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小学高年级《论语》学习研究

2020-12-15 13:31吕志瑾
文存阅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论语小学高年级学习

吕志瑾

摘要:加强小学高年级《论语》学习研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内学术界对《论语》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成果,国际学术界对《论语》的研究相对分散,在《论语》运用于小学教育方面尚有研究空间。这一研究有助于拓展《论语》的研究领域,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可以从归纳《论语》对小学生适用部分、开展学习实践、总结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论语》学习;研究

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将《论语》及其优秀精神传授给学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小学高年级《论语》学习研究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论语》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人格魅力,孔子创造的仁礼之学,提出了普世道德价值标准,形成了民族的文化血脉、基本性格和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当前学习国学的热潮中,小学生《论语》活动正在进行。《论语》的学习对于高年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一问题,既是对学生爱国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学生行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现状

(一)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论语》,从其问世之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国人对其研究从未停止过,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

国内学术界对《论语》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论语》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些关注到对中学教育的作用。研究多围绕《论语》对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如韩沛的《<论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3)、 姜曼的《<论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2013)、 曾繁明的《中学选修课<论语>的教学内容研究》(2014)等 。学术界对《论语》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论语》对教育目标的启示。多数学者认为,《论语》的“君子”主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第二,《论语》对教育内容的启示。多数人主张“仁”和“礼”是《论语》中最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区别只在于学者如何细化“仁”和“礼”,认为应大力弘扬《论语》的孝顺观、诚信观、义利观、学生之学与教师之育,主张把“仁者爱人爱亲爱己”“知者知人知亲知己”“勇者立人立亲立己”作为当代继承《论语》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三,《论语》的教育原则研究,即举贤能、因材施教、修身齐家等。第四,《论语》的教育方法研究,即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有恒、笃信好学、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方法。

国内学术界在《论语》与小学教育的研究方面,仅有康凯的《<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010)、姚海升的《校本课程《小学论语读本》开发的意义与目的》(2014)、冯爱东的《学<论语>,用<论语>——“星星论语课程群”的实践与反思》 (2014)、孙双金的《儿童<论语>课堂实录》(2011) 等,且主要集中于《论语》与小学语文的关系方面,或对小学设置《论语》课程意义等较为初步的探讨,尚未形成系统的专题研究。

(二)国际学术界研究现状

《论语》传入欧洲是在17世纪以后,西方学者对其研究主要是翻译。之后西方学术界论著对《论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孔子“礼”、“仁”思想的研究。第二,对孔子教育思想中“思”与“学”关系的研究,认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是“学”与“思”的主旋律。第三,对孔子哲学思想中的鬼神、天、命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研究也涉及到其他方面,如对孔子关于“个人”—“社会”关系的研究等。

总之,国内外学术界对《论语》教育思想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语》本身思想的研究、《论语》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大学德育教育的影响,有些拓展到对中学教育的而研究中,但在《论语》对小学教育作用的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二、研究意义

(一)加强小學高年级《论语》学习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首先,这一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宽对《论语》在学生教育作用方面的研究领域。加深《论语》对小学教育作用的研究,特别是具体到对中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作用,可以对《论语》对教育作用的研究更系统化、更具体化。其次,这一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论语》是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研究《论语》对小学教育的作用,必将加深对整体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二)加强小学高年级《论语》学习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首先,这一研究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体现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爱人、勤奋、自强等美德和孝德,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情绪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转向主动学习,主动性加强,并可能出现偶尔的反叛,但对事务的认识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不正确引导,可能会误入歧途。

其次,这一研究直接应用于中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之中,依据其年龄和心理特点, 吸收《论语》智慧,加以合理运用,又为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对当前中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得出的数据,可以为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研究者进行研究提供依据。

再次,这一研究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当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论语》学习正是其中较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加强《论语》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的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自强不息。

三、研究内容

《论语》进学校影响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对《论语》主要内容的归纳总结,主要是总结出《论语》中对学生行为习惯有密切联系的章节,作为讲授和学习的纲领。如反映学习习惯方面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人生态度方面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诚信、责任感和志向方面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其次是《论语》活动在小学的开展。《论语》活动的开展既要吻合《论语》主题思想的传播,又要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在形式方面,要丰富多彩,激发其学生学习《论语》的热情,可以是诵读、话剧、演绎故事或比赛等,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在内容方面,切合实际的精华部分重点学习。在目的方面,一方面使学生熟悉《论语》的主要内容,同时更要领会文字背后所反映的思想,特别是注重这些思想能自觉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最终,使《论语》的优秀思想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再次,分析《论语》思想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论语》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是《论语》中的重要思想不自觉的规范着学生的言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论语》主要所体现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会无形中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即用“爱”和“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尊重别人、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准则、自强不息。其次是久而久之,这些行为习惯会使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的仁爱、诚信、正义、谦逊、以及孝德、仁德等重要的优良品德。再次是《论语》的教育方法和处事原则会提高孩子的整体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学而思的学习方法,宁静致远的人生理念,天人合一不背自然的坦然胸襟等。

最后从总体上分析小学《论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小学《论语》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而,小学中应该适时加强《论语》学习,人生而幼,学而长,让孩子们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下成长。

综上所述,加強小学高年级《论语》学习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想统一的一项课题,这一研究有助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小学教育目标。

基金项目:

本文是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题《探索利用<论语>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SSFX19Y01)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论语小学高年级学习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