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斌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八大名窑之一的建窑,在泥料和釉水调配比例方面,经过无数此的探索与尝试,最终烧制成了在中国陶瓷史上堪称奇迹的黑斑结晶釉。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其通过窑变形成了釉面不同肌理效果,如鹧鸪斑纹、兔毫、油滴、曜变等。这也建窑建盏所特有的釉面特征。本文笔者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下建窑建盏的釉色特征。
关键词:建窑建盏;釉色;窑变
建窑建盏是中国黑瓷的典范,但建盏的釉色并非传统单一的黑色,无论是乌金、彩斑还是兔毫、油滴、甚至是曜变,都是在“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之所以称之为黑瓷是因为建盏的泥料和釉水中的铁元素含量比较高,铁元素在高温的情况下会产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使釉面在黑色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釉色与斑纹。在光照的条件下,这些斑纹会呈现出绚丽的光彩。
1、传统文化中对于色彩的审美
通过探索色彩的规律并加以运用,创造视觉上的审美效果,这就是艺术的起源。早在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控制色彩的表达和使用。回望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色彩的表达就好比人的性格特点,从历代帝王服饰色彩的变化就不难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视觉审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黑色的推崇从夏就开始了,秦朝的尚黑之风尤为明显,不同于其他朝代的以黄色为主的龙袍,秦始皇时期的龙袍是以黑色为主,汉朝以后,黑、红、白、青更是成为王室青睐的主流色彩。日本也是一个崇尚黑色的民族,黑色被视为高贵的象征被运用在日本的传统服饰上。在日本,被认定的国宝级的文物中,14件瓷器中,就有8件是产自中国的瓷器,8件中国瓷器中就有4件是建窑黑釉盏。从日本人对宋代黑釉建盏钟情和追捧的程度,就可以看出日本的尚黑程度可见一斑。而建窑建盏变幻莫测,绚烂而深邃仿佛星空般的釉面与日本禅宗思想的中无的境界十分契合。
在人们的印象里,宋代建盏的色彩比较单一,以黑釉为主。虽说建盏是黑釉瓷,反而纯黑色的并不多。黑色的釉面以青黑为贵,正如宋徽宗所说:“盏色青为贵”。建盏正是在这样单一的色调中求变化,在黑色调的基础之上产生了精美的色彩变幻。就以兔毫釉为例吧,就分为黄兔毫、金兔毫、银兔毫等十几个不同品种。正是泥料和釉水含铁量差异、龙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变化,让每一个建盏都可能出现无法预测的结果,这反而提高了陶瓷制作工艺的趣味性。
2、“妙手偶得,泥火天成”的黑瓷艺术
釉料中釉石成份不同、窑室的烧成温度和还原氛围,是造成建盏釉色产生不同变化的主要原因。据科学研究显示:建盏胎体的泥料含铁量高达7%~10%,釉水的含铁量也不低于7%,正是这些含铁量极高的泥胎和釉料,才有可能使建盏产生变化多端的斑纹效果。建盏黑斑釉的形成原理是:釉水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尤其是1350度的高温的环境中,产生剧烈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之后,铁氧化物析晶的现象。在烧制过程中,釉料和胎体中的细小气泡在高温环境中不断膨胀之后冲出釉面,因为气泡的冲出,釉面便会形成一个个隆起的“小山丘”,这些“小山丘”因为重力原因而向下流动,就这样气泡不断冲出,釉料不断流动。由于釉水的配比不同,致使烧制时温度也有所差异,釉料的粘度也会有所不同,粘度小的釉水比较活跃,流动速度较快,釉泡携带氧化铁迅速向下流淌,流淌过程中会留下长长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了细长类似兔毛的纹路,就是我们所说的兔毫纹。而粘度高的釉料,在烧制过程中流淌的的极其缓慢,气泡冲出之后就就形成了釉核,析出的氧化铁晶体伴随在釉核周围,形成了一个个的圆形或者椭圆的斑点,这些斑点看起来像漂浮在水面的油滴,因此被称为油滴釉。
上述的过程不难看出建盏釉面和斑纹的烧制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釉水的配方、适合的温度、窑室的还原环境,龙窑采用“火膛移位”的方式,投柴量的多少、投柴时机的把握,对建盏而言,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此外,建盏的胚体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盏的成品率,胚体质量不佳在高温烧制阶段会出现变形,不论哪个环节有一点差错都直接影响建盏的品相好坏。要烧制出“曜变”、“油滴”这样的建盏珍品更是难上加难。
从“曜变”、“油滴”等建盏珍品现世存在的数量,不难看出建盏珍品的烧制的成功率是極低的。即使存世的兔毫盏数量相对较多,但看见建窑遗址出土的残次品废渣,就知道多少残次品中才能出现一个兔毫精品,更不要提“曜变”、“油滴”这些建盏极品了。建盏的烧制过程是依靠泥土与火的神奇力量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是能工巧匠运用创造神器的妙手,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是黑瓷匠人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中国陶瓷工艺不断发展,传承与积累的结果。
建盏的釉色的真正魅力在于虽属黑色而又比纯黑典雅,在黑釉中较为典型的有“鹧鸪斑”、“兔毫”、“油滴”和“曜变”等著名釉色,这些釉色一改黑釉的单调与乏味的视觉体验,在黑色釉面上呈现形态各异的肌理斑纹,使小小的盏有大大的意境,深邃而又神秘。这写肌理斑纹并非人工干预而成,而是不同成分、不同配方的釉水,通过窑炉内火焰的力量,在窑内自然窑变,幻化成形态各异的自然花纹。鹧鸪斑的斑点花纹宛若鹧鸪鸟胸前的羽毛形状;兔毫釉是携带氧化铁成分的釉水在快速流淌,在黑的釉面上留下尖细的运动痕迹,如兔毫状;油滴盏则是釉水流动较慢,形成釉核,氧化铁在釉核周围形成的大大小小,紧罗密布的圆形斑点,看上去犹如悬浮在水面的油滴,因此称之为油滴盏。曜变其实是油滴的一个特殊种类,要说曜变的烧制更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水在高温中形成的耀斑,在光照的条件下,斑核周围会出现光晕般的光斑,光斑的颜色会随着调度的变化而变幻,妖异瑰奇不可方物,被誉为“碗中宇宙”。凝视一只精致的曜变天目,仿佛置身于星空之中,繁星点点,神秘莫测,令人心潮澎湃。
在斗茶之风风靡全国的宋朝,建盏能够在众多窑口生产的黑瓷中脱颖而出,独受文人雅士和斗茶爱好者宠爱,除了其适合器型和把玩的尺寸,厚重多孔的胎体和利于保温的特点之外,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变化万千,绚丽多姿的釉色之上。如若没有这些神奇的斑纹釉色,只是一直普通的黑釉盏,即使器型再好,釉质再精美,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文人雅士为赞美建盏而吟诗诵词,留下那么多关于建盏的文学著作。建盏也不会因为其釉色泥火天成的釉色魅力而闻名于世。
建窑建盏在漫长烧制过程中,历经数代匠人的薪火相传,将前人的烧制经验与智慧和自身的悟性造化有机结合,将土与火完美结合,烧制出可遇不可求的黑瓷精品。
3、“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的窑变魅力
相对于官窑的严谨和古板,民窑在创作上更加灵活和自由,有极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建窑作为民窑能烧制出变化万千的釉色的重要原因。加上民窑烧制瓷器的成本相比官窑要低很多,即使烧制过程中出现大量残次品,也是可以承受的。另外建窑采用的是龙窑烧制,窑体大,产量高,烧制周期较短,这些因素无疑让黑瓷匠人更加大胆的去实验和创新。
建盏所使用的釉水在烧制之前均为同一色系,因此就有“入窑一色”之说。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釉水成分比例不同,导致釉水的流动速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釉色和斑纹。即便是相同成分比例的釉水,也会因为温度的细微差别,有不同的斑釉效果呈现。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导致建盏釉面斑纹的千差万别,因此就有了“出窑万千”的结果。
不同配方的釉水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釉面和斑纹,因此建盏才会呈现出像鹧鸪斑、兔毫、油滴等不同品种的斑纹。从色釉斑纹的形色方面入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鹧鸪斑釉、兔毫釉、油滴釉和曜变天目釉。兔毫釉又包含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等,兔毫盏是建盏中产量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品类。曜变天目盏完好无损的存世的仅有三件,均被日本所收藏。其中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所收藏的建盏被日本人视为“国宝”,号称“天下第一盏”。
兔毫釉
兔毫盏是建窑里产量最高,最为典型的产品,因此常常有一些人将“兔毫盏”作为建盏的别称。兔毫是黑色釉面析出一根根像兔毛粗细的紋理,因其形状像兔子身上的毛,而得名兔毫。据史书记载,兔毫最早出现在唐代吕岩所著的《大云寺茶诗》中,“兔毛甌浅香云白”一句说的就是兔毫盏。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宋代蔡襄《茶录》中写道:“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不仅是个“情痴”,还是个“茶痴”,其多篇诗词中都提到了兔毫盏,例如““忽惊午盏兔毛斑”,“老凤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黄庭坚的“酌兔褐之甌,瀹鱼眼之鼎”;杨万里的“松风鸣雪兔毫斑”等诗句都是描写兔毫盏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兔毫盏在宋代使用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
鹧鸪斑釉
鹧鸪斑在建盏是更为名贵的一个种类。北宋户部尚书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述:
“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点视茶家珍之”可见鹧鸪斑釉的在热衷于斗茶人群眼里,视若珍宝。黄庭坚在《满庭芳》中提到:“纤纤捧,冰甆莹玉,金缕鹧鸪斑”。诗中所说的“金缕鹧鸪斑”金缕似乎在说金色兔毫纹,金色毫文中似乎又有白色斑点,若真像始终描写的这样,那当属精品中的极品。根据烧制技术判断,烧制过程中釉水的流动既能形成金缕,又能形成圆形斑点,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至今也没有实物可以佐证这种烧成技术的存在。或是“金缕”或是“鹧鸪斑”将两种釉色合在一起称呼的“金缕鹧鸪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
油滴釉
油滴釉是一种在釉面里呈现大小不一,形状有圆形和椭圆的斑纹,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油滴,因而被形象的成为“油滴釉”。这些斑纹在光照环境下会呈现镜面反射光线,这些斑点与油滴分布在水面上的效果很相似,有散落分布的,也有聚集在一起的。在黑的釉面上,油滴釉核周围会产生若隐若下的光圈,光彩夺目,沁人心脾。
曜变天目釉
曜变天目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油滴釉,是黑瓷家族里的特殊成员。要面天目是目前黑瓷中最为珍贵的一个品种,其烧制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在黑色釉面上呈现出大大小小的耀斑,这些耀斑在阳光和温度的作用下,会闪烁七彩光晕。
出自建窑的曜变天目目前仅存三件,皆被日本收藏。这些曜变天目被日本奉为国宝级文物。仔细观察曜变天目的实物,会发现它们有以下特征:
(1)盏内釉面中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圆形釉斑,形状有点类似豹纹,有些斑核会呈现土黄色。
(2)斑核的内部全黑,斑核周围会生如同被挡了光线的之后折射出来的光晕,随着角度的改变折射,折射出来的光晕也变化万千,引人遐想。
(3)在釉面的的斑纹周围有一层透明的薄膜,产生七彩的光晕。从盏口到底部有仿佛在流动一般的条纹,在盏底黑色釉面的衬托之下,七彩的光晕和流动般条纹,好似深邃而玄妙的宇宙星空,仿佛置身于静谧的梦幻世界。
4、结语
建盏色釉是泥火天成的窑变艺术,是妙手偶得的天赐之作。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千”更是突出了建盏釉色的随机性。建窑建盏之所以能凭借其独特的釉色魅力成为黑瓷中的佼佼者,是黑瓷匠人运用创造神器的妙手,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积累教训,凭借火与土的神奇力量,创造出人意料的神奇效果;是黑瓷匠人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中国陶瓷工艺不断发展,传承与积累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协会.中国陶瓷史北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赵佶、日月洲(注).大观茶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3]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冯先铭、安志敏、安金槐等.宋代黑釉瓷器生产[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