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理念对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启示*

2020-12-16 02:36张慧婧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全人三全育人人格

张慧婧 (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017 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强调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由此我国高校相继开启三全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必须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持续深入思考,这需要我们自觉对先进的教育思想找差距、补短板,尝试将优质的育人经验有效运用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实践家小原国芳早先提出全人教育论,阐述了培养全人的重要性,对我国高校育人工作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全人教育理念对高校育人的启示展开讨论。

一 全员育人:高校工作者首先要成为“全人”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其中学校成员包括两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全体教职工,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协同机制。小原国芳认为,教育的关键就是教师,要培养全人,教师首先要成为道德、学问、人格等各方面毫无瑕疵的全人,否则教育不能成功。[1]高校工作者应该是兼具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谐人格的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

第一,道德修养在于善。对于置身大学校园的所有工作者来说,要以正确道德示范呵护善的价值观,要以崇高的情操和纯洁的良知捍卫这片心灵净土,要明辨正邪是非、坚守行善之志,用最质朴的正能量影响人、熏陶人。这是修养自身的需要,也是投身全员育人的需要。

第二,文化素养在于真。高校工作者要以智慧爱好者的情怀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承载育人使命,懂得提升文化素养必须注重内外兼修。文化素养不仅表现为知识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否精良、过硬,更体现在身处日常生活、实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之时是否拥有通晓常识、遵守契约、文明言行、推己及人、谦和诚信、宽容大度等内核涵养的积淀。因此,高校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对个人行为做出客观判断和积极调整,坚持求真知、做真人、行真事,将文化素养深度融合于自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表里如一。

第三,和谐人格即为美。小原国芳提出,人格是以人格为对象的整个精神活动,这是全人教育的本质;教育完全是一项感化人的事业,即从教师的人格到学生的人格的教育,从教师的心灵到学生的心灵的教育。[2]高校工作者自己首先必须是具备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和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的全人。要重视通过对文化知识、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全方位涉猎来丰富个性,平衡自身向多方面和谐发展。施教者要以和谐美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以充沛的情感意志赢得学生,保持师弟同行的亲密与平等关系,不能惯性地站在学生对立面进行居高临下的训导或耳提面命的教诲,应避免空洞的言传灌输法而要通过身教示范法达到以全人感化陶冶全人的教育目标,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和谐品质的人才。

二 全过程育人:实施多措并举、提升育人成效

全过程育人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包括正常教学期和假期。高校需要关注学生在籍期间学习成长全过程,根据人才成长客观规律和个体发展实际需求进行育人工作。高校应顺应学生的不同时代特征、不同年龄特点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计划、目标,避免将不合时宜的教材知识生搬硬套或对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墨守成规,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与时俱进,培养身心灵丰满的、立体的、多层面的人才。

其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培养全程。高校生涯教育是按照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辅导课程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步入社会且贴近实际,完成大学规划、职业规划和生涯规划的实践教育活动。启迪大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与责任,提升大学生未来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生涯适应力,助力大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全人教育为视角、以个人均衡发展和长远发展为主轴的高校生涯教育,有助于为激发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而积蓄实用型人才。

其二,强化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应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开放,并伴随学生整个在校学习阶段。高校通识教育是通过在专业课以外增设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多领域多门类综合性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艺术审美素质等。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不仅可以弥补专业学生知识面太过专门、偏窄或知识结构网割裂等问题,而且点燃学生内生探知欲和惊奇心,激发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潜能和快乐,培养多元视角、创新思维、处世智慧、大爱精神等。当前国外一些高校实行的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其三,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小原国芳的教学过程原理是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劳动体验的指导思想。[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之见于客观的活动,是认识的来源。社会实践教育是通过学生在校园环境外的特定社会情境中亲自实践、劳力劳心,增强对各种事物的切身体验。高校要做到全过程育人,一方面应切实提升大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督导学生正视现实、走出空想,将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习岗位中,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增强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走出自我并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工作搭建多平台。

其四,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愈加复杂,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需求。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学的途径,对专业课关注较少,存在专业课教学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脱离等不良现状。如何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迫切需要我们足够关注和深入实施。实现从单一化的“思政课程”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转化,让所有教师共同建构三全育人的教学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今后要进一步倡导高校教师树立全课程全人育人的课程思政新理念,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中的德育元素,推进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教与学的巧妙结合和良性互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质量人才。

三 全方位育人:优化育人环境、增强育人功能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包括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学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4]高校工作者作为学生成长的助推者尤其重要,应以优质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赋能。

首先,要严格规范高校学生奖惩机制,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倾向。对于大学生品德不良型违纪行为或破坏行为,教师应坚持敢管、善管原则,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方面有效行使惩戒权。一方面秉持责任和良心,致力于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生态,另一方面运用自然后果法,通过给予合情合理的惩罚,警醒学生认识并改正不合乎道德和常规的行为,避免存在侥幸心理而再次发生同样或更大的错误。比如对于考场或课堂违纪的学生,既不可盲目责罚而造成学生心灵的伤害,也不可纵容不管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有一双发现崇高的眼睛,对于优秀学生的典型案例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使其他学生情感和内心潜移默化地受到优良美德熏陶。高校的严明奖惩属于一种直观性教育,旨在不同奖惩情境中传递给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标准。总之,高校管理和服务要做到人性化与制度化相辅相成,避免德育与智育脱节现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心和首位。

其次,全面培育大学生现代化人格,扭转唯分数论的功利化倾向。社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思想现代化、人的素质现代化。高校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入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变原来陈腐僵化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体系,塑造现代化人格。另外,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支撑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和价值观而普遍存在空心病的问题,往往狭隘地专注于自我及眼前需求或被僵硬的偏见束缚或容易妄下结论,处于一种迷茫、焦虑、空虚、孤独的精神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育,理解学生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和整体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感受性,帮助学生寻找自我、认识自我、保有自我,从而实现个人的自由路径。教师不应是学生学习的定向者、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自身也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扭转唯分数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填鸭注入的教育、考试竞争的教育等破坏真正人的教育,要大力推进以培养多方面知识才能且身心和谐发展的全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向有建设价值和有益的方向,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

猜你喜欢
全人三全育人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基于“全人”生命教育视角的体育教育逻辑起点新论
全员导师育“全人”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