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莉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脊柱手术属于常见外科手术,手术创伤极易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损伤,需及时采取有效干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研究显示,脊柱术后合理的康复锻炼对后期病情恢复至关重要[1],常规康复锻炼虽能一定程度帮助患者术后恢复,但因缺乏目的性及针对性,导致后期恢复效果欠佳。基于此,本研究将循序渐进式康复锻炼应用于脊柱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旨在探讨其康复情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脊柱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43.37±3.58)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43.67±3.51)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循序渐进式康复锻炼,具体措施如下:(1)呼吸功能训练:术后拔除引流管前,护理人员将手放置患者前肋骨下方处腹直肌上,指导其用鼻慢慢深呼吸,待腹部隆起时用嘴巴呼气,腹部变的扁平后,再次呼气末护理人员则用手向腹部施壓,尽可能排出体内空气;待引流管拔除后引导患者吹800mL~1000mL的气球,力度以患者疼痛程度为标准,呼吸训练在餐前30min及餐后2h进行。(2)四肢肌肉关节功能训练:患者术后3d内清醒状态下,指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保持脊柱正直,双手合十放置胸前,左右手相互用力挤压,脚跟于床上滑动,交替进行屈伸双下肢运动,2—3次/d,每次15组;直腿抬高锻炼:术后4d拔除引流管前,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训练,2—3次/min,15—30min/次,2—3次/d,次数由少至多循序渐进,每日增加5次,逐渐增加抬腿幅度,以能耐受为限;腰背肌锻炼:一般患者术后第7第开始五点支撑法,1—2周后采用三点支撑法,3—4/次,每次30—50下,逐渐增加次数。
1.3 观察指标
(1)患者保持仰卧伸膝、伸踝姿势,收缩腿部肌肉,并将腿缓慢抬至最高,利用角度测量器对床面及腿间角度进行测量;腰背伸高度:患者保持仰卧将头、双肘、双足五点支撑与床上,并往上拱起腰背部到最高点,再利用长尺对垂直距离进行测量;
(2)采用我院自行制定问卷对患者配合度进行统计,分为配合与不配合2项。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情况差异
观察组干预后的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伸高度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配合度差异
观察组患者配合度为97.50%(39/40),明显较对照组82.50%(33/40)高(=5.000,P<0.05)。
3 讨论
脊柱属于人体身体重要部位,脊柱手术由于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极易因手术刺激、术后疼痛、术后气道分泌物的增加等极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2]。因此,术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其尽早恢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循序渐进式康复锻炼是通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促进患者康复。首先通过呼吸功能帮助患者肺部功能恢复,多次重复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使大脑皮质建立起短暂性联系及条件反射,使神经活动反应性、灵活性以及兴奋性得到提高[3]。随着再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功能尽早恢复,且循序渐进进行也能让患者更能接受,减少因疼痛而产生的恐惧感,提高依从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伸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配合度明显较对照组高,进一步表明在脊柱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循序渐进式康复锻炼,有助于脊柱手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还能提高其配合度。
综上所述,循序渐进式康复锻炼有助于脊柱手术后患者康复,减轻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丁一,海涌,刘畅, 等.后路脊柱三维矫形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8(10):733-737.
仇铁英,王卫星,谭晓菊.有氧联合阻抗运动对脊柱侧弯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4):246-249.
任娜,刘晓艳,章艳.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2):309-310.
田昕,吴红娟,郭丰, 等.循序渐进康复护理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8):972-974.