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延风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核磁室 甘肃 兰州 730100)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改善病情,而要想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需要明确诊断。现阶段,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是常用方式[1]。本文对此予以研究,报告见下文。
择取7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病例均选自人民医院核磁室,病例择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35~69(55.18±0.46)岁,病例择取病程范围为0.4~4(1.59±0.63)年;研究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34~68(55.22±0.52)岁,病例择取病程范围为0.3~4(1.61±0.59)年;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可比。
对 照 组(40例) 行 以CT 检 查, 通 过 飞 利 浦BrillianceiCT 进行检查,扫查股骨头横断面,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控制在200mA,层厚、层距、薄层分别设置为3mm、3mm、1mm,矩阵为320*320,窗位为250~300HU,窗宽为1500~2000HU,对患者行以连续扫描,并将所得数据予以MPR 重建或3D 重建。
研究组(38例)行以核磁共振检查,通过飞利浦Achieva 3.0T MRI 扫描仪进行检查,体线圈,TSE 扫查序列参数设置如下:T1W1 中TR 与TE 分别设置为500ms、20ms,T2W1 中TR 与TE 分 别 设 置 为4000ms、62ms。SPAIR 扫查序列参数设置如下:TR、TE、TI 分别设置为2000ms、54ms、170ms。层间隔设置为0.8mm,层厚设置为4.0mm,矩阵为320*320。对患者行以冠状面以及横断面TSE、SPAIR 两个序列扫查。
对照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以及临床分期诊断结果。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χ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CT 检查中,检出30例,检出率为75.0%;核磁共振检查中,检出35例,检出率为92.1%,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CT 检查中,Ⅰ期5例,占比为50.0%(5/10),Ⅱ期14例,占比为77.8%(14/18),Ⅲ期8例,占比为88.9%(8/9),Ⅳ期3例,占比为100%(3/3);核磁共振检查中,Ⅰ期8例,占比为88.9%(8/9),Ⅱ期16例,占比为94.1%(16/17),Ⅲ期8例,占比为88.9%(8/9),Ⅳ期3例,占比为100%(3/3),研究组Ⅰ期和Ⅱ期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期、Ⅳ期诊断符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科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通常是因髋关节无菌性坏死而导致,股骨头发生损伤之后,内部血液供应将会中断,进而造成骨坏死现象,使关节结构发生改变,出现关节功能异常现象[2-3]。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核磁共振检查对初期患者有较高精确度,主要是因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获得更多信号变化,将各个层面病灶代谢状况反映出来,还可以对并发症部位进行精确确定,方便对其严重程度进行了解,可以有效诊断骨组织病变情况[4]。磁共振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信噪比以及分辨率上均有明显提升。据相关研究指出,提高影像学检查中图像质量,可以使疾病诊断准确率提高,特别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准确诊断并评估临床分期可以取得显著效果[5]。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显著,诊断符合率比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