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豪 杨付明 胡泽华
【摘 要】 桐油是恩施地区重要的植物油料,在土家医药中也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土家医外治法。通过查阅文献及走访当地名医,对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桐油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桐油;土家医;外治法;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1-0054-03
An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Tung Oil in the Tujia External Treatment
LEI Minghao YANG Fuming HU Zehua*
Department of medical, Hubei Minzu University,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Tung Oil is an important kind of plant oil of Enshi District,an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jia Medicine,especially in Tujia External Treatment. By consulting literature and visiting local famous doctor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ole of Tung oil in the treatment of Tujia Medicine, and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points of atten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ung oil.
Keywords:Tung Oil; Tujia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Application
桐油別名桐子油,土家语名桐色是、桐时是,是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的种子所榨取的油脂,在工业、国防和医疗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3]。武陵山区作为桐油的主要产地之一,使用桐油的历史悠久。土家医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善使用鲜药外治。笔者通过对土家医药文献阅读整理及走访当地土家医后发现,桐油在土家医药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外治法中的应用所占比例很大,对其进行归纳综述。
1 桐油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桐油入药历史久远,早在唐代《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其性寒,“摩疥癣虫疮,毒肿”。《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其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其外用可以“涂胫疮、汤火伤疮”,内服有“吐风痰喉痹,及一切诸疾,以水和油,扫入喉中探吐”的功效。桐油性味甘、辛、寒,有毒;功能涌吐痰涎,解毒杀虫,润肤生肌;主治喉痹痈疡,疥癣臁疮,烫伤,冻疮皲裂[4]。
现代研究发现[5],桐油的主要成分为桐酸、油酸、亚油酸等多种脂肪酸和植物甾醇等。因其所有毒,临床中很少内服,大多外用。有医家在临床中观察发现,以桐油石膏外敷治疗因输液导致的静脉炎[6-9]、化脓性静脉炎[10]及胫骨结节软骨病[11]等多种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秦显志[12]等发现,以桐油涂在疣体表面治疗扁平疣总有效率可达98%。
2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
土家医认为,桐油性冷,味甜、微辣,有毒,有败毒生肌,止咳化痰,杀虫止痒,清心镇狂等功效,常用来治疗水火烫伤、咳嗽痰鸣、干疙闹、癫狂病等[13]。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使用非常广泛,笔者通过统计发现,在土家医常用的35种外治法中,使用桐油的有12种,所占比例超过1/3。笔者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大致将其分为两类:①火攻疗法类,如灯火疗法、麝火针疗法、银火针疗法、提风疗法、踩油火疗法等;②推抹介质类,如外敷疗法、涂擦疗法、推抹疗法、摸油锅疗法、赶油火疗法、吸负疗法以及刮痧疗法等。
2.1 火攻疗法类
2.1.1 灯火疗法 灯火疗法也称阳灯火、明灯火,医生用一节约10cm长的灯芯蘸桐油后点燃,直接点烧根据病情选取的穴位[14]49。黄惠勇[15]认为,直接灯火法主要适应于惊风症、脐风、腹痛、乳蛾、癫痫等。
2.1.2 麝火针疗法
麝火针疗法,也叫雷火神针疗法,先将治疗部位以75%的医用酒精消毒,再将事先制好的麝火球上淋上桐油并点燃,然后开始针刺,医生手持燃烧的麝火针,直接快速地点刺患处或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14]52。此法有舒筋活血、赶寒除湿等功效,常用于痹症、痛症、虚寒症[16]。
2.1.3 银火针疗法
银火针疗法是把银质针消毒后浸入桐油约4cm,待针身沾有适量桐油后取出,将针尖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1至2分钟,竖直向下沿着病位边缘迅速刺入,针刺深度根据病情而定[17]。此法類似于外科医学中的切开排脓,因桐油可以导致针眼愈合较慢,利于脓液的排出,常用于痈疽脓肿等疾病。
2.1.4 提风疗法
提风疗法是将煮熟的鸡蛋掏出蛋黄,在蛋窝中放入适量捣烂的鲜药,再取漏斗状白纸,向其中倒入适量的桐油,点燃纸筒,将烧热的桐油滴在药上约十几滴,以拇指堵住蛋孔至温度适宜,将其紧敷在小儿肚脐上,约30分钟取下[14]56。此法具有赶风、赶寒、赶气等功效,常用来治疗小儿走胎、停食、发热、腹泻等疾病。
2.1.5 踩油火疗法
将耕田用的犁头烧红后喷上桐油,会燃起火,以燃火烘烤患处。此法具有赶寒除湿的功效,多用于寒湿所致的疾病,如关节骨病、冷骨风、肚子痛等[14]53。
2.2 推抹介质类
2.2.1 摸油锅疗法
摸油锅疗法是将药末放入锅内,后倒入适量桐油,加热至适宜温度,锅内浮起大量油沫,医生以手快速抓取泡沫,推摩患者患处[18]。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风湿痹痛等疾病。
2.2.2 赶油火疗法
赶油火疗法是将桐油倒入搪瓷碗中,加入适量的葱、姜末,烧开2分钟后,冷却至适宜温度,以手掌快速蘸取桐油(一说抓取),推摩患处, 以使患者感觉局部有透热感, 舒适为度[19]。此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赶寒除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骨关节病等因感受风寒湿所致的疾病[14]51。
2.2.3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也叫放痧疗法,用刮痧的工具,常用的有牛角板、铜钱、硬币等,蘸取少量的桐油或其他的刮痧介质,沿着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循行的部位等反复刮动,至出现紫红色痧点或者痧斑为止。此法常用来治疗中暑、发热、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
2.2.4 吸负疗法
吸负疗法,是人被毒蛇、毒虫等咬伤后,医生立即口含适量桐油,对准伤口用力吸吮,后马上吐掉,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十余次,可以使毒气减轻。此法主要用于虫兽咬伤[14]61。
2.2.5 外敷疗法
外敷疗法是将鲜药捣烂,以辅料制成膏状敷在患处或者选定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方法[14]43。具体的药物和辅料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如克马草、血余,切碎,用鸡蛋调匀,再用桐油文火熬成膏,外敷患处以治疗巴骨流痰[20](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骨关节结核)。
2.2.6 涂擦疗法
涂擦疗法是将药汁涂擦于患处,以达到治疗目的[14]44。和外敷疗法相似,此法中的药物也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治疗烧伤时,先将烧伤处洗净,在创面上涂上桐油,再撒上事先备好的野鱼香草粉末即可[21]。
2.2.7 推抹疗法
推抹疗法是医生用手按照一定的顺序推摩人体某些部位或者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推摩时,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法和介质,常用的手法有开天门、三水点穴法、推黄经等12种,常用的介质有桐油、药酒等。选取的手法和介质不同,治疗的疾病也不尽相同,一般用于失眠、腰痛、肌肉酸痛及小儿发热、食积等疾病。
3 桐油使用中的相关问题
3.1 防误服中毒
桐油有毒,早有记载。《日华子本草》认为,桐油“冷,微毒”。《本草纲目》认为,其“甘微辛,寒,有大毒”。因桐油从外观上看和食用油相似,临床上发生过多起误作食用油食用,导致的中毒事件[22-24]。现代研究发现,桐油可以降低染毒小鼠非特异性抵抗力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25],抑制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26]。李艳[27]等研究发现,桐油对大鼠的肝、肾功能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大鼠的GPT、BUN、Cr等指标异常升高。姚雅玲[28]研究发现,桐油急性中毒可以导致间质性肺水肿,随着剂量加大,甚至可以出现肺泡性水肿。桐油中毒后的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会有电解质失衡、神经损伤和肝肾功能的损害[29],甚至休克[30]。如果出现误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土家医使用桐油大多为外用,而临床研究桐油的毒性多为内服所致,桐油外用是否会经皮吸收,以及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尚无相关的报道和文献记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 防烧烫伤
桐油性寒凉,但在临床中常用来治疗风寒湿痹类疾病,所以常需要加热,使其由寒性转变为温性。《证治准绳·疡医》和《冯氏锦囊秘录》中均有“用煎熟桐油”治疗冻疮的记载。因此,在使用桐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烧烫伤患者或自己。如不慎发生烧烫伤,应及时治疗,以防感染。
3.3 防止污染
桐油是植物类油脂,具有较强的粘附性,且有较大的异味儿,因此治疗结束后应注意清洁,防止污染。
4 结语
恩施地处武陵山区,是土家族主要居住地之一,地理环境潮湿,风寒湿痹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土家医外治法中大多对风寒湿痹类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毒副作用较小,对现代医疗体系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武陵山区作为桐油的重要产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是,目前关于桐油的药理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尚不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应该大力发掘、推广和保护这些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机理,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云荣,王军,付庆红,等.催化水解法生产桐油酸的工艺研究[J].涂料工业,2019,49(7):30-33.
[2]李水芳,贺舍予,龙洪旭,等.油桐100个优良家系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油脂,2017,42(8):123-127.
[3]李文莹,刘美兰,张琳,等.油桐4个优良家系主要经济性状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8,36(2):29-34.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530.
[5]昝丽霞.油桐的开发利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6):77-79.
[6]郑若菲,王淑玉.两种方法治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5,27(12):191-192.
[7]莫美娟,朱秀娟.桐油石膏与新鲜芦荟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08(11):855-856.
[8]郭英,郭航远.桐油石膏外敷治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2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220.
[9]莫美娟.桐油石膏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4):237-238.
[10]曹军容,梁玉红,郑勇玲.桐油石膏治疗化脓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22-23.
[11]刘景科,沈霖.桐油石膏外用治疗胫骨结节骨软骨病61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6(2):104.
[12]秦显志,冯桂堂,邓德选.桐油治疗扁平疣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2):113.
[13]杨德胜等.实用土家族药物[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472-473
[14]袁德培,彭方胜.中国土家族医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43,44,49,51,53,56,61.
[15]黄惠勇,肖文明.浅述土家医的外治疗法及特色[J].中医药导报,2015,21(3):91-92.
[16]田华咏,田兰.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历史源流考证及技法特点与作用评述[J].中国民族医药志,2012,18(5):10-13.
[17]张仕玉.银质针和桐油治疗痈疽[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7(10):33-34.
[18]田华咏.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61.
[19]叶丰宁,袁德培,杨瑾.浅析土家医赶油火治疗“肿节风”[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679-680.
[20]田华咏.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218.
[21]田华咏.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222.
[22]狄明,张春玲,尹江宁,等.一起误食桐油引起食物中毒的分析[J].中國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4):3636-3637.
[23]张永福,沙娜,李相鑫,等.一起桐油混入食用油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18,34(9):900-902.
[24]翁秋萍.两起误食桐油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J].江苏预防学,2010,21(1):70.
[25]李慧,范志涛,刘长江,等.桐油对小鼠非特异性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96-97.
[26]翟筱,邵建新,范志涛,等.桐油对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3):263-264.
[27]李艳,高英,熊淑嫔,等.桐油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26-28.
[28]姚雅玲.桐油致急性肺损伤的动物实验[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8(2):62.
[29]冯银矿.急性桐油中毒17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7):109
[30]蒙剑,张世真,黄荣练.关于一起误食油桐籽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371-372.
(收稿日期:2019-09-23 编辑: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