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我国“营改增”政策是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状况推行的,符合我国当前市场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合理性。在此政策下,企业能够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尽可能减少重复缴税情况,减轻税负压力。但从目前企业财务税收管理情况来看,由于税收的变化,部分企业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导致难以适应“营改增”政策,导致企业发展受限。因此,企业应当根据政策与个体发展需求对内部财务税收管理方法进行调整。
“营改增”政策实际上就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对原本的纳税范围与纳税方向进行调整。该举措的实施主要是建立在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对企业纳税环节进行调整,以合并一些不合理税收。通过对“营改增”政策的积极落实,可以有效缓解以往企业需要同时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税额配比不均的问题,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1]。同时,在对“营改增”政策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该政策对现代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能够有效推进企业结构优化,推动企业内部分工精细化,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有效减少市场恶性竞争的情况,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另外,“营改增”政策促使原本税收方式被增值环环征收的形式所替代,从而理顺产业抵扣链条。总而言之,“营改增”政策的推行是与目前我国市场与企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营改增”政策本身上是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企业利润财务核算缓解会产生一定影响。首先,该政策的实行会导致企业款项向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虽然企业收入款中减去增值部分会导致企业营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通过优秀的产品与合理的运营策略实现产品增值,从而推动整体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另外,“营改增”政策实施过程中,会针对企业不动产状况根据一定比例进行逐渐抵扣,推动企业发展成本核算精细化,使最终的利润计算方法更为科学合理[2]。最后,在“营改增”政策推行过程中,企业缴税金额的改变会导致相关财务预算与利润计算受到影响,导致最终企业利润运算结果产生变化。
就原本的营业税税质对企业税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是在营业收入的基础上开展征税工作,企业不仅需要在最终环节进行缴税,同时还需要在其它诸多环节进行全额缴税,导致企业实际税负增加,不利于企业总体发展。而“营改增”政策的推行能够在增值税抵扣链条中实现企业完整性,在一定前提下甚至能够通过进项税额实现税额抵扣[3]。另外,“营改增政策”不仅使应征税项目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企业税率呈现差异性,比如高新行业与文化行业相较于租赁服务与销售行业的税率低11 个百分点。但此差异实际上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是相符合的,说明国家对于我国目前各个行业经营情况进行了严密调查,能够通过企业税负的调整推动企业发展。
“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使财务税收管理工作更加精细,以往财务核算方式与预算技巧已经难以适应目前企业管理需求。同时,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实际税率发生变化,在企业难以真正把握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财务税收管理出现错误,给企业带来管理风险,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同时,许多企业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过于被动,难以积极地适应政策,对增值税法规缺乏了解,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营业税核算方法,仍然将改为增值税的相关涉税收入作为营业税进行税收核算。导致企业难以真正算清实际缴税金额,不利于财务管理,带来企业风险。
自我国从2012 年推行“营改增”政策以来,部分企业对其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实际政策推行过程中,由于该政策属于我国创新性的税收政策,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其了解较少,导致企业难以真正指定出与“营改增”政策相适应的管理方案。因此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应当针对当前税收政策进行实时宣讲,使财务税收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政策内容并熟悉企业对其的实际影响。同时,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企业实际财务税收管理制度具有能动作用,甚至决定作用。因此,根据实际政策要求来实现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具有必要性。
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当针对“营改增”政策背景下税务调整情况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水平,减少由于人才能力不足造成的企业损失。首先,在企业内部应当积极宣传政策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业内培训,加深相关管理人员对实际政策内容与政策变化情况的了解,及时地调整自身工作方法,摆正实际税务计算与管理策略与政策要求相适应。其次,则需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企业税率变化的关注程度,对“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纳税核算的新方法进行学习,提升管理人员随机应变的能力。最后,为实现管理人员总体水平的提升,企业可以积极组织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开展学习会议,在会议上积极发表自身对当前政策的理解以及掌握的新型核算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最终得出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符的财务税收管理方案。
增值税与营业税作为两个不同的税种,两者存在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开展财务税收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学习税务文件以及“营改增”相关税收法规政策,实现企业纳税方式的科学筹划。财务部门应当积极接受挑战,深入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以全面适应政策对企业财务税收带来的变化。首先,在进行销售时,需要对企业内不同产品纳税税率进行科学核算,为销售部门业务模式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业务模式更为合理化。其次,在进行所需产品或服务采购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供应商情况,及时获取抵扣专用发票,进一步扩大进行税额的抵扣范围,在交易过程中获得主动权,降低企业税负。同时,也需要注意交易合同的审查,在合同中针对客户发票情况进行具体规定,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另外,企业进行发票索要时需要注意具体时间,避免由于发票过期而不能被验证,尽可能减少公司财务损失。最后,企业应当从实际政策措施出发,推动核算流程向更加合理的方向改变,尽可能简化企业财务核算程序,实现企业实际工作效率的提升。
面对“营改增”政策,企业应当全面把握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面把控。为实现财务风险的降低,首先需要从企业内部账务出发,通过对账务的梳理实现管理措施与监督方案的合理化,有效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企业应当根据实际财务工作情况进行责任划分,将财务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由于难以确定财务问题导致的风险漏洞。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纳税过程中的凭证管理,对交易合同、发票、税盘等物品的取用设置严格制度,避免出现税务凭证被随意调动导致缺乏实际财务税收核算依据的情况出现,从而推动财政税务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最后,在企业实际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切活动都需要通过报表形式展现出来,及时发现财务税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出现的实际原因制定补救措施。同时,应当严格开展审计工作,避免出现票据虚开、票账不符的违规操作,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面把控。
“营改增”政策推行的实际目的是帮助我国企业减轻纳税压力,促进企业发展,但同时政策的落实也对企业内部财务税务管理有新要求,这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企业应当及时了解政策要求,从企业发展方向出发进行当前业务梳理,全面落实准备工作。比如,在企业开展销售时,应当首先合理规划销售业务,从“营改增”提出的实际业务范围与适用税率出发明确当前业务,为之后的税务统计工作做好准备。另外,企业还应当积极梳理销售合同,科学化评估合同模板与实际风险,及时了解税务需求。而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则需要全面掌握发票税率以及其他开票事宜,实现对抵扣范围的明晰掌控[4]。最终,通过充分的准备来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实现企业财务税收管理方案在新旧政策的良好衔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营改增”政策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减轻企业缴税负担,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营改增”政策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反而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受限。其主要原因是企业不能及时适应政策的变化,财务税收管理方面还存在人才、筹划、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培养先进人才、筹划合理措施、增强总体管理,保证企业财务税收管理情况与实际政策相适应,推动企业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