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钢琴集体课作为一门基于键盘学习的新型的课程,结合了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钢琴集体课在国外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在国内钢琴集体课教学体系尚不完整,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需要我们注重对钢琴集体课在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虽然高校艺术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钢琴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因此,高校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因材施教,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钢琴集体课不同传统钢琴教学,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是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钢琴集体课也具有局限性。因此,需要高校利用好钢琴集体课的优势,并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创造出全新的钢琴教学新模式。
一、目前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钢琴课程是音乐学习中的基础性课程,在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钢琴集体课程的实施需要遵循音乐学科的基本特点,按照整体知识系统性的对学生进行施教;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某些音乐院校中的学生虽然能够完成高难度的独奏曲,但是却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完成即兴演奏。说到底,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应付式学习,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音乐学习,而对艺术的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一昧的关注、练习演奏技巧,而严重地忽略了对自身艺术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违背了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目标。
(二)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某些教师在钢琴课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式的将音乐的知识传输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产生的音乐共鸣较少。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对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曲子等优秀作品的鉴赏和感受,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学到的只是皮毛,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钢琴课程的灵魂。
二、高校对钢琴集体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缺乏对钢琴集体课程科学、系统的认识。我国钢琴集体课程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目前我国对于钢琴技巧的运用、钢琴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应用都不够深入和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缺少专业型的钢琴教师。钢琴集体课程的起步晚,学校对于钢琴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了高校中专业型钢琴教师较少。因此,在高校中,钢琴课程并没有以得到发展,即使是设置了钢琴课,因为专业教师的缺乏,学生学习到的钢琴基本技巧也具有偏差。第二,高校关于钢琴课的设施设备较差。高校对钢琴课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学校对钢琴课相关设施设备投入的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缺乏对美声专业的、科学的学习。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得不到专业教师专业、科学的指导。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只学到了钢琴弹奏技巧等知识的表面,并没有深入的理解钢琴弹奏的内涵。再加上学生对科学的学习钢琴弹奏技巧的意识不够,对教师传授的方法并不主动练习,加以融会贯通,甚至出现照搬教师的方法或随意加入自制的不合理的弹奏方式等,导致了学生并不能弹奏出富含情感的音乐作品。
三、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教学理念创新。创新教学理念是帮助钢琴集体教学达到较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摒弃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理念,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是成功改革和创新钢琴集体教学的关键。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占了主导位置,学生在被动的、灌输式的获取知识。毫无疑问,这种学习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高校应该从根本上创新教育理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去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综合性、专业性人才的要求。
因此,高校要创新、创造教学模式,制定出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教学理念的改变,实行创新的教学方式。
(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学生对钢琴技巧的掌握情况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擅长的领域不同。因此,钢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额外的作业以供他们练习、同时引导他们制定更高一层次的目标,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骄傲自满。而对于基础较差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他们树立自信,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成绩。
高校钢琴集体课强调整体性,不是一个人的独奏。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找到不同学生擅长的領域,并引导其不断练习。实际上,加强对学生擅长领域的练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钢琴弹奏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还能快速的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以提升钢琴弹奏的整体效果。
(三)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构建钢琴集体课程的考核机制是促进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有效措施。在制定考核机制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考核成绩应该是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成绩的共同加权所得。单看期末考试的成不能完全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该考核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第二,考核内容应具有全面性。乐理知识、钢琴合奏、伴奏以及平时练习的曲目应该是考核内容的组成之一,这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强弱项目,以便后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的有效方式。最后,考核内容的难度要根据不同级别的班级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钢琴弹奏水平较高的班级,要注重对学生弹奏技巧的考核;而对于级别较低的班级,要注重对学生钢琴基础知识的考核。
经过对学生钢琴弹奏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开展钢琴微课,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钢琴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结合了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由于钢琴微课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将钢琴集体课划分成多个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循循渐进的教学。同时引入微课,弥补了集体现场教学的不足,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需求,提高了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效率。
结 语
目前,高校钢琴集体教学还存在学校重视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较传统等问题,导致了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参差不齐。想要提升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效果,就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弹奏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世静.浅析高校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容模式问题[J].戏剧之家.2020(10)
[2] 余嘉安.如何提高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有效性[J].戏剧之家.2020(10)
[3] 罗宏宇.创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大观.2020(05)
作者简介:王思佳,女,汉族,1988.5.籍贯陕西渭南,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