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0-12-16 01:00孙熔葛亚东许春艳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救灾

孙熔,葛亚东,许春艳

(海门市气象局,江苏 南通 226100)

《汉书》言:“农,天下之大本。”习近平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呈现多发、频发态势,“破记录”现象日趋频繁,面对新时代新需求,气象部门以气象现代化为抓手,围绕智慧高效、精准集约,坚持趋利与避害并举,建设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基础的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立足“三农”、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气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趋利避害作用,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1 气象现代化契合乡村振兴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地图”。“到2035年,将推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大幅跃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球气象灾害治理的中国贡献力和影响力,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气象现代化的目标方针完全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在完善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绘制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风险地图的同时,着力实现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责任体系全覆盖、乡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全覆盖,实现乡村气象预警信息精准到人,预警传播无盲区、无死角,这些举措就是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一种解读,体现了气象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的完美契合。

2 气象现代化契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迎来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使命,落实国家“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具体部署,气象服务“三农”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部署主要概况为气象为农服务从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型,从部门单项防灾减灾向部门间协同合作的综合防灾减灾转型,从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为主向依法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职能并重转型。

2.1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从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型

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公”的发展定位,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部门的基本职责,始终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将气象为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完成好气象为农服务核心技术突破、基础和基层建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任务,发展以智慧气象为目标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以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标准化配置工作为契机,逐渐形成基层政府辐射社会的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引导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实现从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型。

2.2 以“三农”需求为牵引,向协同合作的综合防灾减灾转型

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必须突出“三农”发展需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生态文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综合防灾减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为牵引,推进与政府各部门联动,树立融合发展思维,推动气象服务向“三农”各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气象数据和技术与农业农村数据、“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最大程度提高气象服务减损增效的叠加效应。坚持“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原则,建立健全基层气象服务机构工作责任制度、岗位制度,实现乡镇气象工作站、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融入式发展。

2.3 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促进职能转型

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必须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进气象为农服务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一个中心、两种主体、三个平台”的运行模式,将依法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协同并重。

“一个中心”即以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气象部门管理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统筹管控预警信息发布,着力于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提升智慧气象服务能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能力与水平,高质量做好气象为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种主体”即气象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两者角色相互交融,互相成全,据统计,现代化农事生产在气象现代化指导下已经有效减少受灾耗损,但由于农村地区面广人稀,大量驻村居民对气象灾害关注度不高或者不主动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去获知天气信息,导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区镇—村两级传播不畅,大量可避免的农业损失常常为辛苦的劳作画上不圆满的句号。因此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将会成为现代化农业体系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举措。“三个平台”即气象精细化预报平台、预警发布平台、气象预警传播平台,这三个平台面向的对象是不同,其服务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气象精细化预报平台承载对象即气象部门业务能力,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提高精细化预报准确率,这是服务产品制作平台;预警发布平台承载对象即应急管理部门应急处置能力,预警发布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就成为判定此项工作的一个标准,这是产品发布平台;气象预警传播平台承载对象即覆盖省市县—村(社区)的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体系,这个平台没有具体定义,可以不局限于形式,它包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交流形式,如面对面、信息、邮件、电话等,在一些边远地区,甚至可以用敲锣打鼓来提醒,这是传播接收平台,也是最为关键的平台。

3 气象现代化契合乡村振兴成效

习近平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

气象现代化体系以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组织责任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这五大体系为框架,聚焦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国际先进科技水平、国家改革重大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立足长远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期在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跟紧队伍。

3.1 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是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核心,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体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今后,这张监测网将越织越密,实现对重点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的智能感知。目前气象预报时效已精细到10d之内,空间分辨率达5km。未来,将进一步建立从分钟到年的无缝隙、全覆盖、智能化预报业务,发展基于位置的全球格点化预报。近年来气象部门针对航空、海洋、交通等多领域,建立了影响评估模型和风险矩阵,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将大力发展基于影响的预报预警,为减轻灾害风险打出更多提前量。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全媒体的智慧气象服务,实现按需自动推送服务。

3.2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同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就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的保障之一。近年来,气象部门在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综合气象监测智能化水平、气象预报预警精细化水平、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水平、气象服务智慧化能力、气象服务重大战略能力和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为了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保障的基础上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程,“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

4 结语

重农固本,乃安民之基。近年来,全国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气象服务“三农”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健全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气象保障助力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民实惠持续增多,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气象现代化仍将继续助力乡村振兴,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基本气象保障。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救灾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