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 赵玉娟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又称实践唯物主义,它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构成。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我们“原理”课老师如何把它们讲解清楚,让它们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心灵是个难题。哲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采用社会生活中生动的事例来进行讲解,使晦涩的哲学知识鲜活起来,即让哲学走进生活。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公共课中最为抽象的一门,尤其是其哲学部分,表面看来比较枯燥,又最为难懂,不像其它学科那样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讲清楚这门课是个难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创造性教育,他提倡要将学校带入社会,以社区为教室;生活就是教育,我们要从生活中获得教益;教育不仅仅只是给予知识,应该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要把知识付诸于生活和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他的这一方法同样适用我们的“原理”课教学。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应在精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原著的基础上让“原理”走进生活,做到深入潜出。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探讨“原理”哲学部分中的本体论,即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所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这是“原理”中最为晦涩难懂的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或前提。“原理”课老师讲清楚它们有用助于本科生对“原理”其它部分知识的学习。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生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可知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时空,物质决定意志,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全部人类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既区分又统一。这些理论实际上是对本体论的表述。那么,它们怎样与生活相关呢?
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它们都统一于物质。
山川河流、花鸟鱼兽、大地星空等原始的自然界中的一切自然物皆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它们皆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物质性的事物。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生产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质料。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你不可能居住在无物质的真空中,离开空气、水、环境等生存和生活必需品,你的生命无法延续下去。除此之外,人体本身以及潜藏于人体和其他动植物体内的各种病毒、细茵等微生物也是物质的。所以,无论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地球及其上的各种事物还是地球外的其它星球,包括全宇宙都是物质的。
人类相互排斥又必须相互依存的群居生活构成了人类社会。那么,如果理解社会是物质的呢?社会由人构成,人是有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即人的生命力和身体都是物质的。人的群居形成了社会,但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是居于地球的某一个自然地理位置之上的,没有居于真空中的社会。因此,自然界为人类社会提供一切物质生活资料。而人类社会要想延续下去,首先得学会生产,生产出物质生活资料,同时也在生产着自身(繁殖)。“一当人开始生活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即,人自身、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所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都是物质的,所以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人的思维领域也是统一于物质的。这实际上是由物质和意认的辩证关系推理出来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上文说到,语言的产生使猿脑变成人脑,意识也就产生了,这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此外,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有生命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的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樣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即,马克思的意识观是一种反映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客观世界为我们的意识提供内容,所以“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虽然生产决定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都根据于物质,但人脑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并不是机械的,因为人有理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抽象思考,可以对我们的大脑所反映的对象进行加工、改造或歪曲,形成几乎完全不同于这些对象的新事物的意识,创新和宗教性的知识就是这样形成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也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一切变化及其过程都是运动。有些事物的运动变化十分明显,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如,我们开车、行走、骑自行车等都表明了我们的运动方式。有些事物由于变化比较缓慢,人们不易觉察到。比如,人们生病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在慢慢病变。又有一些事物,其运动变化不一定缓慢,但由于距离我们太远,我们不易感觉到它们的运动,比如我们遥望星空,星球的运动我们无法直观到。还有一些事物,如微观世界的基本粒,由于太小,我们也看不到它的运动,但我们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比如一些细菌或细胞的运动。虽然事物的动动是永恒的,但事物也会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如此,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性状、稳定或平衡,才能把不同的事物作比较等。事物的变化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事物就表现出静止的状态,或者我们采用的参照物不同,把运动的物质看成了静止。比如,人们乘坐飞机时,飞机的运动是高速的,但如果我们把运动着的飞机作为参照物恰恰认为它是静止的,它外面的景物、天空是运动的。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时空。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类先验感性认识的纯形式。空间依赖于我们的外感官而存在,“借助于外感官(我们心灵的一种属性),我们把对象表象为外于我们的,它们全都在空间之中。在空间中,它们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到规定,或者是可规定的”[[]]。时间依赖于我们的内感官而存在,“借助于内感官,心灵直观自己本身或其内在状态;虽然内感官并不提供关于灵魂自身作为一个客体的任何直观,但毕竟有一种确定的形式,惟有在这形式下灵魂内部状态的直观才有可能,以至于一切属于内部规定的东西都在时间的关系中被表象出来。时间不能在外部被直观到,就像空间不能被直观为我们内部的某物一样”。虽然恩格斯把康德对时间和空间的这一解释批判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但康德为我们提供了判断时空的一种方式。我们只能通过事物的运动变化来感受或直观到时间的流逝,而我们能直观到空间的存在。
实践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既相互分离又相统一。“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首先是作为动物而生存于自然界中的,所以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但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猿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学会了直立行走,手和脚渐渐分工,劳动使手变得越来越自由和灵活,并被遗传下来。手的发展开阔了古猿的眼界,他们在改造自然对象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自己没有发现的自身所具有的新的属性。“另一方面,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劳动的发展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些正在生成中的人,已经达到彼此间不得不说些什么的地步了。需要也就造成了自己的器官:猿类的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地然而肯定无疑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发出一个接一个的清晰的音节。”随之,产生了语言。于是,劳动和语言一起使猿脑转变成人脑。这样人的意识也就产生了,劳动就是实践,所以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脱离出来,使人与自然界相区分。人的生产物质资料的活动既是自然界的活动,又是有组织的社会性的活动,人们在实践中又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处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进一步而言,是由生产力和生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我国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成功较好的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1978年至今,我国为何要实行改革开放?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1956年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级,按照苏联模式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经历了一次次运动,但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相应的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等都发生了变化,即,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领域都一直在进行深入的改革。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飞速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改革开放之所以如此成功,在于它是对我国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经济基础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缓和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很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走向了富强和文明的現代化强国。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者这里,世界不仅指自然界,而是由自然界、人的思维或认识领域以及人类社会历史领域这三个不同的领域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统一于物质性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为生活而教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第163-167页。
[2]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4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98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991页
[5]《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第17页。
研究项目:
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研究”(17JDSZK01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