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史料在培养家国情怀中的作用
——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

2020-12-16 03:06江苏省滨海中学荣宏亮
中学政史地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家国史料

●江苏省滨海中学 荣宏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成了所有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家国情怀中的“家”侧重个性、局部,“国”侧重共性、整体。因此,家国情怀需要关注、处理并整合个性与共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就体现为恰当地处理地方史与国史的关系。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侧重于国史教学,对地方史的关注较少、研究不深,未能充分重视并发挥地方史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中的作用。

在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抗日战争史因其具有的历史特殊性,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习惯从“国”的层面讲述抗战历史,这虽然有助于学生对抗战时期的历史形成整体的认知脉络,但在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效果似乎稍差一点。实际上,家国情怀与传统的乡土观念是密不可分的,而乡土观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已经逐步浸入了学生的心灵。基于此,如果教师在有关抗战史的教学中,能充分发掘地方史料,并将其适当穿插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学生的乡土观念就会自然地发展成为家国情怀。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国一体”,国家独立富强是家乡繁荣、家庭圆满、个人幸福的前提,“国破”就会“家亡”,国家繁荣才能家道兴旺,才能充分实现个人的发展。

笔者在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抗日战争》一课如何结合地方抗战史进行讲述展开分析。由于笔者所在滨海地区属于苏北,所以,笔者主要结合苏北地区的抗战史料分析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苏北地区是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当地保存了大量的新四军抗战遗迹,并有多处的纪念性建筑和丰富的相关史料。如盐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坐落在市区建军路上的“大铜马”雕塑,一位年轻的战士头戴斗笠,手举大刀,人和马俱昂首向前,英气冲天。据当地人讲,这座雕塑再现的就是抗战时期新四军战士的形象。当我把这座雕塑的照片作为新课导入展示的时候,学生立刻认了出来,有些学生还激动得喊出了“新马泰”三个字(这让我有点意外)。我让学生解释。原来这是盐城当地人的一种开玩笑的说法,是盐城市中心的“新四军纪念馆”“大铜马”与“泰山庙新四军指挥部旧址”的合称。接着,学生又说出了很多当地有关抗战的纪念性建筑,其中有些就是学生从小就很熟悉的地方。这样,学生学习抗战史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感觉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离自己并不遥远。

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日军的侵华罪行,教材上提到了“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等内容。这些内容虽然重要,但无法触动学生的灵魂,更无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当时中国人所面临的那种国破家亡的处境,从而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于是,我向学生展示了几张抗战时期盐城地区遭到日军破坏的照片。(照片虽然年代较为久远,但学生仍能从地形地貌以及当地的一些特殊植物上,感受到那就是自己的家乡)许多学生看到照片,看到自己成长的地方曾经遭受过这样的苦难,当即热泪盈眶,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国人那种“国破家亡”的感觉。

全民族抗战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需要学生深刻认识并理解的重要内容。现行各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此都多有涉及。但教材内容有限,对中共敌后战场坚持抗战的事迹无法做全面深入的论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补充史料,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当多挖掘地方史中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认识,更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一节抗战史的教学,除了讲述国家层面的重大抗战事迹外,我还结合盐阜当地的抗战历史,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史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时,热爱家乡、心系祖国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嘴上的口号,而是真正内化成了灵魂深处的情感认同。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既需要言传,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与熏陶,在这方面,地方史具有独特的优势。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当地有价值的史料,将其适当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从而慢慢地培养起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家国史料
抗日战争起始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4年抗战的第一枪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史料二则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