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应用技术大学思政课教学体系要从要素、路径、教学模式等多个层面创新课堂主渠道,从培养目标、教材选择等方面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思政课;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4-046-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符合育人规律,已成为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重要的课题。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应然”向“突然”的转化,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模式,实现注重“主导”向注重“主体”的转化,如何搭建网络实践体验平台,实现“外化”向“内化”的转变,都需要在思政课程体系化设计中找到答案。
一、思政课教学的要素设计
1.培养目标定位
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是大数据时代受网络媒体影响最深的一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必然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各种挑战。“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经成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方向定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大数据条件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把握网络舆论风向标,加强对互联网话语权的掌握,强化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履行健康的网络责任义务,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教材定位
让学生读什么、学什么、看什么,本身就是一个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的选择必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获得健康向上的知识和文化信息,让“四个自信”成为大数据传承的主旋律。要固本培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处理好教材、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之间的关系。要组织学生研读经典,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得出更有时代新意的结论。要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大数据共享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效果定位
思政理论课作为课堂教育的主要形式,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让学生真心真爱、终生受益。一是靠理论的穿透力去培养学生的理论自信,要让学生明白,近百年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深刻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让十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的新中国,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二是靠理论的感召力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都在选择救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选择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山河重整、百废待兴的局面,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所以要让学生明白,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三是靠理论的解惑力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我国70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构建了较为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架构是根本原因。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国际地位得到较大提升,都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次取得战胜新冠肺炎的阶段性胜利,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是靠理论的厚重力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有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有了只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国精神,表现为理想信念、崇高精神、优良品质,成為华夏儿女的价值取向。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教师教学能力定位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了在时间、空间范围内教学的全方位、实时性特色。在教学地位上,师生角色已逐渐平等 ,教学理念上双向互动模式增强,学生对移动网络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使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来源。在这样的时代下,教师要具备开放性思维,树立大数据意识,主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提升掌握信息收集、储存、分析的能力。要培养教师利用慕课、雨课堂、云课堂等云端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能力,借助“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亲和力与获得感。
5.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定位
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其虚拟性、隐蔽性、难控性特点使网络空间的危害性大大增强,关乎到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将网络安全意识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引领大学生思想,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实践者,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一要务。要通过党政组织协同、网上网下协同和课内课外协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学理分析,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
6.科研育人定位
科研育人是以科学研究活动为载体,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研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达到科研育人的隐形教育目的。应用技术大学科研育人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二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内化他们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思维理念;四是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人生态度,用“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设计
1.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价值性就是理论学习的指向性,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的广度,培养拼搏奋斗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知识性,就是知识所具备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由于知识性和价值性相互蕴含共同体现教育的本质,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融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于一体,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让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有觉悟、有担当、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新人。
2.坚持常规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统一
面对思想活跃、个性较强的新一代大学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达不到教学效果,必须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将常规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结合起来。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立体多维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维学习,激励学生创新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如当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强调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党内政治价值体系建设,强调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增强“四性”的党内政治生活体系建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结合以上内容讲授思政课程,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思政课教师要坚守政治底线,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方向,“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有较深的研究,要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点,有大量的资料、素材积累,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度”,这样其观点和结论才有信度,学生才会接受。此外,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去搜集动人、鲜活的人和事,并在搜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比如,可以让学生搜集抗击新冠肺炎中的“最美逆行者”事迹,并在同学中分享,会比教师课堂上讲这些故事更有感染力。
4.坚持显形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
显形教育就是课堂教育,就是让思想政治入脑入心的教育。思政课是一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学校应坚持显形教育,让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彰显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基本属性与核心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隐性教育是第二课堂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复合体,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图片、视频、微博、微信、等媒介成为隐性教育的阵地,也包括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先烈的革命事迹,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隐性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要通过多样性和艺术化的方式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才可以和显性教育相结合。
5.坚持弘扬爱国主义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相统一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成为当代中国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定位。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让大学生举好旗、走正路,让爱国主义成为自己人生实践的依循。要针对网络负面信息教育大学生抵制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通过“四个自信”教育,使大学生从理论高度,提升抵制负面影响的能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吸引力。此外,要让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了解中国革命史,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善于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努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三、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设计
1.问题导向的自主参与模式
面对大学生缺乏奋斗目标,学习生活方向不明,动力不足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互动、拓宽信息渠道、把控舆论环境等措施,让学生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如提出“为什么坚守文化立场,强化文化自信?”等问题,让学生找资料,通过课堂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让学生从时代的高度明确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自觉抵制西方的“颜色革命”论。
2.指导、自探、求新模式
要通过树立大数据理念、构建大数据技术平台、完善大数据运作流程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此,一是完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打造有价值的信息化公共平台;二是借助大数据构建主体参与节点的激励机制,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师生运用大数据意识,实现思想疏导精细化,完善“画像系统”和“学习在线系统”建设。
3.视频、图像、互动等联动模式
新一代大学生喜欢看图文并茂的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微电影、微视频一类的教学手段,会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5G技术的全覆盖,用电视或手机教学也会成为常态,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应该充分利用5G 技术发挥教学优势。
4.課程供给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应借助大数据反馈与预测的特性,改变课程资源“建设有余,使用不佳”的困境,掌握学生个体的全方位数据,通过预测和推荐方式,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按需供课”,提高课程资源的实际育人效能。要打通优秀课程资源“走出去”和“引进来”通道,实现“供给共享”,做到课程在云端、体系在本地、知识在云端、指导在本地,使思想政治教育课更体现时代的特征。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设计,要从要素、路径、教学模式多个层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精神,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倪培强,李晓曼.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五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94-96.
[2]李辉,论新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再定位[J].探索,2019(4):164-172.
收稿日期:2020-05-09
作者简介:杜彦玲(1963),女,天津市人,基础课部部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