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孝
【中图分类号】R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桐油是在油桐子中提取的一种工业用油,常用于工业产业的生产和制造中,桐油具有较强的毒性,若不小心误食了桐油,人体将产生毒素,会对患者的肝脏、肾脏等重要的人体器官产生损害,从而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桐油的外观与一般的植物食用油类似,但气味有所不同,稍微带有一点异味。在现如今,有关桐油中毒的临床报道较为少见,若桐油中毒患者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临床救治,可引发消化道出血、器官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分析回顾我院在2017年-2020年收治的急性桐油中毒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急性桐油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7年-2020年收治的6例急性桐油中毒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29-42岁,平均年龄(32.56±3.56) 岁;患者的中毒原因为误将桐油当成食用油烹饪食物,患者在摄入使用桐油烹饪的食物之后出現急性桐油中毒现象,在食物中毒过后,6例患者均出现了强烈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6例患者均经我院确诊为急性桐油中毒。
2 急救与护理
2.1 实验室检查
在我院的相关检查中,检查出血常规异常的患者有2例(WBC>10×10°/L2例,中性粒细胞>70%2例);检查出尿常规异常的患者有3例;存在合并或者是单独直接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有2例;肝肾组织功能异常患者3例;LDH轻度升高患者2例。
2.2 急救与护理方法
6例急性桐油中毒患者在入院治疗之后,均存在呕吐、头痛、腹痛现象。患者在办完相关入院治疗手续之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简短的交谈,询问其病史,对患者的临床确诊资料进行密切观察和全面的分析,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通知相关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急救工作。具体急救措施如下:(1)对患者在食物摄入中摄入消化道内的毒素进行清除,防止和减少患者体内的毒物继续损害患者的机体。首先对患者进行催吐,在催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的颜色,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有无血块;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洗胃处理,对所有患者使用番泻叶冲剂治疗,治疗方法为灌注,使用500mL开水冲20g番泻叶;针对恶心和呕吐症状明显的患者。对其肌注10-20mg的甲氯氧普胺,针对腹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患者,对其使用解痉剂;在患者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之后,保护患者的心脏、大脑、肾脏以及肝脏等功能,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6、以及奥美拉唑、肝太乐、能量合剂等药物;以保证患者良好的营养摄入,帮助患者维持机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观察,在洗胃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脉搏跳动异常或者是血压变化的情况;对洗胃剂的性状进行密切观察,以免患者在洗液过程中出现胃穿孔胃粘膜出血等不良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了上述不良情况,则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3)加强对患者的胃粘膜保护:(1)患者在洗胃结束之后,告知患者要进行6-8小时的禁食,并且告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胃粘膜,之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4)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急性桐油中毒患者具有发病突然的症状,且病情症状明显,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沉着冷静,治疗步骤和流程必须要熟练;在治疗结束后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要为患者耐心讲解相关的病理知识以及治疗措施。急性桐油中毒患者由于症状明显,发病急促,患者难免会存在焦虑、不安以及恐慌的心理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评估,要用亲切委婉的语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相关的治疗和护理。
3 讨论
3.1 中毒机理
桐油是在油桐树种子中榨取的一种工业用油,桐油在如今多用于制作木器或者是家具的油漆。桐油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人们在不小心误食之后,会对人体的肠、胃、肝脏等组织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桐油中毒患者在误食桐油之后,桐油的毒素会对患者的肝、脾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从而会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在桐油中毒之后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症状明显。参与本次研究的6例急性桐油中毒患者桐油中毒的主要原因为将桐油误认为是食用油,将其用于食物烹饪,在摄入食物后发生中毒现象。为了能够杜绝此类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医护人员和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桐油中毒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告知人们辨别桐油和食用油的正确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洗胃治疗以及相关的药物治疗后,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陈东升,桑显富,鲍光欣, 等.群体性162例毒鼠强中毒全部脱险康复的救治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