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食用菌供应链网络模型*

2020-12-16 04:08:38
中国食用菌 2020年6期
关键词:商流生鲜流通

陈 彧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对食用菌供应链网络模型进行设计时,其生鲜食用菌栽培及流动加工属于采购物流环节;生鲜食用菌流动、销售属于销售物流环节,且在流动加工内部又存在着生产物流环节。所以这就提供了生鲜食用菌供应链网络模型的完成视角[1]。在具体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去考察生鲜食用菌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实景,则可以将该供应链系统具化为:生鲜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生鲜食用菌零售卖场这三个重要节点。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将生鲜食用菌流动加工企业定义为供应链系统中的核心企业,从而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双向交互下,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1 全产业链视角下的供应链网络模型分析

在生鲜食用菌栽培、流通加工、销售所构成了全产业链视角下,对供应链模型的分析可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1.1 采购物流网络模型分析

定义严格意义上的采购物流全过程为:生鲜食用菌从栽培产地启运为起点,生鲜食用菌进入到流通加工企业的仓库为终点。就采购物流的起点而言,由于生鲜食用菌栽培产地一般位于山区或城郊地区,所以这就规定了生鲜食用菌启运的区位条件和空间节点位置[2]。就采购物流的终点而言,由于生鲜食用菌的保质期有限,且在流通成本控制要求的驱动下,流通加工企业在选址上一般遵循韦伯所提出的工业区位论,即将厂址选择在靠近生鲜食用菌出产地的区域[3]。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生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要货,并主要采取第二方物流的形式完成生鲜食用菌的规模运输任务。根据这里的商流特征,生鲜食用菌产地与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之间需建立中转和分拨节点,该节点应能满足流通加工企业的规模化运输之需。

1.2 生产物流网络模型分析

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主要完成产品清洗、分类、包装等工作内容,完整的生产物流过程为:以生鲜食用菌出库为起点,以生鲜食用菌进入成品库为终点[4]。同样考虑到生鲜食用菌的理化特性,在生产物流环节可以省略产成品入库这一过程,通过节约入库时间而延长生鲜食用菌商品的使用价值。这里还需注意一个问题,即消费者对生鲜食用菌的需求结构存在着动态演变趋势,这不仅与季节因素有关,也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关。因此,为了能够在生产物流环节增强生鲜食用菌各类产品的活性指数,需要将包装流程下沉到终端市场之中,使之能够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状况实施订制化的包装、配送服务[5]。根据上述商流特征,则需考虑在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与零售卖场之间设立配送中心,以配送中心的包装和配送服务来适应终端市场对生鲜食用菌需求结构的演变趋势。

1.3 销售物流网络模型分析

销售物流过程的起点为产成品从流通加工企业出库,终点为产成品送达到目标客户处。面对两类客户对生鲜食用菌的需求,其在商流特征上必将形成显著差异。通过调研发现,面对终端卖场的商流特征为:商品数量批量化、商品运输低频化、商品结构均衡化[6]。然而,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商流特征却为:商品数量零碎化、商品运输高频化、商品结构同质化。由上述商流特征所决定,在销售物流网络模式设计中需要分别考虑两类客户的需求特点,并需在配送中心与终端消费者之间引入中介环节,从疫情期间的实践来看:这里的中介可以由社区小型超市来承担。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食用菌供应链运营难点分析

2.1 采购物流环节中的难点分析

在1.1中根据商流特征给出了分析结论,将该供应商网络模型应用于现实中时,面临着这样2个难点问题:中转和分拨节点的选址问题;中转和分拨节点的运营主体选择问题。由于生鲜食用菌属于农特产品所以在业内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压力,由该竞争压力决定生鲜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与流通加工企业议价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再由议价地位的决定为流通加工企业提供采购物流的便利性,就成为中转和分拨节点选址所遵循的原则。针对生鲜食用菌的中转和分拨节点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所以在运营主体的选择上则需面临着两难境地,即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流通加工企业无意承担该节点的运营职责,生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又难以推动该节点的有序运营。

2.2 生产物流环节中的难点分析

社会网络化分工为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下沉业务流程提供了可能,在1.2中根据商流特征指出,需考虑在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与零售卖场之间设立配送中心,以配送中心的包装和配送服务来适应终端市场对生鲜食用菌需求结构的演变趋势。生产物流网络化模型存在于理想环境中,这种理想环境可以类比为物理学的真空环境、零摩擦力环境,然而在现实的供应链运营中却不能完全成立。

2.3 销售物流环节中的难点分析

相对于零售卖场需求状态的稳定性,终端消费者对生鲜食用菌的需求存在着多样化的趋势,且由于终端消费者居住的分散性也客观增大了末端配送的难度。在引入社区小型超市作为中介外,还需进一步思考退货所需的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问题,社区小型超市经营主体的中介身份稳定性问题(涉及到激励机制的设计)。

3 应用供应链网络模型的解决方案

3.1 在选址中引入PPP模式

PPP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组合,这就意味着在对生鲜食用菌中转和分拨节点选址时需要引入两个主体:政府公权力主体和企业主体[7]。县域政府根据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的选址要求,在土地划拨上给予优惠政策,并由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出资完成节点的修建。根据PPP项目运作规则,县域政府以合约的形式与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并赋予企业在具体时间内对节点的专属经营权。这样一来,在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的主导下,节点选址便能满足便利性的要求;同时,给予企业专属经营权便能为他们收回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提供制度保障。

3.2 发挥农户运输服务能力

随着生鲜食用菌中转和分拨节点选址和运营问题的破解,在采购物流环节还需继续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即生鲜食用菌栽培基地与分拨节点之间的物流联系问题[8]。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承担该项任务,若是依靠生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运输能力则将显著提高其流通成本,可以发挥农户运输服务能力。生鲜食用菌产地所在的村委会牵头在村社组建运输合作社,并在精准扶贫战略下统筹扶贫经费为合作社注入启动资金。运输合作社专门为生鲜食用菌提供产地到分拨地的点对点运输服务,作为经营主体与生鲜食用菌栽培合作社进行运输费用核算。生鲜食用菌分拨点也同时承担生鲜食用菌栽培所需原料的分拨任务,所以运输专业合作社也负责村社生鲜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农用物资的输送任务。

3.3 强化双边合约管理效力

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需强化双边合约管理效力来规避经营风险。具体的实施办法为: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与生鲜食用菌栽培专业合作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以合约的方式买断对方的供货权。同时,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与配送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在合约中引入淘汰条款。由此,随着双边合约管理效力的强化,便能使流通加工企业将精力放置在外包质量监管上。

3.4 设立冷库优化外包流程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与合作卖场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并实时跟踪合作卖场生鲜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数据,并以该数据作为研判未来产品需求趋势的重要指标。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根据研判结果,完成对生鲜食用菌加工种类和数量的优化,并将生鲜食用菌产品的销售和物流包装任务(最后一道工序)外包给第三方。第三方完成任务后将生鲜食用菌成品送达到流通加工企业的冷库系统之中(此时可以完成包装质量检测),由冷库系统接收终端客户的订单,并交由配送中心完成配送任务。

3.5 助力中介O2O销售模式

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需重视社区小型超市的商品配送地位,这从年初疫情期间的生活日用品配送中已得到显现。由此可见,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需与社区小型超市的经营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该类中介在线上销售由流通加工企业所提供的生鲜食用菌产品,且以折扣价的形式增大该中介的盈利能力。若是该类中介已经开通了网上农产品销售平台,流通加工企业则在自己的电商网站上帮助其进行推广,以此来增大该类中介的客户源。

4 小结

生鲜食用菌产地与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之间需建立中转和分拨节点,该节点应能满足流通加工企业的规模化运输之需[9]。可考虑在生鲜食用菌流通加工企业与零售卖场之间设立配送中心,以配送中心的包装和配送服务来适应终端市场对生鲜食用菌需求结构的演变趋势。在销售物流网络模式设计中需要分别考虑两类客户的需求特点,并需在配送中心与终端消费者之间引入中介环节,从疫情期间的实践来看:这里的中介可以由社区小型超市来承担。

猜你喜欢
商流生鲜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刍议中小微企业运用贸易术语的动因及优势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23:20:53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9
浅析商物分离与合一的具体内容与演化过程
浅论财务部门如何加强商品管理
商贸流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4
2014:生鲜电商的多样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