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远丽
摘 要:基于高职院校而言,图书馆属于主要文化中心,作为信息传递中介场所,其可为师生提供所需资源,具有长期性。在图书馆中,图书是基本的文献资源,其流通率与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准确反映出该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本文以高职院校展开,对图书流通率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率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133
图书流通率常被称为周转率,限定在固定时间内,强调借阅总量在图书总量中的占比。作为各院校的标配,图书馆藏书可达几十万册,流通率可在20%~30%左右。以高职院校视角出发,在图书馆中,往往存在借阅率、流动率较低,呆滞率较高的情况,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着力于有效措施的落实,优化内部图书流通率。
1 基于高职院校分析影响图书流通率的因素
以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实际情况而言,要想实现其流通率的发展,应从馆藏结构、新书专架构建以及信息化图书资源建设着手,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价值、功能优化。
1.1 馆藏结构不合理
以图书馆图书流通率视角出发,馆藏结构与其具有直接性关联。基于不合理的馆藏结构,将会导致流通率的降低。图书馆以提供文献资料为最终目的,学生通过图书以及资料的借阅,能够实现其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丰富知识内容,促进知识迁移、内化,有利于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问题较为明显,尚待解决。例如,相关一部分图书馆在藏书机制方面缺乏明确的原则以及采访标准。针对当前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往往会做出专业的改变,要求图书馆在藏书方面也应做好相应的侧重,一旦图书馆的藏书比例没有以实际专业设置作为依托,将会造成各专业藏书比例失衡,导致不合理的图书比出现。在缺乏对口书籍的情况下,导致图书流通率每况愈下,学生难以得到真正需要的专业书籍。同时,图书采访标准应该以图书馆文献采集作为基础,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制度、规则。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内部存在对采访工作不重视的情况,受到滞后采访观念的影响,造成采访工作开展十分困难,影响到馆藏结构。
1.2 图书老龄化
基于图书老龄化,主要指一些存放年代相对久远、相对较为陈旧的书籍。在没有予以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将会对后续图书的更新产生影响。陈旧图书占据空间较大,导致新书上架异常,造成新书堆积,对学生的借阅十分不利。当出现图书老龄化的情况后,新书籍难以通过上架参与到正常的图书流通之中,造成书籍对接出现问题,影响到其价值的发挥。同时,人员问题也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一大弊端,其工作素质、职业素养将会直接对图书清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书上架,导致图书老龄化,出现图书流通率低下的问题。
1.3 信息化图书资源缺失
信息技术发展,智能终端完成了普及。智能手机的拥有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基于自媒体、信息技术发展,信息获取途径正在向全新方向转变。很多学生习惯依托手机、电脑完成资料查询,受到互联网便捷性以及开放性的影响,在宿舍、教室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快速提取,因此,学生往往不愿意去图书馆借阅,图书流通率日益低下。同时,馆际图书馆交流机制健全程度不高,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建设始终处于孤立状态,图书馆之间缺乏有效交流,难以实现图书的共享,不利于其流通途径的扩大。除此之外,图书馆自身信息化建设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完成与师生的对接,在对师生需求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将会对图书上新产生影响。
2 基于高职院校分析图书流通率的提高建议
2.1 优化馆藏结构
结合自身服务对象,高职院校应以自身专业、课程建设作为基点,明确各阶段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知识积累需求,调整馆藏结构,促进各专业、课程与馆藏结构的对应性。
如果服务对象为大一新生,出于对其实际情况的分析,其刚进入大学,对校园生活充满憧憬,其热情度相对较高,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因此,这类学生对专业图书的阅读相对较少,更乐于阅读具有较强文学色彩的书籍。因此,图书馆应做好此类馆藏的优化,确保其阅读需求得以满足。针对大二学生,其对专业课程知识已具有一定的储备,往往需要为相关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做好准备,因此,图书馆应针对专业不同,强化对口书籍的馆藏,为大二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对大三学生而言,其主要面临问题是毕业以及就业,因此,图书馆应围绕这两大话题展开,提供相关资料,突出图书的实用性、功能性,确保学生通过借阅图书,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实现图书流通率的提升。建立在图书采访制度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明确图书馆性质,合理规划其任务,给予足够经费,确保图书馆资源的完整性,真正落实图书馆的图书建设工作,使其能够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通过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到借阅图书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简化图书借阅过程,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图书流通率提高[1]。
2.2 构设新书专架
基于高职院校视角,学校应强化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度,以图书流通率的提升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着力于专项资金的投入。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存在的图书老龄化这一普遍问题,图书馆应做好新书专架的构建,在引进新书后,应在第一时间予以上架,如果学生有观看新书籍的需要,可直接前往新书区域进行借阅,有利于时间上的节约。同时,针对新书专架,其设置应秉承着一目了然的原则,优化新书流通率。除此之外,针对图书馆存在时间较长的书籍,可借助计算机完成统计,并专门设置收藏区域,为新书提供空间上的支持[2]。
2.3 强化信息化图书资源
基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积极对图书馆展开多方向研究,着力于信息化图书资源构建。目前,图书馆建设逐渐朝自动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应将学生需求作为根本原则,借助网络化技术,满足馆藏文献的自动化需求。在强化信息化图书资源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得到自身需要的文献阅读,与其资源收集需要相一致。同时,可加快完善合作交流平台的构建,强化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通过馆际互借,使图书流通不局限于自身校区内,有利于图书流通范围的扩大[3]。另外,借助相关合作交流平台,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接收
到学生的诉求,确保图书上新的针对性以及匹配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圖书服务。通过举办相关座谈会以及馆际活动,优化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内容。
3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在多方面的作用下,要求管理人员应基于自身经验,详细了解图书馆实际情况,围绕图书流通率,分析其内在原因,借助藏书结构以及新书架的优化,强化信息服务资源建设,确保图书流通率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17):167-168.
[2]于得水.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的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5):129-130+132.
[3]李咏嘉.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广西轻工业,2018,26(08):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