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利
摘要: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各个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两种能力相辅相成,联系密切,能够在正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推动。本文首先对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定义进行阐述,再基于学生的教学反馈,从课程内容、材料选择、课程设计、课堂活动等几个方面,探讨课程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推进,对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能够就不同的文化内容进行多角度和批判性思考,对比不同的文化对同一件事情进行不同的阐述,这都能够帮助学生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开阔异域文化思维视角,对文化形象有更加深入和多样化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一、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基本概念
(一)跨文化能力
跨文化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涉及传播学、社会学,还涉及心理学等学科。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然的。广义地说,跨文化能力可以理解为“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适当和有效沟通的能力”。目前,大多数学者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同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许多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构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认知层面,跨文化能力是指跨文化知识,包括一般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者和国外特有的文化知识;情感跨文化能力是指跨文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情感和性格因素,在行为层面,它是指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由此可见,跨文化能力涉及到人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与人的成长环境、教育心理发展和人格特征有关。它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辩能力
思辨能力又称批判性思维,是学术界广泛重视的一个概念。思辨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受到我国和国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西方哲学家笛卡尔就明确提出了提出“我思故我在”。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也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就明确指出了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辨的过程。当代教育家更是明确表示思辨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重要基础。如今学界上比较认可概念就是,思辨能力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将跨文化目标融入到教学目标当中
当前教育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因此,要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调整融入跨文化主题教学,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跨文化教学活动,这绝不单单是单纯的文化导入,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能够脱离原本的教学大纲,而是要在教学内容的指导下,将教学内容和跨文化的相关内容密切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也应当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文化的基本内容,比如一些相关的节日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和教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跨文化能力。总而言之,就是通过演绎或者归纳的相关形式,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文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开展文化思辨训练。
(二)将跨文化思辨和任务型教学结合
跨文化思能力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教师单纯地授课,更是要督促学生掌握一定的思辨方式,并以此作为支撑,鼓励学生完成多样化的跨文化任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学习情境当中,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工具,让学生在吸收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进行思辨学习和跨文化学习。总之,通过任务设置,让学生查阅相关数据获取相关信息。处理相关信息能够学习和判断、选择、组织和总结相关信息提高他们思考意识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
当前,面对海量的文化信息和学习资源,学习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茫茫的知识海洋当中有所收获。“跨文化教育”学习应重视通过跨文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设置相应的任务和活动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思维框架下,按照一定的思路獨立完成任务,尽可能将师生的思维和逻辑在课堂上展示。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独立调查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设置跨文化学习评估
有效的学习评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提供素材和依据的根据。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价。例如,有针对性的学习思维。学生的课堂呈现部分或讨论部分给出了量化标准,并给出了根本意义根据标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互相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思考,阶段性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可以它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其他理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阳. 基于跨文化思辨能力提升的精读课教学改革[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12(005):48-50.
[2] 薛金梅. 论英语阅读与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建构[J]. 英语广场, 2016.
[3] 刘阳红.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J]. 英语广场(下旬刊 ), 2020, 000(003):49-51.
[4] 赵丽媛. 在跨文化对比中培养思辨能力——以"英语诗歌欣赏"课程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