案:如果是你来解读,你会怎么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提纲呈现出来。就应用写作部分而言,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应用文体的基本要领,自己先试着写一份,对照教材范文查看是否符合基本规范。对于口头表达部分,如演讲、朗诵、辩论,教师在课前把命题(或者话题)告知学生,让他们做好准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展示,把表现突出的学生选拔出来。这些准备,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板块,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其中。除了讲授之外,尽可能地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比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而教师则随时把控住课堂,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在文学篇章部分,教师可把学生在课前作业中提出或关注的部分问题拿出来供大家讨论,然后再发表教师自己的见解。可选拔师范专业学生代表就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先试讲一下,可以说课,也可以就某一方面的话题作讲解,类似于微型的“翻转课堂”。有些文学篇章可以编排成戏剧(如话剧、小品剧),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表演,甚至演出其中一幕(场)。教师把课堂时间较多赋予学生的同时,可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讲解,如学术型问题、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篇目亮点特色等,其它常识性的要点向学生提一下即可。在应用写作部分,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批阅课前所写,并相互观摩;教师则轮流到各个组检查。之后,每组派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写作、批阅情况做总结汇报:哪些方面完成得好(规范),哪些方面容易出错,需要做出怎样的改进。教师再结合存在的问题讲下基本要领,并以范文加深印象。在口头表达和影视鉴赏部分,同样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能做好示范性的代表进行现场演讲、朗诵(或者请代表进行观后评说),让学生参与评价,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的方面,教师再补充。对于辩论,可现场演示,学生观摩后讨论总结。课堂之中的这些实践性教学,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让他们对所学产生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从中收益良多。
在课堂教学之后,任课教师还需就学生之前所学进行巩固,通常都是布置各类作业,并督促学生去完成,这也是课后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文学篇章部分,可以是一篇命题或者话题小论文;可以是课堂学习之后个人产生的新的感悟或收获;可以是立足同类主题篇章写一篇文章;还可以是把篇章进行体裁上的改头换面,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把戏剧改写成小说等。此外,对于经典篇目,应要求学生背诵或默写,可让小组长协助教师把关,或另找时间进行随机抽查。在应用写作部分,可就所学文体(类)让学生再完成一篇,加深认识和印象,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在口头表达部分,让学生通过录制音频、拍摄视频文件上交朗诵、演讲的作业。影视鉴赏部分可再布置一篇影评。对于这些课后的学习,教师只要带好头,组长积极配合,便能起到巩固所学的作用。
除了课堂前后的学习,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板块,可结合课外丰富的各类专业和非专业实践活动,升华课程所学。如参加征文比赛、现场作文大赛、国学知识竞赛、应用文比赛,给文学社刊物投稿,撰写班级、学院新闻报道等(文学篇章、应用写作部分);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成才报国演讲比赛、微话剧比赛、从班级到学校的各级辩论赛等(口头表达部分);还有各种协会举办的其它活动。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并根据其具体表现量化为平时成绩,同时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参考。当然,课外活动的参与是作为一个可选项而存在,但其意义不能忽视。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大致表达出了自己所做的一些思考,较清楚地呈现出该课程教学中各个内容、板块的实践教学如何实施。这仅是个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通过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争取获得令各方面都满意的成果。但其实现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各部门、人员通力协作,实现主客观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依靠诸多必要保障。
一是要完善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执行、监督机制。为了推进实践教学,有必要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和内容比例提出要求,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准。二是要求师生充分重视。教师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成分;学生认真对待,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三是大力开展大学语文教研活动。广泛并深入讨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制定、实施、改进和完善等实际问题。四是鼓励任课教师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五是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需更加科学、灵活。通过参加课堂内外的学习和活动,均可取得成绩,且建议平时成绩的比例不低于50%。六是要加大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实践教学费时费力,只有加大经费支持,才有助于任课教师全身心投入而无后顾之忧。七是要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该课程教学内容广,对任课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很有必要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培训学习,或者由校内外专业人士进行集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